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浇水,如何掌握“见干见湿”和“不干不浇,浇必浇透”的原则?
养花中在浇水的问题上,经常看到“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说法,很多人似懂非懂,只是简单的理解,花土干燥就浇水,其实这也是有点模糊的概念。那么以下的来说一下,浇水的方式的经验。“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意思说,浇花的时候,通过观察花土的干燥状态,干就可以浇透水了。字面上的理解相当容易,但是掌握起来还有有难度的,特别是对耐旱的植物。那么为此,我在阴差阳错的时候,打错字想到了一个更为贴合的词语“间干间湿”。
“间干间湿”意思就是,在浇水的时候,某些耐旱植物不需要花土干燥就浇水,比方松树,虎尾兰,玉树,等耐旱的植物,就要“间干间湿”(间为间隔的意思)。也就花土要有各自间隔的干燥以湿润时间,浇水一定在花土完全干了,维持一段时间了。就赶紧浇透水。
那么“见干见湿”(见为看见的意思),就是看到花土表面干燥,就可以立即浇透水。“见干见湿”的浇水方式,适用于大部分阔叶花卉盆景。因为叶片大水分的吸收以蒸发量都是较高的。所以使用“见干见湿”才能达到理想的补水效果。
以上是个人在养护花卉盆景中的浇水经验,希望能够帮助上大家。有交流经验的请留言,评论区,谢谢大家。
题主你好,百花杂坛希望与你交流。养花浇水,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必浇透”是所有介绍养花资料中最常见到的两句话。百花杂坛在开始回答花友的问题时,也几乎是鹦鹉学舌,以致有的朋友批评说,回答了等于没有回答。
何为见干,何为见湿?不干不浇,到底是干到什么深度?浇则浇透,什么状况才算是透?根据本人多年盆栽花木的体会,试做解释。正确与否,希望抛砖引玉。
所谓见干,就是发现盆土已经干燥,凭直观感觉往往判断有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竹筷插入盆土中,拔出竹筷观察,如果有一段没有沾上湿土,即可认定见干。如果是栽植的君子兰等一类肉质根系花卉,可直接用手挖挖观察就可以,到盆土中部不见湿土,即可认为是见干。
所谓见湿,就是盆土完全湿润。如果只是凭盆底小孔有水流出,断定见湿,很多时候是错误的。一是疏松的盆土,透水性很强,持水性较差,如果浇水过急,即使没有浇透,盆底照常有水流出。二是春夏季节,盆土干燥以后,盆土与花盆之间,经常出现缝隙,浇入盆中的水,也会顺着缝隙流出。
这种貌似见湿现象,叫浇半截子水。花浇半截子水,对花木生长影响很大,时间一长,会导致植株根系失水,枝叶枯干凋落。
解决这个问题的浇水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细雾喷水,润物细无声,慢慢滋润。二是用浸盆法。用大于花盆的盆子盛水,将花盆置于盆中,盆水深度,以没过花盆的三分之二为宜。等到发现盆土表层已湿,则可认为见湿。采用浸盆法浇水的方法的缺点是容易造成盆内肥料的流失,尤其是喜欢盆土疏松的盆栽,最好不用这个方法。毛细根系的植株,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缺水严重,方可采用此法。
不干不浇浇必浇透,大有讲究。这句话的上半部分即;不干不浇,,本人认为是完全正确 的,很多初学养花的朋友,把花养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手闲不住,不等盆土发干就浇水,尤其是在办公室养花的朋友,经常把杯中剩水,顺手倒入盆中,日积月累,盆土长时间没有干燥的时候。有张有弛,文武之道,有干有湿,养花之窍。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之外,还必须呼吸。枝叶需要呼吸,根系更需要呼吸,尤其 是肉质根和生长地下块茎的植株,呼吸畅通尤为重要。不然烂根落叶时常发生。对于浇透的认识,文字很难准确表达,需要个人在养花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但是,一个总的原则是不能把盆土泡囔,用化学术语表达,就是不能饱和。打个浅显的比方,人,即使饥渴难耐,也不能有了食物和水源之后暴饮暴食。如此这般,胃口是适应不了的。花的根,对水分的吸收和需求本同一理。盆土水分饱和发馕,不但蒸发较慢,造成盆土过湿时间较长,导致根部缺氧窒息,而且也严重的破坏土壤的本来结构,对植株 根系生长不利。
以上两句浇花定理,千万不要以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具体操作时,应该灵活把握。花木品种不同,需水量也是不一样的。在此不展开详细说明。只与花友分享季节的不同,干湿的把握应该注意的问题。大体而言,在温度较低的冬季或者花木的休眠期以及花期,浇水量不宜过大,浇到盆土湿润即可。夏季生长期的毛细根系花木,可以浇则浇透。因为这个时期水分蒸发速度太快,只浇毛毛水,根本不能解决干旱问题。晴好天气,透风条件好,则可浇透,阴雨绵绵,加之通风不良则不需要不干不浇浇必浇透。空气湿度大,即使盆土干燥一段时间,也不会导致死亡,然而,在高温高湿季节,盆土含水太多势必造成烂根现象。
本文过于繁琐,目的是为了说明道理,浪费看官的时间,多有不敬,见谅!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