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景观特点 花坛景观特点有哪些
一、花坛花卉设计特点?
花坛花卉设计:应该是有整体艺术感,有创意感,美观,得体,大方,应景 ,有寓意。
二、景观草特点?
景观草又称观赏草,大多对环境要求粗放,管护成本低,抗性强,繁殖力强,适应面广。又因其生态适应性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好,抗病虫能力强,不用修剪等生物学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三、油松景观特点?
油松为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
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
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宽约1.4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6-8毫米,径4-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子叶8-12枚,长3.5-5.5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约4.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四、人工景观特点?
人工景观更多地来自于人工修建而成,像颐和园的西堤,是模仿苏杭的园林景观而建,A来自于人工建设,走西堤真得像畅游苏杭。
五、公园花坛花的特点?
按季节分
春花坛 可种植金盏菊、飞燕草、石竹、风信子、郁金香、芍药等。
夏花坛 可种植蜀葵、美人蕉、大丽花、矢车菊、唐菖蒲、向日葵、萱草、鸢尾、百合、葱兰、金光菊、晚香玉等。
秋花坛 可种植荷兰菊、百日草、鸡冠花、凤仙花、万寿菊、麦秆菊等。
从花卉种类上分
灌木花坛 应用开花灌木配置草花花坛,辅助栽培少许一二年生或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混合花坛 应用开花灌木同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花卉混合配置。
专类花坛 应用品种繁多的同一种花卉配置,如牡丹、芍药、月季、菊花花坛等。
花坛
按坛面花纹图案分
花丛花坛 又称集栽花坛,集合多种不同规格的草花,将其栽植成有立体感的花丛。花坛的外形可根据地形特点,呈自然式或规则式的几何形等多种形式。内部花卉的配置,可根据观赏位置不同而各异,如四面观赏的花坛,一般在中央种植稍高的植物品种,四周种植较矮的种类;单面观赏的花坛,则前面种植较矮的种类,后面种植高的植物,使其不被遮掩。一般情况下,以一二年生草花为主,适当配置一些盆花。
六、景观花坛压顶石材一般多厚?
景观花坛压顶一般最少3cm厚,常用厚度也有5cm、6cm、8cm以及10cm,甚至10cm以上,看开发商是否花钱了!既然叫压顶,太薄的效果就有压不住了!
七、西城墙景观特点?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墙贯穿了其传统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古城墙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城墙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展现古城墙的重要性。
一、 古城墙的建筑史
在中国古代,自有城市的那天起,城墙就存在了。据记载,城墙起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城墙的作用不仅是圈定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涵盖范围,同时也规划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城墙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于军事防御,为古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其被古代的统治者重视,成为了古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墙在古代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物之一。在城墙的建筑过程中也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它的审美性,这也就造就了古城墙的独特建筑特色。
二、 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古城墙的兴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用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砥洎城古城墙为例。它的地理位置有两大优点:砥柱中流可以防灾挡祸、城墙三面环水,景色优美。建城者选用巨大的磐石作为城墙的坚实基础,不仅能在雨季阻挡汹涌澎湃的洪水,避免洪水侵袭城墙附近的居民,还能阻挡外敌的进攻。它的兴建也利用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水势易守难攻的特点,给入侵者造成自然的心理畏惧和地理障碍。唯一易攻的一面(南面),也可以利用炮火或是加强兵力进行防守。所以,砥洎城古城墙的兴建利用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最大的防御功能。因其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幅城水相依的天然风景画。
(二)独特的建筑用料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用料可以概述为:就地选材、因地制宜、独具一格。西安的古城墙最初是用黄土分层夯打建成的,在城墙的最底层则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在一起夯打建成的,城墙异常坚固。后来,又在城墙的顶部及内外侧都砌上青砖,城墙的顶部每隔40-60m就有全青砖砌成的一道水槽。而青砖本身就是建筑上的常用材料,作为兴建城墙所用的青砖更加厚实且大,这就使得西安古城墙更加坚实牢固,保存时期也更长,成为了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完整的的古城墙。
(三)合理的建筑结构
以西安古城墙为例。西安的古城墙在明代时期被扩建,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m,底宽和顶宽分别是15-18m和12-14m,周长约为13.7公里。城墙的内部还修建了敌台,凸显在城墙的外围,敌台的顶面与城墙面齐平。这样的设计结构有助于对爬墙的敌人进行射杀。并且敌台之间距离(120m)的一半刚好在弓箭有效的射程内,有利于防守者从侧面射杀侵略者。同时,城墙上的敌台有98座之多,每一座敌台都建有驻兵的敌楼,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是否有敌人入侵。另外,城墙的设计还有四座城门,每个城门都有正楼、闸楼和箭楼,它们的共同作用都是为驻守城墙和抵御侵略提供安全防护。由此可见,古城墙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合理,还能发挥城墙的重要作用。
三、古城墙的文化价值
(一)古城墙蕴含制度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城墙的兴建也就圈定了城市的范围,限制了居民的生活和劳作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加强军事防御而扩大城市规模,城墙内城市的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水平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扩展较大的城市也会吸引更多的居民定居,当统治者急需兵力的时候,还可以鼓励百姓参军,进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临淄之中有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已二十一万矣”。这是当时苏秦对齐宣王所讲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扩大城市面积,吸引更多居民,鼓励居民参军,确实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军事防御能力。但是在秦汉以后,大规模的城市除了都城之外就很少见了。都城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相应的也有更多的居民移居都城,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都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提高了都城居民的生活和劳作水平,所以,也就有“天子脚下,繁荣昌盛”的说法了。归根究底,这也都是统治者所颁发制度的结果,所以,古城墙的发展也蕴涵着中国古代的制度文化。
八、大漠天池景观特点?
阿拉善大漠天池与众不同的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它所在之处不仅有沙漠,还有花岗岩山体。这些矗立在沙漠中的巨大岩石,有着陡峭的崖壁,让原本就充满神秘的大漠,又增添了一分神奇与惊险。远远望去,沙丘连绵起伏,如一波波涟漪。花岗岩发达的裂隙把周围的雨水、泉水汇聚于此。远古的流沙在此汇聚、掩埋、堵塞,便形成了世间极为罕见的美景。
九、丛植的景观特点?
丛植是园林种植设计中特有的种植方式之一,此外根据种植乔灌木数量和方式不同,还有孤植、列植、对植、群植等。
丛植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丛植可以形成极为自然的植物景观,它是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一般丛植最多可由15株大小不等的几种乔木和灌木植物组成。丛植可分为两株丛植、三株丛植、四株丛植、五株丛植。
丛植的景观特点:主要让人欣赏多株植物之间相互搭配的组合美和整体美,而不过多考虑各单株本身的形状色彩优势。适宜丛植的庭园树有:雪松、金钱松、银杏、水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白蜡、珊瑚朴等。
十、景观要素的特点?
1.功能、定位
特点:是园林景观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园林景观区别于纯粹艺术设计的重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指导核心。
2.主题、立意
特点:是形成园林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
3.空间、尺度
特点:复合项目环境定位,一般以强调舒适宜人为主,少数以体现大气简洁为主。
4.材质、元素
特点:包含绿化苗木、硬质景观材料、以及装饰小品的运用,特点是要强调项目特色,考虑人性化、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合理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