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春求学的故事?
农民工图书馆读书十二年是最好的“励志故事”
6月24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上写道:“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图书馆看书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而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实惠外来民工。”这一留言引发广泛关注,感动了许多人。6月25日下午,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转发了吴桂春的留言并表示感谢:“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6月26日,记者从东莞市人社局获悉,目前人社局已帮助吴桂春找到工作。(6月26日《新京报》)
因为疫情的缘故,工厂停工,要离开城市,要离开陪伴了十二年的图书馆,心中有万般的不舍,情之所至,在图书馆的留言表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没想到的是,图书馆转发了留言并表示了感谢,从而让我们熟知了一位爱看书的农民工。能够坚持在图书馆看书十二年的农民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要知道,即便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未必能够坚持天天看书,年年看书。教师从不看书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农民工留言图书馆走红,真的不是什么意外,因为任何一个爱读书的人都值得尊重。
据了解,农民工只有小学文化,刚开始看书时经常要借助《新华字典》,
现在已经能阅读艰深的大部头,看书不仅让他增长知识,也使他开阔了眼界
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物质方面,农民工可能显得寒酸,但在精神世界里,他无疑是位富足的人。阅读让他的精神充盈,他也见证了阅读的力量。一个爱读书的农民工,虽然并没有变成一位作家,也没有写出让人敬佩的文字,或许他也只是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普通的读者,从“励志”的角度看,似乎还不够格,因为大凡属于“励志故事”,除了爱读书,还会有成就,比如写出了什么作品。毕竟农民工中成为作家,成为诗人的也不是个别。读书,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比如从事文字工作者,比如一些大学的教授,但对于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来说,读书可能是显得过于奢侈。因为一方面每天的工作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读书,可能是懒得再拿起书来阅读了,阅读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他们选择的娱乐方式往往是轻松惬意的,比如刷抖音之类的小视频,另一方面阅读也是需要环境的,居住环境的狭窄、嘈杂,周边人众多的不读书,自己一个人静静看书,可能会成为“异类”。越是在不适合阅读的环境中读书,越是让人高看。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有阅读相伴,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困境之中,都会对生活充满信心。一个喜欢阅读的农民工,本身就很好的诠释了“励志”的真正意义。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有天堂,天堂里最美的风景就是读书的样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