玉米施氮磷钾各有什么作用?
氮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酶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物质,原生质是新陈代谢的活动中心。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植株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有酶的参与。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充足的氮能使叶色浓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健壮,茎叶繁茂。另外,植株体内的核酸、磷脂和某些激素也都含有氮,这些物质也是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可见氮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氮不足,叶色转黄,生育延迟,植株瘦弱,抽穗晚,雌穗发育不良,穗小粒少,严重时不结实,形成空杆。缺氮症状先由叶尖变黄开始,沿着中脉向内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从全株看,先由下部老叶开始变黄,然后扩展到中部和上部叶片,这是因为缺氮时老叶中的氮转移到上部正在生长的幼叶和其它器官的缘故。
玉米对氮的需要量是诸多营养元素之中最大的,占茎叶子实及根系在内的干重的百分比达到1.46%,明显高于其它营养元素,所以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施用。
磷
磷在植株体内含量虽比氮、钾少(仅占植株干重的0.2%)。但其生理作用确是非常重要的。磷是核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核蛋白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物质。磷也是核苷酸的主要成分之一。核苷酸的衍生物在新陈代谢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与玉米植株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磷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氮 代谢中也都有重要作用,与脂肪代谢的关系也较密切。
磷对玉米植株发育及各生理过程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苗期,能促进根的发育,如果供给适量的磷,根系干重可比缺磷的高1倍。对提高粒重、提高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如果缺磷,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量降低。如果发现缺磷,即使再供给充足的磷也难以弥补前期所造成的损失。早期缺磷、幼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严重时叶尖及叶片边缘变成褐色并枯死。中、后期缺磷,花丝抽出晚,雌、雄间隔时间长,影响授粉,果穗缺粒秃尖,成熟延迟,产量降低。在生产中一定注意从苗期开始就供给充足的磷,确保一生对磷的需要。
钾
钾在幼苗植株中的含量较高,仅次于氮(占植株总干重的0.92%),它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钾能增强植株的抗旱性主要是由于钾是调节植株水分状况的重要元素。气孔开闭与K+含量有很大关系。施钾使叶肉K+细胞充足,气孔开放程度大,使细胞间隙进入的CO多,从而使光合速率增大,能增强光合产物的运输,提高光合速率,使碳氮代谢加强,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往籽粒中输送。增施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旱力,是由于钾离子有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特性,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水化度和粘滞性等。钾离子可增强原生质的水合作用,而钙能促使原生质浓缩,降低细胞的渗透性。当它们同时存在时,由于拮抗作用,可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 ,又有一定的粘滞性和透性,使水分能顺利地进入细胞,加强了细胞的持水能力,从而增强了作物抗旱能力。
钾素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因为钾对茎部纤维素合成有关。钾营养充足时,作物茎叶中纤维素含量增加,促进了作物维管束的发育,厚角组织细胞加厚,茎秆强度增加,植株生长健壮,不仅抗倒伏,也增强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钾能增进根系吸水和使植物节约用水;钾能活化60多种酶,因而在植物生长的所有主要过程中,它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钾元素对氮素的代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钾能增进蛋白质的合成,因而能提高氮肥效应。钾在玉米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钾多集中于植株生长发育最活跃的部分,起着活化剂的作用。钾能促进光合作用,特别是能促进玉米植株在低光强下的光合作用,并且还能在高光强下有效地利用光能。钾能促进茎秆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发育,使机械组织发达,茎秆强硬抗倒伏能力强。
干旱条件下,钾可以促进脯氨酸的累积,脯氨酸在调节细胞质膨压中的作用明显,因此可增强抗旱性。
钾肥使玉米根系下扎,因而能吸收到深层土壤中的水分。适宜的钾素营养也可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能力。另外,提高钾营养也使细胞质水合作用加强,从而增强了原生质的保水能力。
气孔调节和渗透调节是作物抗旱的主要机制。钾素营养可以通过调节气孔运动来减少水分的损失。渗透调节是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唯一主动机制。渗透调节的原理是:植物遭到逆境胁迫时,通过溶质的积累,在组织水势下降的同时,使渗透势也下降,从而使植物组织维持一定的膨压,以维持植物生长,减轻胁迫伤害。膨压是细胞伸展的驱动力,要使植物正常生长并获得高产就必须使植物组织保持较高的膨压。钾在渗透调节维持膨压中起了重要作用。干旱条件下,施用钾肥处理的植株渗透调节能力更强,膨压显著高于未施钾肥处理;而在水分正常供应时,各处理的膨压没有差异。这一结果证实了钾营养在干旱条件下渗透调节中的作用。
玉米缺钾时,植株生理功能降低,生育缓慢。首先表现在下部老叶上,钾向新组织转移,呈现出叶片尖端和边缘变黄,但叶片两侧和中部仍保持绿色,出现淡绿与黄色相间条纹。严重缺钾时,叶片边缘呈火烧状枯黄,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秆脆易折,果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