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花卉 > 正文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大全(园林史名词解释大全图片)

2023-04-12 20:14:02园林花卉1

一、中外园林史园林环境的名词解释?

园林环境意思是指以园林的环境设计、环境工程运行、环境效益和环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一项体统工程。

二、柱廊园名词解释中外园林史

柱廊园: 庭园采用四合院式布局, 一面为厅, 两边为住房, 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 而当中则是中庭。 以后逐渐演变成四面环绕列柱廊的庭院, 被称为柱廊园。

三、西方古典园林史名词解释?

1、空中花园:公元前七世纪的“悬园”,亦称“空中花园”,是历史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顶上有殿宇,树丛和花园,山边层层种植花草树木,并用人工将水引上山,做成人工溪流和瀑布,远观好似将庭园置于空中之感。

2、柱廊园:公元五世纪希腊解除波斯侵略威胁之后,逐渐有人渡海东游,从波斯学到西亚造园艺术,把果蔬园进一步建成装饰性庭园,施以花木栽培,发展为住宅内规则方整柱廊园形式。

3、圣林:早在埃及就已流行的一种依附于神庙的园林,即在神庙四周种植造林形式的神苑,旨在使神庙具有神圣和神秘之感。

4、阿多尼斯园:在祭祀阿多尼斯之日,为凭吊阿多尼斯在天之灵,雅典妇女们模仿流星雨叙利亚的形式,在屋顶建起阿多尼斯像,并在像的四周并排放置土罐,其中播种茴香、莴苣、小麦、大麦及其他发芽的植物种子,这些绿色的小苗好似圣洁的花环,表达对爱神的祭奠。

5、洞府:布置在花园最富野趣的地方,人工向自然过渡的转折点,常用大嘴怪兽渲染,诗人感到神秘,甚至恐怖。

6、波斯庭园:八世纪被回教徒征服后,波斯庭园开始把平面布置成方形“田”字,两条垂直相交且高于庭院地面的苑路将庭院分成四个部分,交叉处设紫色花砖镶边的浅水池或爬满藤曼的凉亭水池,以象征天堂。

7、巴洛克风格:在文艺复兴后期,庄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园林建筑上反映出巴洛克的特点,特征是大量的使用蜿蜒的曲线,具有强调动感的雕塑,各式各样的喷泉和跌水。特点:(1)反对墨守成规的僵化形式,追求自然奔放的格调(2)倾向于繁琐的细部装饰,喜欢用曲线加强立面效果(3)爱好以雕塑或浮雕作品来完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8、洛可可风格:十八世纪上半叶,在法国的一书中流行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提倡情感和性灵,对抗古典主义的理性;提倡柔媚和轻松,对抗古典主义的肃穆庄重;提倡顺应自然,对抗古典主义人为做作,强加意志于自然。

9、隐垣(哈哈墙):园边不筑墙,而挖一条宽沟,既可以起到区别园内外、限定园林范围的作用,又可防止园外的牲畜进入园内。在视线上,园内与外界却无隔离之感;极目所至,远处的田野、丘陵、草地、羊群,均可成为园内的结晶,从而扩大了园的空间感。

10、节结园:主要是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形的模样绿丛植坛,用低矮的绿篱植物如黄杨等修剪成各式各样,并用它们组成几何图案,绿篱植物以外的部分用有色的沙砾或矮草来填铺。这种形式的园地在英国成为节结园。

四、中外园林史乡野庄园名词解释?

可以为主人提供休息、游憩、宴会用的园子

五、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1洋务运动

又称自救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把香港岛割让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商欠和战争赔款”:增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共计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两国平等往来。废除公行制度,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4辛丑条约

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德、美、意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赔偿各国军费合计达4.5亿两;清政府向各国道歉;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支持反帝国主义的官吏;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天津、北京沿线主要地区驻军;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马关条约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港口;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6清末新政

中国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10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发“新政”主要内容有:①编练新军。②筹饷。③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④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⑤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进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六、中国古典园林史明轩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在游览和居住双重目的下发展起来的园林建筑。

起源于商、周时期帝王的离宫苑囿。春秋战国时期模仿自然山水堆山造园。秦、汉时期私家府宅园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大量兴建宗教祭祀园林。

唐、宋时期,苑囿向宏伟、奢华方向发展,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供人们共同游豫的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体现在景区划分、造山、理水、花木栽培和建筑等方面。

园中多以墙垣、漏窗、廊、亭、榭、轩、阁、假山、树木等分隔空间,划分景区。分隔的空间相互穿插渗透,似隔非隔;各景区自有特色,又主次分明,增加了园林的景深层次。

园中用土石堆叠造成峰、峦、岭、岫、壑、谷、悬崖、峭壁等形象,构成造型奇特、构图优美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转、幽深曲折的意境。

园中水景以平静为主,可分可聚,岸曲水洄,似分似连。并以山石点缀为驳岸,石矶、港汊,山水相依,自成天趣。花木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可以围合空间,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

园中建筑有厅堂、轩、馆、楼、台、阁、亭、榭、廊、舫墙等,它们与山水花木共同组成园景,供人眺望、休憩,联结景区,过渡景色和遮蔽景物。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追求自然情趣,以人工山水为造景主旨,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人工的方法浓缩、再现无限的大自然的美,创造了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体现出人和自然统一的审美理想。在构园造景方面显现出高度的艺术辩证法,即山水花木的配置、空间的分隔、景区的划分、建筑的布局等,对景、借景、分景、隔景的构成上,贯穿了曲直、藏露、虚实、断续、大小的辩证统一,形成了幽深曲折、优美和谐的艺术境界。

七、中国古典园林史文人园的名词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八、中国园林史中的“无心画”名词解释是什么?

无心画:通过各种门、窗、洞对景物起到框景、夹景的作用,形成“无心画”又称“尺幅窗”。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九、汉语史名词解释?

汉语史:

汉语的历史叫做汉语史,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三大块,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分期介绍:

第一种分法

王力先生根据他所研究过的语音材料,参考历史朝代的更替,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先秦( - 前 206 )、汉(前 206- 公元 220 )、魏晋南北朝( 220-581 )、隋 - 中唐( 581-836 )、晚唐五代( 836-960 )、宋( 960-1279 )、元( 1279-1368 )、明清( 1368-1911 )、现代( 1911- ),共九个阶段。

第二种分法

传统音韵学曾把汉语语音数千年的语音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大的阶段。

十、歌剧史名词解释?

歌剧史:2020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歌剧史》是2020年8月1日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卡罗琳·阿巴特,罗杰·帕克。

内容简介

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歌剧使观众为之深深着迷?著名音乐学家卡罗琳·阿巴特、罗杰·帕克将起自1600年前后歌剧出现到21世纪初这四百多年的歌剧史娓娓道来,并回答了这一问题。书中涉及罗西尼、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等歌剧大家的作品,为读者呈现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

但本书并非单纯地解读作品。为了让更多普通读者了解歌剧这门艺术,两位作者参考了当时的文本、学术界研究、人物传记等各种材料,讲述了歌剧诞生及发展的历史,考察了歌剧传播中的音乐与戏剧手段,以及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传统歌剧在现代化的世界遇到了诸多问题,传统经典剧目广泛传播,新歌剧的创作在锐减,但歌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其经久不衰的感染力给观众以身体上、情感上、智识上的震撼,这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代替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ylhh/98744415.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