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养殖市场分析报告(藻类对水产养殖的意义)
1. 藻类对水产养殖的意义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虽然直径仅数微米,但它借助阳光、水、二氧化碳,生长出天然的全营养成分,在水产养殖中有很大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介绍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小球藻有高于其它植物十倍以上的光合作用能力。小球藻以每隔20小时分裂4个细胞的旺盛能力,被称为“罐装的太阳”,能为池塘提供大量的氧气。溶氧是池塘最重要的指标,溶氧高,饵料的转化率会提高,就能节省养殖成本;溶氧高,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快速转化;溶氧高,水产动物活力强,不易生病,能促进虾蟹的蜕壳生长,尤其是提高虾 蟹蜕壳后的增长倍数。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2)小球藻是水产动物最喜欢采食,也最易被消化吸收的藻类。如果在放苗前将水质培养很好,苗种即使不游到饵料台,也能通过水的过滤,吸收到水中的小球藻。虾蟹苗放养后十天内不用投喂配合饲料。肥水不但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促使苗种快速生长和减少底质污染,而且直接影响到放养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其实小球藻还是贝类的主要食物,还是滤食性鱼类、杂食鱼类(鲫鱼)的饵料。
(3)小球藻类是池塘中有害物质的直接利用者,可以促进池塘内物质的良性循环,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利于水体的稳定,减少各类应激反应,藻类是池塘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最终利用者。这也是养殖后期仍需要培养藻类的原因。
(4)小球藻是池塘藻相菌相最主要调节者。小球藻的大量繁殖,可以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起到调水的作用。如前期低温肥水,可以控制青苔的繁殖;高温期肥水,先定向培养出小球藻,就能避免蓝藻的大规模爆发。小球藻为主的水体,呈浅绿色。
2. 藻类大量繁殖对池塘水质及其生物的影响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再者,水中溶解的氧主要来自水草等水下植物,大量藻类覆盖水面导致无法得到光照,光合作用受阻,自然出现缺氧。
3. 藻类对水环境与给水工程有哪些影响
有害影响
藻类大量繁殖时会出现赤潮时,导致水体中的鱼类等大量死亡,原水水质急剧恶化。
增加了自来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藻类死亡后被分解产生藻毒素,而藻毒素是对人体有危害的,且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去除方法,主要依靠活性炭吸附,但除去效率只有50%左右。
堵塞取水口
有益影响
目前主要应用于湿地污水净化系统中,通过藻类植物的根茎的吸附,提高对污水中氮磷等的去除效率
4. 藻类对水体产生哪些影响
绿藻是有益的,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产生鱼类所必须的氧气,而蓝藻则是有害的,可以引起鱼类死亡,但是绿藻过多也不利于鱼类生长,因为在夜晚它们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氧气,使鱼类缺氧,严重则引起死亡。
藻类能分解硝酸盐,对水质有好处,但是影响观赏性。
物理清除法: 简单的说就是拿刷子去刷,市面上卖的磁铁刷,鱼缸刷都很好用,同时换水,效果极佳。缺点是麻烦,角落等地方不易清除,缸子大的话更是大工程。
化学清除法: 使用除藻剂,效果普通,优点是对任何藻类都有效,且可有效清除附着在水草、沉木等不易清除地方的藻类。缺点是依据品质不同对鱼和生态平衡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生物清除法〔最佳方式〕: 使用除藻动物(如:笠螺,.白玉飞狐,琵琶鼠、黄金琵琶鼠,黑壳虾,大和藻虾)来控制藻类的数量,效果为三种中所花费时间较长,但最安全也最省力的方式。
5. 藻类大量繁殖对池塘的影响
泡沫、油膜产生的原因
①倒藻引起泡沫增加;
②通常在高温季节或者天气突变的时候,藻类丰富,光合作用强,在晴天中午或下午出现,此时有大量泡沫,通常无害;
③藻类死亡或者养殖对象出现死亡,池塘水体表面会出现大量油膜及泡沫,水色发暗。这是水质恶化的表现;
④对虾池塘中,当对虾脱壳高峰期时,出现大量泡沫及黏稠丝状物。通常是因为池塘中微量元素及钙质不足,对虾大量脱壳消耗大量的微量元素造成藻类缺乏微量元素死亡。从而造成池塘泡沫增加。往往伴有缺氧症状,软壳虾及偷死症状;
⑤由于投喂管理、水质管理及底质管理不善,造成池塘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过多,引起水体发粘,增氧机一搅动,水体表面泡沫不断增加。水体表面泡沫堆积不散,水质发粘,水表面通透性差,溶解氧低。会造成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积累,造成养殖动物缺氧中毒死亡。 泡沫、油膜的危害①水质变清变浑,溶解氧下降,吃食速度会下降;②藻类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容易造成对虾中毒,引起肝胰腺、肠道病变;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对虾健康生长不利;④如果是因为微量元素、钙质缺乏,造成泡沫油膜产生。那么对虾会脱壳困难、脱壳不遂、软壳等情况。【预防措施】 我们分析了油膜、泡沫及黏稠丝状物产生的原因,最主要就从三个方面去进行预防: ①投喂管理。