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花卉 > 正文内容

京粉8号蛋鸡养殖手册?

2022-12-09 03:14:52园林花卉3

京粉8号蛋鸡养殖手册?

一、从发展趋势看京粉8号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祖辈们食用的鸡蛋全部为粉壳土鸡蛋。后来由于进口蛋鸡品种优异的生产性能在我国原有土鸡品种之上,兴起的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纷纷饲养了进口品种,而消费者却失去了熟悉的土鸡蛋和可口的鸡蛋味道……

随着国内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涌现岀多个土鸡品种,顺应了不断提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养殖数量随之快速增加,养殖效益显著。

二从养殖效益看京粉8号

京粉8号蛋鸡品种的显著优势

低成本:耗料低…产蛋期平均日耗料90克;高效率:鸡舍利用率提高20%…体型小,养殖数量多;高收入:收入增加…正常情况下高于红蛋价格1元/斤,高于普通淘汰蛋1元/斤。

三、从优异性能看京粉8号

成活率:江苏夏巍生态农业公司单批次进雏118320,前7日龄成活率高达99.96%。这个记录很少有人能达到。

产蛋率:周口客户185日龄达到96%;产蛋率93%的客户数不胜数。

雏鸡均匀度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小蛋鸡品种;不抱窝;无恶习。

公鸡养殖技术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

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体重增长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

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

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操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

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种公鸡选择。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150克)内,淘汰过大、过小公鸡;胸肌饱满,胫骨长度达标,脚和趾平直,冠、脸与肉髯红色,背直,喙整齐,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鸡混群,因未发育公鸡受早熟母鸡压制,会造成终生发育不良。混群时应逐只挑选。

②混群时间。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龄(等母鸡性成熟再混群)。均匀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将剩余的公鸡混入。

③混群后,每周称重2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应只看手册,结合触摸胸肌来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发软就应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刚混群时种公鸡占8.5%左右就够了,不好的公鸡应及时淘汰,到最后种公鸡比例6.5%就足够了。

7. 产蛋期的管理

①公鸡喂料系统应具有简单、喂料量准确、分布均匀、高度适宜、不伤害鸡冠、能做到公母分饲等优点。

②架板高度要合适。若架板高度超过45厘米,45周龄后必须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过60厘米,则需全期设置爬梯,否则种公鸡上去后,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会严重影响受精率。反之架板过低,产蛋箱高度不够,鸡只在下面扎堆,垫料容易霉变,并影响工人捡蛋。

③注重种公鸡的日常检查。

一是检查公母鸡是否互相偷吃饲料

良好的喂料系统是防止偷料的关键,经常检查防栖栅,防止公母鸡互相偷吃饲料。每周还应检查公鸡鼻签是否正常,发现没有的应及时补穿鼻签。

二是称重时检查种公鸡丰满度

种公鸡丰满度评分:每周选15只公鸡,分5个等级,1级=太瘦,衰弱;2级=瘦但健康工作;3级=完美的,部分龙骨露出;4级=轻微过肥;5级=圆胸过肥。根据种公鸡丰满度,及时加减料。

三是避免种公鸡失重

种公鸡失重的影响:当刚开始失重时,精子质量与数量受到影响;当轻微失重时,精子质量降低;如果在5周内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质量、数量均降低;如果5周内失重大于500克,精子生产停止甚至有时是不可逆的。30周龄后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公鸡失重,如发现公鸡失重后可每天每只加料4~5克,超重后可减4~5克料。正常情况料量为130~135克,如母鸡偷吃公鸡料,料量最多可达160克。

四是观察公鸡脸色

混群后每周观察公鸡脸部变化,如发现脸色变白,证明营养摄取不足,性激素分泌开始下降。同时检查胸肌变化,如肌肉变软或消瘦证明营养摄取不足。五是检查肛门颜色和胫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鸡肛门宽大、开阔、红润,胫骨布满血斑。

④及时淘汰种公鸡。将活力减退、藏在料线下、胸肌丰满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门周围颜色淡、脸色苍白、腿趾不好、过度交配等不良的种公鸡及时淘汰掉。

8. 种公鸡替换

种公鸡替换的优点有:增强新老公鸡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质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议鸡舍之间进行种公鸡调换。如果鸡舍之间调换25%~30%种公鸡,可以在4~8周内提高受精率4%~5%。鸡舍之间调换种公鸡,还可以减少由于外来公鸡进入造成的疾病问题。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龄)、种公鸡在鸡舍分布均匀、公母鸡混合均匀、种公鸡体况良好的情况下,内部调换公鸡效果更佳。

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产蛋率,通常只着重管理母鸡,而忽视了种公鸡产蛋期的管理,这样好吗?其实这样是不对,种公鸡在提高种鸡场生产效益中也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做好混群管理

1. 混群前严格选种

逐只挑选出留做种用的公鸡,个体要求冠髯红润、眼睛有神、喙部整齐,胫骨长度达标、鸡背与腿和趾平直、羽毛覆盖良好,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内,发育成熟等。混群前应保持种公鸡均匀度(包括体况和体重,下同)良好,要求达到100%。

2. 土鸡脚蹬子促生长

使用达龙硬骨头可以让脚蹬子快速的生长,促进骨骼成长,提高土鸡骨架高度,加速脚蹬的生长。每瓶200ml兑水1000kg,促生长,促进采食,降低饲料成本、缩短家禽生长周期。

3. 混群后加强管理

种公鸡混入母鸡群后,若管理不当就会出现公鸡均匀度下降的情况,形成过大、中等、过小三个群体,这时应淘汰过大和过小公鸡,留下中等公鸡作为主要群体。

生产中要每天认真观察公鸡采食行为,并注意以下细节:一是确保混群后公鸡尽快熟悉鸡舍环境,顺利找到饲料和饮水;二是合理安排采食位置,并能快速、均匀地将饲料分配给鸡群;三是严禁公、母鸡相互偷吃饲料,及时淘汰偷吃公鸡料的母鸡(因群中公鸡数量较少,若料量不足影响很大);四是防止霸道公鸡采食过多饲料而超重,同时避免弱势公鸡因采食不到饲料而体况下降、体重过小,导致最后被淘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ylhh/2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