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栏目 > 正文内容

2016年搞生态养殖趋势(发展生态养殖)

2023-08-09 00:00:16问答栏目

1. 发展生态养殖

第一种: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沼气综合利用,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或者将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

    第二种:立体复合循环模式,如“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循环模式,这种循环模式是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磨成粉用作种植黑木耳的营养基,黑木耳生产结束后,菌渣作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实现“桑枝条—黑木耳—水稻”三大产业的良性循环。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田利用率,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桑农、稻农增收的新渠道。

    第三种: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如“鱼藕共生”即“鳅、藕”、“甲鱼、菱”、“ 锦鲤、藕”等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藕田里套养泥鳅、甲鱼等水产品的种养混作模式。泥鳅等吃食后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经分解、矿化后作为肥料供莲藕吸收利用,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水质恶化对泥鳅的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鳅健康快速生长。

    第四种: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的推广,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除此之为,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2. 发展生态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力推进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

  

1、推进主体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行政区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发展公司化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联合,实现抱团发展。

  

2、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

  

3、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支持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乡村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新创建一批主业强、百业兴、人气旺的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4、促进加工装备升级。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5部门《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引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鸟枪换炮”、生产流程“机器换人”、营销渠道“电商换市”,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研发推广一批有知识产权的加工关键技术装备,指导相关社会组织推介中国100强农产品加工企业。

  

5、加强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建设一批有原料基地、有企业带动、有科技引领、有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使产品通过后整理适宜进入精深加工。鼓励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认定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好的全国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6、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乡村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种养加循环一体化,建立乡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集成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推进清洁加工,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梯次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节能减排。推介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三、聚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7、加快开发特色资源。编制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保护传统技艺,传承乡村文化根脉。

  

8、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种植基地、配套发展加工物流,推动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项目实施范围,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基地。

  

9、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发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稀有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认定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10、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发布一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名录。开展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电商化“三化”试点示范行动,实现营销扁平化、质量可追溯。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11、扩大龙头企业队伍。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打造知名企业品牌,提升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下沉重心,布局到县乡村,向重点产区和优势区集聚。完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新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2、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分工协作,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原料基地优、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大的示范联合体。引导联合体共同制定章程、明确权利责任、完善治理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各主体优势,提高农户参与度,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扩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范围,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13、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落实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自行选点开展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实现形式,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乡村产业发展亮点

  

14、打造休闲旅游精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挖掘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特色产品,发掘村落历史,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新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县。

  

15、丰富休闲旅游业态。强化规划设计和创新创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手段,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摄影基地等高端业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教育农园、创意农业、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型业态。会同发改、财政、文旅、教育等部门,改造提升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

  

16、提升休闲旅游管理水平。加快制定修订一批技术规程和服务标准,用标准创响品牌、用品牌吸引资本、用资本汇聚资源。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聚集区开展督促检查,保障服务规范、运营安全。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继续推出“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活动。

六、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17、培育创新创业群体。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平台,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实施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

  

18、拓宽创新创业领域。支持返乡下乡人员、“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办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乡村产业新模式。培育各类新型融合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业态,推行智能生产、经营平台、物流终端、产业联盟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举办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第一批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和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19、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新创业”要求,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云平台,发展众创、众筹、众包、众扶模式。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设10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确认100个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实训、见习、实习和孵化基地。务实办好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展示新成就,交流新经验,实现新发展。

七、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发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开发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旅游精品点。支持贫困地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强镇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项目,尽可能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要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储藏、烘干、保鲜等设施。

  

21、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组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合作,开发农业资源,拓展产品市场,以产业带动扶贫。

  

22、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博览、会展等活动,举办扶贫专场,促进产销对接,带动品牌提升。组织国内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科研单位赴贫困地区开展县企、村企对接活动,促进直销直供、原料基地建设、招商引资等项目对接。

3. 发展生态养殖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 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 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 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 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 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 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 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 的特点。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第五种: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 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 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第六种: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100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

第七种: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

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第十一种: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

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 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 牛粪作农田肥料。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4. 发展生态养殖业

1. 稻田情况

试验稻田位于连州市西岸镇青草洞村,面积4亩,土质为黄褐色硬质泥土,采用“L”型挖沟设计,沟宽1.5~2.0m、沟深0.8m,开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8%。