不投低劣的饲料,很多低劣的饲料投喂在池塘中会出现浮油的情况,同时对虾吸收会比较差,残饵及粪便的积累,造成氮污染有机质增加,处理不好会造成水体泡沫、油膜增加。建议料里拌乳酸菌或大蒜素; ②水质管理。定期调水(益菌能)、补(芽孢杆菌)菌、补充微量元素(离子活钙)及钙质等,以达到稳定为标准; ③底质管理。底质改底。底改产品以氧化(超强底改)、活菌底改(生物解毒改底)为主,交换着使用,合理的使用。出现泡沫、油膜及黏稠丝状物的处理①开增氧机;②解毒(碧水安)。 藻类死亡产生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对虾的健康不利。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先解毒保虾。可采用有机酸对水体进行全面解毒;③虾蟹塘补充微量元素及钙质。给对虾补充钙质,防止软壳、脱壳不遂等造成对虾偷死等情况;④可以补充一些益菌能调一下水质。⑤如果水体中有机质过多,还需要注意改底,可定期使用微生物净水剂(解毒净水宝)。
6. 藻类与藻类增养殖学
随着消费升级,虾的颜色将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这是质量保证的标志。因此,养殖户应该密切监测养殖虾中的色素含量。
很明显的,如果工业化养殖中出现“蓝精灵”,难免会被虾中压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偏蓝色的虾煮熟后体色偏淡造成的,直接拉低了虾的品质。
虾的色素在哪里形成?
在自然界和大型或半密集型养殖模式中,虾吸收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如藻类,来获得“体色”。类胡萝卜素是使虾具有独特的橙红色的成分。尽管类胡萝卜素家族非常庞大且多样化,但只有少数化合物会影响色素沉着。其中,虾青素是影响虾色的最有效的色素。大多数贝类也可以从其他色素如β-胡萝卜素中产生虾青素。
类胡萝卜素也满足一些主要的生理功能。例如,一些类胡萝卜素可作为Ti?tananA的前体。这些抗氧化剂还具有保护生物体免受自由基侵害的能力。因此,虾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能有助于减少炎症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可以提高虾的免疫力,抗病力更强。
现在,随着现代生产模式,如室内养殖、高密度养殖的发展,经常换水,藻类、浮游生物不足,导致养殖池塘的自然性能不足以产生虾的必需“体色增强剂”,主要就是藻类不足。因此,想要改变虾的体色,人工饲料成为养殖虾的主要色素来源。色素来源主要存在于饲料原料中,来自于特定的合成成分或天然成分。
有两种方法可以测量虾的色素沉着水平:
虾的颜色比较用熟虾的参考颜色图表来对比。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各人的主客判断。
使用色度等特殊工具进行彩色组织测量:此方法给出的结果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通常表示为L、a、b:亮度(L),透明度(红线a)和饱和度(黄轴b)。
如何保持虾色素:色素,无论其来源如何,都是微妙的分子。它们对氧化特别敏感,最重要的是确保这些成分和饲料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储存条件下,应避免暴露在潮湿、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这些色类是可溶于脂肪的分子,因此饲料的脂肪含量对色素的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除了使用抗氧化剂之外,补充色素缺乏的理想营养选择是使用乳化剂。色素有时会添加到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在这些条件下,无机氧化剂的存在可以显著改变色素的效果。
虾青素是一种天然暗红色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水生动物中,如鲑鱼、软体动物、虾和大部分的甲壳类动物。虾青素不仅是一种红色素,也是发现的最强大的抗氧化亲脂物质之一。它具有舒缓自由基和氧化反应,抑制脂肪过氧化的独特能力。研究表明,虾青素比维生素E强500倍,比其他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番茄红素强得多。此外,虾青素还是一种具有独特分子结构的营养素,它不会转化为维生素A(视黄醇),也不具有氧化活性。
根据一项新研究,虾青素市场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约2.6%,从2017年的7500万美元到2023年将达到8800万美元。
7. 藻类饲养
红线虫别名:丝蚯蚓、水蚯蚓、红丝虫、赤线虫,还可以叫蚯蚓,北方有称线蛇。
种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水蚯蚓属。
水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
1、建培养基。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疏松剂如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方米2~3千克。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每平方米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千克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面上薄敷一层发酵处理的麸皮与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此后则应更新。
2、引种与接种。
