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的活动特点? 蚂蚁的活动特点?
一、知了的活动特点?
知了幼虫是从土里生长5、6年成形后的知了猴在土里爬出来,爬到大树或者植物上脱去硬壳变成知了。
二、蚂蚁的活动特点?
1.蚂蚁特点有不会冬眠、群集而居、靠触角辨别气味。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冬季低于10℃会进入洞穴,不会冬眠。
2.群集而居,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恋巢性很强,且食性杂,工蚁数量最多。靠触角辨别气味,通过触角收集和传递信息。
3.寿命长,蚂蚁的寿命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
4.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
5.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蚂蚁属于蜂类,为多态型社会昆虫。
6.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
三、谈话活动的特点?
1.围绕某个观点或想法进行讨论分析
2.通过谈话活动从而达到谈话的目的
3.通过谈话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活动的特点?
1、客观性
教学环境是动态的教学活动的存在形态,它同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
2、系统性
用系统论的观点观察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具有系统性。作为个系统的教学环境,它是一个由多要素多部分或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等。
3、群体性
人是教学环境基本的要素之一,没有人也就没有教学环境。一般而言,现代教学环境是由人群组成的。所以教学环境具有群体性。
4、能动性
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而人是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人的能动性决定了教学环境具有适应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教学环境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的各种不平衡状态。
5、互动性
教学环境包括了教师和学生、教师与教师沟通的一种心理活动,有健康状况、年龄特征、人际交往等等,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五、贝类的活动特点?
贝类,即软体动物门。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但软体动物的真体腔不发达,仅存在于围心腔及生殖腺腔中。软体动物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但在结构上都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囊及外套膜4部分
六、海龟的活动特点?
您好,海龟的活动特点包括:
1. 潜水能力强:海龟可以在水下停留很长时间,最长可达数小时,潜水深度也很深。
2. 游泳速度慢:尽管海龟有强大的潜水能力,但它们在水中游泳的速度相对较慢。
3. 夜行性动物:大多数海龟是夜行性动物,它们在夜间活动,白天则会躲在岩石或海草中休息。
4. 季节性迁徙:一些海龟会进行季节性迁徙,例如绿海龟会在夏季从太平洋的群岛迁徙到北美的海岸。
5. 食性广泛:海龟的食性非常广泛,不同的物种会吃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包括海草、水母、小鱼、螃蟹、贝类等。
6. 繁殖周期长:海龟的繁殖周期很长,通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在交配后,雌海龟会爬上海滩,挖掘一个洞并产下鸟蛋。
七、鲸鱼活动的特点?
鲸是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外形看起来和鱼很相似,身体长度一般在1米-30米之间,皮肤裸露,仅吻部有很少的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助于保持体温,当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这些脂肪能减少身体比重,有利于游泳。
鲸是完全水栖的哺乳动物,有的主要靠回声定位寻食避敌。一般以软体动物、鱼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有的种类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
鲸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换气。一般冬季从高纬度冷水区游向低纬度热水区产仔,夏季又由低纬度游回高纬度冷水区捕食
八、章鱼活动的特点?
章鱼的特点: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似的物质,作为烟幕。有些种类产生的物质可麻痹进攻者的感觉器官。为了避开“猎食者”的捕杀,章鱼除了运用人们熟知的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外。章鱼的习性: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
九、钠泵的活动特点?
钠钾泵(sodium potassium pump)又称“钠泵”或“钠钾ATP酶”,它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
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电化学梯度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入两个钾离子。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钠钾泵的作用方式可因不同生理条件而异,在红细胞膜中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 ⒈ 正常的作用方式——利用ATP的水解与Na+-K+的跨膜转运相偶联. ⒉ 泵的反方向作用——利用Na+-K+的跨膜转运来推动ATP的合成. ⒊ Na+ - Na+交换反应可能与ATP和ADP交换反应相偶联. ⒋ K+ - K+交换反应与Pi和H2⒅O的交换反应相偶联. ⒌ 依赖ATP水解,解偶联使Na+排出. Na+-K+泵 ——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 钠钾泵的一个特性是他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自磷酸化过程,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上,导致构象的变化.通过自磷酸化来转运离子的离子泵就叫做P-type,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钙泵和质子泵.它们组成了功能与结构相似的一个蛋白质家族 . Na-K泵作用是: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十、鲸鱼的活动特点?
蓝鲸栖息的海湾大多由陆地的河水中冲入了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使水质十分肥沃,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来了身体闪耀着钻蓝色光芒的大群磷虾。蓝鲸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约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磷虾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动物,广泛分布于南北极海区,正是由于如此丰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没有支持体重的限制,所以蓝鲸才能发育得这样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时间张开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丛中,嘴巴上的两排板状的须像筛子一样,肚子里还有很多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的褶皱,能扩大又能缩小,这样它就可以将海水和磷虾一齐吞下,然后嘴巴一闭,使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小虾小鱼,吞而食之。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蓝鲸,体型比生活于南极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认为这与其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鲸以浮游生物为食,主食磷虾(krill)。一头蓝鲸每天消耗2-5吨食物。摄食时游速2-6千米/小时,洄游中5-33千米/小时,被追逐时最大20-48千米/小时。一般进行10-20次小潜水后接一次深潜水,浅潜水间隔12-20秒,深潜水可持续10-30分钟。喷出雾柱狭而直,高6-12m。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所吃的这类浮游生物因海洋区域不同而属不同的物种。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而在南极,南极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为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记录是36分钟(西尔斯,1998年)。蓝鲸捕食的过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后,蓝鲸吞下剩下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1000多千克,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时先将肺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从鼻孔逐出体外,然后再吸进新鲜氧气。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先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等废气逐出体外,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时,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人们可以根据蓝鲸喷气时发出的声音、喷潮的高度和形状,来确定它的位置。蓝鲸生活在各大洋中。中国海域极为少看到,黄海和南海曾有出现过蓝鲸的记录。它潜水一般不超过100米,但有的个体可潜至500米深,潜水时间可持续10-20分钟,随后是连续8-15次喷气。
一般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的骚扰。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兽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兽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左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