2. 水质情况

稻田水源为水库水,常年充足,清澈无染污,pH7.0左右。

3. 水稻的种植

品种为当地推广站推荐的荃香优136,由于该田块开展过稻鱼种养2年,肥力较好,没有施用基肥。7月6日人工插秧,10月30日人工收割,生长周期116天。

4. 鱼苗和鸭苗放养

7月20日按照每亩投放规格均重为13g的禾花鲤鱼42斤(1600尾),8月16日按照每亩40只的密度放养规格为82克/只左右的麻鸭120只。

1. 种养管理

秧苗移栽后,先浅水3~5cm保分蘖,一个月后深水8~12cm控苗,再深水保穗,最后浅水壮籽,田面维持水深5cm左右。定期巡田,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水、坍塌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修补,特别注意拦鱼设备的完好程度及是否被堵塞,经常清除鱼栅上的附着物,以保证进排水畅通。水稻没有追肥,有晒田。调查仅发现水稻有轻微的稻纵卷叶螟,没有其它病虫,全程没有用任何药物。

2. 投喂管理

8月9日鸭苗(1日龄均重47.5g)先置于稻田旁边的简易鸭棚(面积12平方米左右)暂养7天后于8月16日进入稻田,暂养期间每天早晚喂商品鸭料,进入稻田后主要是晚上回鸭棚喂一次鸭料,水稻结穗时鸭子不进入稻田直到水稻收割后再进入稻田觅食。不见死鸭,最后只收成112只,剩余的可能在养殖过程中被敌害动物吃了或走散了。总共投喂鸭配合料160斤、稻谷500斤和少量吃不完的南瓜番薯等。

投放鱼苗后第二天开始投喂定制饲料,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原则,日投喂量按照鱼苗重量的2%左右,一天投喂两次,投放鸭子后每天少量投料一次,阴雨天气不投喂。养殖过程中没有发现死鱼。水稻收割后根据天气和温度偶尔投料,7月21日至鱼卖出共投喂鱼料196斤。

5. 发展生态养殖的目的

需要以下手续:

1、养殖户建养殖设施,须临时用地手续,否则,土地管理部门就按违法占地处理。

2、必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3、个体经营养殖证,其实就是营业执照。申请《动物防疫合格证》的条件如下。动物饲养场应当符合下列动物防疫条件(但农民家庭散养的除外):1、选址、布局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2、畜(禽)舍的设计、建筑符合动物防疫要求,采光、通风和污物、污水排放设施齐全。3、有患病动物隔离圈舍和病死动物、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4、有专职人员;

5、出入口应有隔离和消毒设施、设备;

6、防疫制度还要健全。扩展资料:合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进行现代生态养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养殖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生态养殖必须根据所饲养畜禽的天性选择适合畜禽生长的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比较大的天然的活动场所,让畜禽自由活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让畜禽自然的生长。如一些地方采取的林地养殖等就是很好的生态养殖模式。2、使用配合饲料使用配合饲料是进行现代生态养殖与农村一家一户散养的根本区别。如仅是在合适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散养而不使用配合饲料,则畜禽的生长速度必然很慢,其经济效益也就很低,这不仅影响饲养者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进行现代生态养殖仍然要使用配合饲料。但所使用的配合饲料中不能添加促生长剂与动物性饲料,因为添加促生长剂虽然可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但其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却降低了畜禽产品的品质,也降低了畜禽产品的口感,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配合饲料中添加动物性饲料同样影响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因此,进行现代生态养殖所用的配合饲料中不能添加促生长剂与动物性饲料。3、注意收集畜禽粪便生态养殖的畜禽大部分时间是处在散养自由活动状态,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排出粪便,这些粪便如不能及时清理,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容易造成疫病传播,进而影响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及时清理畜禽粪便,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环境卫生。4、多喂青绿饲料给畜禽多喂一些青绿饲料不仅可以给畜禽提供必需的营养,而且可提高畜禽机体免疫力,促进畜禽身体健康。饲养者可在畜禽活动场地种植一些耐践踏的青饲料供畜禽活动时自由采食,但仅靠活动场地种植的青饲料还不能满足生态养殖畜禽的需要,必须另外供给。另外供给的青饲料最好现采现喂,不可长时间堆放,以防堆积过久产生亚硝酸盐,导致畜禽亚硝酸盐中毒。青饲料采回后,要用清水洗净泥沙,切短饲喂。如果畜禽长期吃含泥沙的青饲料,可能引发胃肠炎。不要去刚喷过农药的菜地、草地采食青菜或牧草,以防畜禽农药中毒。一般喷过农药后须经15天后方可采集。饲喂青绿饲料要多样化,这样不但可增加适口性,提高畜禽的采食量,而且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在冬季没有青饲料时,要多喂一些青干草粉以提高畜禽产品品质和口感。5、做好防疫工作生态养殖的畜禽大部分时间是在舍外活动场地自由活动,相对于工厂化养殖方式更容易感染外界细菌病毒而发生疫病,因此,做好防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防疫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失败。为避免因药物残留而降低畜禽产品品质,饲养者要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可选用中草药预防,有些中草药农村随处可见,如用马齿苋、

