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栏目 > 正文内容

养殖鱼鳃霉病的治疗(养殖鱼鳃霉病的治疗方法)

2023-07-19 14:15:11问答栏目1

1. 养殖鱼鳃霉病的治疗方法

发生原因:

1. 水质不佳,如缺乏氧气,水温过高或过低等。

2. 鱼类体内免疫力差,如营养不良或过度饲养。

3. 非法使用农药或药物治疗或消毒鱼塘。

防治方法:

1. 保持水质干净卫生,保证水体充足的氧气,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饲养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投饲。

3.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隔离,减缓病毒传播。

4. 使用防病毒消毒剂进行消毒,定期清洗池塘水体及生长设备。

5. 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消毒药品来治疗感染的病鱼,减缓病情恶化。

总之,通过良好的管理和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鳃霉病。

2. 鱼得了鳃霉病多久能治好

有影响。如果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当中,在水中添加了水霉病,对鱼口是有一定影响的。添加了水霉净以后,鱼的进食欲望会大大降低。

3. 养殖鱼鳃霉病的治疗方法视频

绿萍在南方于早春和秋后种植,在15~25℃的适温条件下,以获高产,夏季高温不易种植。

北方以夏季种植为主。种植后亩施钙镁磷肥50公斤或腐熟厩肥,可在早期促进固氮力和繁殖力,尽早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力,从而提高产量。在高湿度条件下易染霉病,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捞取进行分萍扩繁或饲养畜禽。在山区或水源缺乏地区,适宜在潮湿的土层着泥生长,也能获得高产。

4. 鱼鳃霉病怎么治疗

首先要先看看是否它吞进什么异物或较大的饲料鱼卡在喉咙,这项排除后要考虑得了鳃部疾病,猛烈张嘴说明它呼吸困难,所以才摇头晃脑,严重时浮头离群,行动迟缓不进食,体色发暗。

一般有细菌性烂鳃病 鳃霉病 和寄生虫性烂鳃病,水族箱中投放呋喃西林长期浸泡效果较好,观察鱼鳃可以见到有白色小长条虫,或鳃丝下方圆点状的,是寄生虫,用0.1至0.2克敌百虫溶于10升水中浸泡病鱼10分钟,隔一天一次,有满意效果。

5. 养殖鱼鳃霉病的治疗方法图片

首先要先看看是否它吞进什么异物或较大的饲料鱼卡在喉咙,这项排除后要考虑得了鳃部疾病,猛烈张嘴说明它呼吸困难,所以才摇头晃脑,严重时浮头离群,行动迟缓不进食,体色发暗。

一般有细菌性烂鳃病 鳃霉病 和寄生虫性烂鳃病,水族箱中投放呋喃西林长期浸泡效果较好,观察鱼鳃可以见到有白色小长条虫,或鳃丝下方圆点状的,是寄生虫,用0.1至0.2克敌百虫溶于10升水中浸泡病鱼10分钟,隔一天一次,有满意效果。

6. 养殖鱼鳃霉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可能是鱼鳃霉病与细菌性败血症的综合症状。

鱼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孢子接触到鱼鳃后引发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在热天(夏秋季)流行,当水质恶化时易暴发此病。该病出现往往是急性型的,如条件合适一、二天内即可大量繁殖,鱼苗即出现暴发性急性死亡。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有原生动物寄生。

7. 鱼鳃霉菌形状

一、红点病

1、原因:红点病主要是水中大量细菌增生,使金鱼皮肤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导致。主要症状就是鱼体的两侧、两腮以及腹部有明显的红斑。后期严重的时候皮肤会充血,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死亡。

2、治疗方法:金鱼得了红点病首先要隔离,然后换上干净的水。再用2ppm的二氧化氯药浴,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坚持一周。同时在饲料里添加四环素,每天喂2次,连续喂食一周就可以治愈。

二、烂鳃病

1、原因:烂鳃病主要是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一般很难判断具体是哪一种。病因主要是水质太差或换水次数太少。一般发病症状为精神呆滞、拒食、体色变暗、两腮充血等。后期两腮会出现大量孢囊,阻碍金鱼的呼吸,使金鱼缺氧而死。

2、治疗办法:烂鳃病是会传染的,所以一旦发现就要尽快隔离。患病初期可以用2%的盐水涂抹或冲洗,也可以药浴。中期可以按照1:0.01的比例加入硫酸铜,给金鱼药浴,2天一次,每次药浴10-20分钟。药浴之后需要用新水清洗干净才能回缸内。后期可以用敌百虫药浴,按照1:0.016的比例兑水,然后药浴,每次药浴10-15分钟即可。

8. 鱼苗鳃霉症状

答案:

小型观赏鱼鱼鳃发红可能是因为水质不好或者鱼体内部有病菌感染。

原因解释:

鱼鳃是鱼类呼吸器官,如果水质不好,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鱼鳃就会发红。

此外,如果鱼体内部有病菌感染,也会导致鱼鳃发红。

内容延伸:

除了水质和病菌感染,鱼鳃发红还可能是因为水温过高或者鱼类之间的互相攻击。

因此,养鱼者需要注意水质的维护,定期更换水,保持水温适宜,避免鱼类之间的互相攻击。

操作类问题:

如果发现小型观赏鱼鱼鳃发红,应该怎么办?1. 首先检查水质,确保水质清洁卫生,水中氧气含量充足。

2. 如果水质正常,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避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3. 如果鱼鳃发红严重,建议及时请教专业兽医或者养鱼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

9. 鱼鳃长霉

锦鲤鱼回来后,出现炸鳞,烂尾,烂鳍现象,主要是由于拉网、捕捞、或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不细致,致使鱼体受伤后,感染霉菌所致。  

病因及治疗方法:

(1)真菌性疾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2)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众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水霉全年都存在,一般以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也容易发生水霉病。  

(3)治疗方法:可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或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用1:15000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也可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预防措施:拉网捕捞,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用1:15000浓度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可预防鱼卵水霉病。受伤亲鱼,在伤口涂抹龙胆紫或高锰酸钾,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10. 鱼苗鳃霉病怎么治?

1、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培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试水,确认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可放苗。

2、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投苗时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气预报,放养时间不恰当,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后生长速度慢。一般放养鱼种,都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10时进行。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晴天不能选阴雨天、雷雨天,否则容易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3、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以将苗袋放入水池内,半小时后再放苗。

4、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苗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5、由于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因此,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时用泼洒姜200克每亩米,放苗当天使用聚维酮碘(250毫升每亩)亩+水霉净(20克每亩米,主要成分为水杨酸),最好是连续使用2天,预防水霉。最重要的是预防鳃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排泄物,鳃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开春和过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鳃霉。

6、注意防范鱼苗天敌(水中虫害、蛇鼠飞鸟等);鱼苗放入池的前几天最好是需要拉网,确认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经被完全清除,才能够放苗,敌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对刚下池的鱼苗危害很大。

下苗时,必要时池塘周围需要架设围网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围墙(含飞檐结构),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7、下苗时,最好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个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8、一般下池当天不喂料,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wdlm/9879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