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栏目 > 正文内容

幼蝗的养殖方法(蝗虫养殖技术要点)

2023-10-08 08:00:18问答栏目

1. 蝗虫养殖技术要点

  蝗虫养殖时间北方在阴历2月至10月中旬,南方一年四季均可养殖。  养殖技术:  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  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5、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2. 幼蝗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中华剑角蝗养殖技术:

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自然气温在五月上旬便到。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

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至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做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

5、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3. 幼蝗虫图片

河南2014年蝗虫灾害,2014年8月25日上午,寨峪村村民李合贵去黄河滩的玉米地查看时发现,从河道芦苇丛中翻到他家玉米地大量“蚂蚱”(蝗虫)。“飞起的蚂蚱直打我的脸,漫天都是黑黑的,像张大网。”李合贵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采用人工喷药、飞机喷洒、大网隔离等办法,对蝗虫最密集的3000亩滩头围堵。

事件简介

河南3000亩黄河滩遭遇蝗灾,玉米地被啃食殆尽。

2014年8月28日上午,大量蝗虫被灭杀。

现场两顿药基本控制住了蝗虫

黄河滩分老滩、嫩滩和水面。老滩极少过水,这里种着一望无际的玉米、芝麻、花生,更多的还是广武最知名的大葱;嫩滩是河道,时而有水时而没水。

老滩与嫩滩接合部是下切2米的深沟,嫩滩上是一望无际的矮芦苇,再向里,接黄河水面处是光秃秃的裸露地面,大旱造成河水后退。

“蝗虫在这些裸露河道里产卵后孵化,爬到密集的矮芦苇里长成成虫,再从河道内飞到河滩内吃庄稼。它们把芦苇的叶子都吃光了。”荥阳农委一工作人员说,“你到河道内的芦苇坡里去看,到处都是死蝗虫,2014年8月28日喷洒了两吨左右的药。”

河道内半人高的芦苇丛内,偶尔有几只蝗虫飞出,但飞不远就落下。地面草丛中,有不少蝗虫躺在那里。有的伏在干芦苇上,摸它也不动。“中毒了,24小时左右药开始发作,36小时就死了。”

情况

大片接近河道的玉米地遭蝗虫啃食

“蝗虫吃过的玉米,有的只剩秆了,这可正在灌浆期,绝对减产。”村民李合贵说。

飞机洒药和人工喷药联合灭杀

芦苇丛向北约2公里是黄河水道,数名工作人员背着相机,拿着记录本,带着塑料瓶,把芦苇上伏的蝗虫取下入瓶。“拿回去做样品,研究这些中毒的蝗虫死亡率。”荥阳农委植保站站长袁小杰说,2014年8月25日下午得到消息,当晚组织人员、药物,2014年8月26日上午9点,组成现场处置组、器材调配组等,调来高效的氯氟氰菊酯1.5吨、50台机动迷雾机开始第一天灭杀。

“这次过蝗面积有3000亩,喷药的面积远远大于这个面积。人工撒药的速度太低,2014年8月28日上午调来服务农林的飞机‘蜜蜂四号’,每次带300公斤药剂可洒800亩,洒了13架次,同时400多人拉着大网把蝗虫一步步赶到接近水道处,飞机洒药和人工喷药联合灭杀,成功把它们限制在小范围内,没有对庄稼造成太大的影响。[1]

4. 蝗虫幼虫图片

蝗虫的幼虫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蝗蛹。蝗蛹是蝗虫的发育阶段之一,它是蝗虫的幼虫在蜕皮后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蝗蛹通常比蝗虫的幼虫阶段更加活跃和移动,它们会寻找适合的环境进行休眠和发育。蝗蛹的存在有助于蝗虫种群的繁殖和生存,同时也是蝗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蝗蛹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蝗虫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对于蝗虫的防治和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了解蝗虫的幼虫特别是蝗蛹的命名和特征对于研究和应对蝗灾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起来,蝗虫的幼虫有个特别的名字叫蝗蛹,它是蝗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研究和应对蝗灾具有重要意义。

5. 幼蝗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不晚,北方养殖蝗虫的的最佳时间在阴历2月至10月中旬,而南方一年四季均可养殖。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至15厘米,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叶子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2、飞蝗的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至30摄氏度时,即可孵化。光照最好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百分之十五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3、3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

4、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作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百分之十五左右。

5、蝗卵的越冬管理。蝗卵的越冬很简单,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6. 幼蛭的养殖

1、水质的调节:宽体金线蛭幼苗对于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PH值<7时为酸性水,pH值越小,酸性越强。2:PH值=7时为中性水。3:PH值>7时为碱性水,pH值越大,碱性越强。水蛭喜欢中性水或弱酸性水,pH值在6.5—7.5之间为宜。

2、温度的控制: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幼苗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其生长。

3、饵料的投喂:宽体金线蛭幼苗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其重量的2-3倍投放。

4、勤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5、投放密度:宽体金线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

7. 蝗虫怎么养殖技术视频

要快速应对蝗灾任务,可采取以下几步策略:1. 快速评估:迅速调查和评估蝗灾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了解蝗虫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以便明确灾情规模和应对方法。2. 集中资源:调动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组织专业团队或机构,以有效应对蝗灾。确保所需的防治工具、灭虫剂和运输设备等设备和物资及时到位。3. 制定应急计划:制定蝗灾应急计划,明确行动步骤和责任分工。确保信息收集、协调沟通、喷洒防治、监测评估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 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措施,迅速组织喷洒防治。根据蝗虫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状况,确定喷洒的时间、药剂、剂量和方法。尽量在蝗虫孵化初期、迁飞前和趋附期进行喷洒。5. 配合监测:密切配合监测工作,了解蝗虫的活动情况、数量变化和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方法,确保蝗灾防治工作的效果。6. 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应对蝗灾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培训内容包括蝗虫识别、防治技术、喷洒方法和安全操作等。7.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信息和经验,互相支持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国蝗灾问题。总之,快速应对蝗灾任务需要迅速调动资源、及时制定计划、密切配合监测和灭虫工作,并加强技术培训和国际合作,以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质量。

8. 幼蚂蝗图片

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

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wdlm/9882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