6. 发展生态养殖 促进现代农业

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面积较大的庭院,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土地和光热资源,栽植苹果、桃、梨、杏、枣、木瓜、柿、葡萄、猕猴桃、石榴等果树,在果树行间既可套作蔬菜、药材、食用菌等,也可套作果树苗、绿化苗和花卉苗等。

具体种植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庭院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农户与市场的需要来确定。一般应选择结果早、果实品质高(好看、好吃、好卖)、经济寿命长、能美化环境的果树。这种庭院果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和产量;可以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做到一水一肥两用,节水节肥;可以比平面单作提高中上部空间利用率,发挥不同植(作)物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生互补的作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给市场提供绿色的农副产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美化、净化、改善农户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 发展生态养殖的作用

大家好我是乡村迹象

一、农村生态家园的基本概念

生态家园是指在农村人口居住地与周边零散土地范围内进行的居住环境建设,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对其环境、生物进行保护、改造、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工艺技术体系。

生态家园,被经济学家称“庭院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在全国进行推广,当时引导农民在村镇四旁绿化和畜禽养殖。80年代中期直至90年代末政府引导农民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庭院能源开发的同时,大力倡导清洁家园和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建设。目前生态家园建设已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庭院景观调控、庭院园艺精品、庭院畜禽养殖、庭院产品加工、庭院三产服务等,涉及专业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工艺技术“集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农村庭院的开发潜力

1、农村庭院与周边地带的零星土地资源。据统计全国农村2亿多户,占地1亿亩,是全国耕地总面积15亿亩的6%左右。每户庭院平均可利耕用地按0.12亩计算,这些土地资源距人们生活场所很近,便于经营管理。可进行小规模、高品质的农副产品生产。

2、农村庭院具有特殊的环境资源。在庭院范围内形成了比当地农田较优越的气、温、水、电、肥等自然环境资源和便于保护的优越条件。例如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

3、农村庭院具有便于集中的农副产品资源。庭院是农副产品集中贮存的基本场所,可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变废为宝”。村的草编业,还有食用菌加工业等,是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4、农村庭院有剩余的劳动力资源。积压于农村庭院的劳动力和老、弱、病、残人员,他本身是消费群体,同时又是庭院资源开发的劳动力资源。不仅可产生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家园开发推广模式

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提高综合效益,实行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新模式。

1、生态化高效型:按照种养品种食物链的循环要求,采取品种、时间、空间上的合理搭配,满足动植物生长需要,合理确定种、养、加的规模,科学利用庭院能源(生物能、太阳能、废物能),使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民安居乐业。

2、合作化带动型:根据当地农产品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导向发展特色农业、精细农业、园艺精品、休闲产业、副业加工等,以户为单位、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加工延伸产业链为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庭院经营模式。例如庭院养花卉、稻草深加工等。

3、专业化基地型:主要是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庭院开发效益,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体参与庭院开发。不断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来武装庭院经济开发,以增强庭院经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庭院育红薯苗、庭院林果等。

四、生态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因家庭主要成员外出打工,或搬迁城镇居住,有的建新居,留老宅等原因,形成空宅、空心村或老、弱无力经营形成的宅院荒废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仍未有得到开发利用。

