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包含什么?好学么?有没有前途
一、生物工程包含什么?好学么?有没有前途
专业前景 生物工程专业方向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或部分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改造环境的应用技术体系。生物工程专业是以上游技术(基因重组、分子克隆等)为基础,以下游技术(生物反应过程、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等)为重点,为生物技术的工业化和工程化培养人才的专业。生物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加工生物材料和利用生命过程,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开发、生物制药、农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生物工程是上述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生产的桥梁。
学科实力 生物工程专业共有30余名教师,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课程“发酵工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本专业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引进项目等科研课题,还承担着企业、部门间的横向课题和其他多项国际合作课题。近5年来,在国际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与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有定期的学术交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食品生物技术上、下游领域的相关专业技能, 具备从事食品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药相关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能力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食品生物工程高级人才为目标,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具备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国际交流或生产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自我管理和主动交流,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本专业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教学和研究内容,是国内学科覆盖面最完整的食品科学生物工程专业之一。
主干学科 化学(Chemistry)、生物学(Biology)、化学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主要课程 生物反应工程、发酵工程、食品酶学与酶工程、果蔬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食品生物技术进展、生物分离技术
所授学位 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到食品生物制药、卫生等领域的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到有关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可报考相关领域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二、蜂糖李与奈李是不是同一品种?
蜂糖李与奈李不是同一品种。
镇宁蜂糖李,贵州省镇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镇宁自治县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适宜发展李子产业。镇宁蜂糖李的果个大,果形扁圆形,果顶平;果被蜡粉,缝合线深,果皮浅黄绿色,果肉淡黄色;核小,可食率高,离核,味甘甜;果肉致密酥脆,有香气。
蜂糖李与奈李不是同一个品种,蜂糖李耐储存,市面上价格高
三、李素萍的科研成果
自1986―2000年参加蔬菜科研工作以来,参加主持了蔬菜资源材料引进、收集、保存、创新,蔬菜新品种选育等多个蔬菜科研项目,其中参加“内蒙古地方蔬菜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利用的研究”项目,完成《内蒙古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的编写工作并于1994年出版;育成一个菠菜新品种“内菠86―4”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参加“蔬菜种质资源繁种和主要性状鉴定”项目,完成《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内蒙古部分)的编写工作,于1992年出版。课题于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黄瓜、甘蓝田间试验观察项目及其记载标准”项目1994年获内蒙古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辣甜椒杂一代新品种选育”课题,选育出“北星三号”、“北星七号”2个杂一代新品种,1999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参加“金红一号”、“金红二号”胡萝卜杂一代新品种选育项目,199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的“内番三号”番茄新品种选育项目,199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2001年开始至今,参加向日葵课题后,协助主持人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申请完成向日葵研究推广项目13个。作为“油用向日葵杂交种和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项目的主要参加人,选育出的油葵杂交种“内葵杂三号”2004年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同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成果。作为“优质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及资源材料引进”和“向日葵农产加工型品种及资源材料引进创新与产业化”(农业部“948”项目的)的首席专家助理,执笔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计划任务书、实施方案,项目合同书、项目验收报告等;负责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科阳一号橘丛、科阳三号、科阳五号”于2007―2008年通过内蒙古自衡伍雹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两个项目分别于2006、2009年通过项目验收。同时也是“863”项目“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内葵杂三号’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抗病、高产、优质油葵杂交种‘内葵杂三号’中试与示范”,以及内蒙古农牧业厅第二批重大农业科技招标项目“优质油葵增产增效技术及产业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优质油葵增产增效技术及产业化”的主要参加人,研究总结了我区向日葵增产增效的先进技术和模式化栽培方式,增加向日葵种植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农业新增纯收益2 714.71万元;油料增产可增加工业利税395.11万元;由于提高含油率可多产油脂1 723.75 t,获利税咐帆1 183.01万元,三项合计4 292.83万元。增加的花盘、秸秆都是良好饲料,农牧结合,提高农民收入,加之能够改良盐碱地、沙荒地,具有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优质油葵增产增效技术及产业化”2006年获国家农牧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执笔完成了农业部《向日葵籽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任务。以上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家和自治区在该领域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个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食用向日葵籽商品性和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007―2010年作为主持单位,承担了国家农业行业科技专项经费项目“优质专用杂交向日葵新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第一参加人,执笔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与任务书及项目的验收报告,并进行实施;同时负责育成科阳7号及T33二个食葵杂交种,实施的四年期间,累计推广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82.66万hm2。获综合经济效益163 492.66万元。。“高产优质多抗向日葵新品种内葵杂三号和赤葵二号选育与配套技术”200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201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向日葵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第一参加人,执笔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与任务书及项目的验收报告;并进行实施。筛选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向日葵新品种,并集成和优良品种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扩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适于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标准化培肥施肥技术体系和适应性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建立向日葵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及防控预警系统,向日葵主要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理。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种植水平。项目技术成果的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农民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1―2015年被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聘请为“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配套机械岗位专家;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 自从工作以来,先后在国家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20多篇;参加编辑4部论著,执笔完成多个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任务书。其主要论文、论著如下。
主要论文
1.优质向日葵新品种、新技术及资源材料引进的必要性.2004年11月食物与能源安全战略中的中国油料论文集.第一作者;
2.主成分分析在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2004.vol.专辑.华北农学报.第一作者;
3.硼肥对构成食用向日葵产量因素的影响.2005.vol.专辑.华北农学报.第一作者;
4.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2007.8.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
5.食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2010.9.黑龙江农业科学.第一作者;
6.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典型性相关分析.2007.1内蒙古农业科技.第一作者;
7.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科阳5号的选育.2009.5 内蒙古农业科技. 第一作者
8.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科阳7号”、”T33”的选育.2011.2.内蒙古农业科技.第一作者
9.甜椒新品种北星3号和北星7号的选育.1999.4.中国蔬菜.第一作者
10.内蒙古自治区食用型向日葵生产现状及对策.2002.1.内蒙古农业科技.第一作者
11.内蒙古自治区甜辣椒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03.6.内蒙古农业科技.第一作者
12.保护地黄瓜栽培技术.2002.4.内蒙古农业科技.第一作者
13.食用向日葵产量、生育期、形态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2007.8.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第二作者
14.DNA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进展.2007.vol.专辑华北农学报.第三作者
15.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2008.4.生物技术通报.第四作者
16.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产业化开发与发展建议.2004.S1.内蒙古农业科技.第二作者
17.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油用向日葵品质选育中的应用.2001.vol.16.华北农学报.第五作者
18.内蒙古向日葵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2003.vol.18华北农学报. 第五作者
19.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向日葵发展优势与对策.2003.5.内蒙古农业科技.第四作者
20.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2005.4.内蒙古农业科技. 第四作者
21.澳大利亚农业与向日葵生产、科研现状.2006.3.内蒙古农业科技.第四作者 1.《内蒙古蔬菜品种资源目录》1994年出版。
2.《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上册.1992年出版。
3.《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下册.1998年出版。
4.《向日葵技术100问》2010年出版。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