每年秋季,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城镇近郊的排污水沟、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养面积按500~750克接种为宜。
3、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味的粮食类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蚓种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函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拢成堆,拍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千克干饲料加1片左右,在头天下午15~16时拌料,第2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酒香即证明可以喂蚓了。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的粪肥200~250千克;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可追施粪肥300千克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飘流散失。
4、擂池与水管。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一次,有意识地将青苔、杂草擂入池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保温防冻;盛夏高温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少阳光辐射,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细菌,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用。
5、采收与提纯。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及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是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2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的蚓团。每次蚓体的采收量以捞光培养基面上的“蚓团”为准。这样既不影响其群体繁殖力,也不会因采收不及时导致蚓体衰老死亡而降低产量。
为了提纯水蚯蚓,可将一桶蚓团先倒入方形滤布中在水中淘洗,除去大部分泥沙,再倒入大盆摊平,使其厚度不超过10厘米,表面铺一块罗纹纱布淹水1.5~2厘米深,用盆盖盖严,密封约2小时后(气温超过28℃时密闭的间要缩短,否则会闷死水蚯蚓),水蚯蚓会从纱布眼里钻上来,揭开盆盖,提起纱布四角,即能得到与渣滓完全分离的干净水蚯蚓。此法可重复1~2次。将渣滓里的水蚯蚓再提些出来,盆底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卵茧和少许蚓体,应倒回养殖池。
8. 藻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藻类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藻类也是把双刃剑,好的藻相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养殖的顺利进行,相反差的藻相也会导致养殖的失败,总体来说,藻类在水产养殖的作用主要有:
1、池塘中的“氧源”: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水体当中,保证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活,池塘中大部分溶解氧是由藻类提供,而通过风或增氧机等辅助手段,使空气当中的氧气融入到水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2、变废为宝的“加工厂”:藻类通过自身的各种生化反应可以将水体中各种无机盐转化合成为有机物,储存在体内,作为食物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池塘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海参来说,部分藻类是其健康生长的重要天然饵料。
3、各种水质理化指标的“影响者”:养殖水体中 pH、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总硬度、总碱度等理化指标是影响白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例如,亚硝酸盐过高,会导致养殖动物中毒甚至死亡。而部分藻类通过自身的生化反应,可以将部分理化指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4、维持养殖水体的稳定“定海神针”:在养殖过程中,经常由于受到环境变化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一部分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因而水体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藻类作为池塘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影响水体稳定的重要因素。
9. 养殖水体中藻类营养的三要素是
(1)瘦水:水体淡绿色或清澈见底
透明度在50cm以上,清澈见底,水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有时出现使鱼类难以消化的藻类,俗称“瘦水”。