2、资源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农副产品的(秸秆)资源均未达到充分利用。例如稻草全县仅有30%的利用率,大多当作废物或柴草扔掉。

3、缺乏科学引导。农民是劣势群体,科技素质较低,学科技机会较少,村领导又没有把庭院开发作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引导和谋划。

4、资金投资不足。农户虽然舍得在建房上投资,但缺乏生态庭院建设投资的理念。因此,集约化、生态化、高效益的庭院经济发展缓慢。

五、生态家园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生态系统工程。要本着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制定长、中、短期的开发规划。要因地制宜、形式有别;立体开发、长短结合;整合资源、良性循环;环境优美、舒适便捷;突出特色、形成规模;连接市场、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

2、连接市场、壮大规模。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规模经营。要着力引导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联接,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格局,不断推进庭院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产业化、高效化的生态庭院格局。

3、依靠科技、推动发展。在采用传统精耕细作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果、菜、菌、花等),利用现代设施,推广精准作业、实行节水灌溉,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快速发展。通过科技培训能人,实行能人带动;开展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素质;成立科普协会、提供技术服务。

4、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在政策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①鼓励农户进行种、养、加、商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庭院经济开发。②以农户为主体,以“星火计划”、农发资金,扶持资金与庭院开发结合起来扶持。③帮助“实干型、知识型”农户向空心村和闲散地开发种、养、加项目。

8. 发展生态养殖业的意义

畜牧业还不同于种植业,因为生产周期长,投入大,受到资金、土地、技术、种源等多种因素制约,恢复起来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养殖户的积极性一旦受到挫伤,恢复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况且,畜牧业的风险本来就大,农民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因为畜牧业不单涉及土地、房屋、用工、饲料、防疫、环保治理等诸多方面,还承担着养殖周期的风险。这些年,畜牧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包括“猪周期”在内的各种养殖周期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笔者清楚地记得,数年之前采访一个养殖户时,正赶上“猪周期”,一脸苦楚的农民说了这样一段话:猪养肥了,人累瘦了,两年赚一年赔,到头来打个平手,实在是不想再干了。

畜牧业一头连着市场供给,一头连着农民增收,如果畜牧业垮掉了,后果不堪设想。当然,我们在强调养殖业重要性的同时,一点也不能轻视环境保护,一点也不能放松对污染的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干净安全的生产环境中,才能生产出干净安全的畜产品。要严格执行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按照规模高效的产业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农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生态产品的供给。永久基本农田为什么要划到城市的边沿,目的就是要把生态与城市融为一体。我们要树立“稻田就是湿地、麦田就是生态屏障”的理念,在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绿色生态”。

9. 发展生态养殖的意义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满 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广大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曰益 加深。因此,生活环境及生产环境问题、饮食安全与卫生问题、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上看,加快生 态农业的发展进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经济富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这与发展生态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 型生态农业建设进程息息相关。关注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必须着眼于生态农业产品和服务需求定 位。农业生产归根到底追求的是效益,而生态农业的最终产出包括两类, 一类是产品,一类是服务,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需要满足市场和 消费者的需求。

从生产环节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就是在产出传统 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的同时,关注粮食安全,降低 能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不用或少用相应的化学物质,使其最终产品具有绿色、有机、安全无 公害的特点。

从销售环节看,生态农业要求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理 念新颖。此外,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第三产业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生态农业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对其配套设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相应的地域文化、美学含义等。因此,近年来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农 副产品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冲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保障生态农业长足发展的根 本。生态农业发展程度以及生产规模最终要受到科技水平的制约。因此, 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重点关注并积极采用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 以科技进步带动生产与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态农业还需要投入 现代化科技的产物,如新型肥料、机械设备等,同时注意生产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例如农畜粪 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等。这些方面考虑成熟了, 生态农业建设就已经成功了 一半。对于生态农业发展前景的展望,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如 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更不能落后。

这就要求农业发展也要跟上时代潮 流,积极发展人文气息浓、底蕴深厚的农业生态文化。相应举措包括: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 向平衡、致力于品牌建设等。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与当下市 场需求靠拢,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和发掘其内涵,同时 配合相应的服务,使生态农业得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wdlm/9880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