这样的水体适合观赏、娱乐和作为饮用水水源,但不适宜养殖生产,养殖上一般增加施肥投饵来改善其水质。
(2)嫩水:硅藻等
水体茶褐色或绿豆色,水中溶氧丰富,透明度在25 cm~40 cm之间,俗称“嫩水”。
水体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以硅藻门、绿藻门藻类为主,易被鱼类摄取,而且,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硅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养殖的上好水色。
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体变化的适应能力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且这种水色对于养殖和观赏娱乐场所都是较好的水质表征。
(3)老水:绿藻
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绿藻对水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强,以绿藻为主的前期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但是,如果以绿藻为主的后期水体则会产生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色太绿(如黄绿色、蓝绿色、墨绿色、灰色或混黄色,浑浊),导致透明度下降(在20~25 cm之间)。
黄绿水中藻类主要以绿藻门藻类为主,如小球藻、新月藻、多芒藻等藻类。
黑绿水出现在天气较热时的水体下风处,其藻类数量较多,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为主。
如果水体优势种群是不易被鱼类摄食利用的藻类,对养殖不利,说明水色已老,这种水俗称“老水”。
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或者用氯制剂全池泼洒来控制池水中绿藻的数量。此水质若不及时注水、换水,会因缺氧变坏;部分藻类的死亡分解使水体散发异味,影响水体的质量。这样的水体需要不断补充新水,一般每周冲水一次,以改善水质。
(4)水质老化:蓝藻
当水温升高时,在水体四周(尤其在下风处)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水体透明度低。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和绿藻(主要是衣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蓝藻水中的老化藻类会大量死亡并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麻痹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造成鱼类死亡。
所以,当发现水体这种水色后,应立即用硫酸铜(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达到0.5 ppm)等灭藻药物化水后全池泼洒或根据实际情况在下风处用硫酸铜(使池水的硫酸铜浓度达到0.7 ppm)等灭藻药物化水后半池泼洒来杀死这些藻类,并将底层池水抽出,以免对鱼类造成危害。
(5)坏水:甲藻等
水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褐色甚至黑色,具有腥臭味,且藻类在水中分布不均匀,出现的蓝绿色或绿色的云层及块状、丝状现象,即为“水华”;这是水质恶化的象征,俗称“坏水”。
这类水体含有大量甲藻门、蓝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微囊藻等。
甲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水体透明度减小,溶解氧含量降低,是水质变坏的标志。如不马上换水,容易引起泛塘事故,造成鱼类死亡。
(6)灰白色水
藻类大多被浮游动物当作饵料摄食,水体中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数量较多,当浮游动物的繁殖达到较高密度时会与鱼类竞争氧气,引起鱼类浮头,同时还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应该想办法控制或者清除。
复杂的藻类与水色的关系
金藻、硅藻、隐藻和甲藻的细胞呈褐色或褐绿色,水色几乎是褐色、褐绿色或褐青色。
蓝藻、绿藻、裸藻的细胞呈绿色,其水色接近绿色。
但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水色和藻类类群间具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10. 藻类对水产养殖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能很好消化营养。第二,它能很好清除残饵,正是因为它具有着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所以如果在水池中有海藻的话,一般来说,除了因为它的存在会让水变成绿色之外,在水上方的位置都是非常之清澈的,这就是它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11. 藻类对水体的危害都有哪些
好
一个鱼缸如果长了青苔或者说这些褐色的藻类,说明鱼缸的水质还是不错的。这些藻类其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鱼缸里面的水质,尤其是处理掉一些对观赏鱼有毒害作用的氨氮,亚硝酸盐。
鱼缸里面青苔比较多,那么这个鱼缸一定是放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而如果鱼缸在光照不充足的地方,那么青苔就比较少,相反会长出比较多褐色的藻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