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与饲养科学活动幼儿(种植与饲养科学教案)
一、小班幼儿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1 创设自由、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2 提供生活化,多样化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
3 给予积极、正确的语言引导,促进幼儿的探究动力
4 寻求家园配合,保护幼儿的探究需求
二、肉牛饲料科学配制与饲养方法?
玉米:60-67%,豆粕和棉粕:20-28%,麸皮:5-15%,食盐:1%,小苏打:1%,激生肽长肉王:0.1-0.2%,肉牛预混4021A:4%。
此精料配合好后按每头牛每天6斤左右给牛添加(或按体重的1%左右添加)
2、 粗饲料配方:青贮玉米秸日喂14斤,酒糟日喂5斤,豆腐日喂5斤。或酒糟10斤,麦秸14斤,或豆腐渣10斤,青贮玉米秸14斤现在以500kg左右的肥育牛为例来说明肉牛催肥饲料配方情况:
1、精料配方:玉米:60-65%,豆粕和棉粕:27-33%,食盐:1%,小苏打:1%油:1%,激生肽长肉王:0.1-0.2%,肉牛预混料4021A:4%。
此精料配合好后按每头牛每天10斤左右给牛添加(或按体重的1%左右添加)
2、粗饲料配方:青贮玉米秸日喂20斤,酒糟日喂15斤,豆腐渣日喂5斤。或酒糟20斤,麦秸20斤。或豆腐渣12斤,青贮玉米秸30斤
三、科学探索活动教师寄语幼儿园?
我们幼儿园举行这个科学探索活动,我希望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作为你们的新老师,我为有你这么优秀的学生,我非常高兴需要你们这些幼儿园小朋友们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四、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一、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应重视幼儿的探究和发现二、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并把握随机科学教育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因势利导的对幼儿进行随机科学教育
五、举例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活动性要求?
1.主动性原则: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应置幼儿与活动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始终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
2、体验性原则:所谓体验,即通过自身实践去认识事物;体验学习就是让幼儿主体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科学教育中的情境创设应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实际 3、扩展性原则: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的科学教育情境资源应具备知识面宽、内容丰富等特点,要能给幼儿留有发散思维的空间,以利于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
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科学活动感悟?
观察室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活动就是一幼儿的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幼儿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观察室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中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巴普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通过观察,科学家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为下一步科学蹋牛打下基础。进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
(一)观察的概念
观察室借助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周围的环境有意识的进行感知。观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必须完全依赖于人的名一种感官,比如我们说玫瑰花是红的(视觉)、自来水是凉的(触觉)、西瓜是甜的(味觉)等等。一般将观察借助于的感觉器官有五种——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严格来讲,人的感官不止这五种,如人的平衡感,肌肉抽拉感,压力感,方向感等,但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尤其是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是最基本的感觉。
七、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导入方式?
幼儿园活动方案的实施引导策略基本有三种
第一,经验回顾策略
基于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引导和导入
如: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球吧?
第二,问题情境策略
把孩子置于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发幼儿主动思考
如: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球吧?那你们知道怎样可以让球飞起来呢?
第三,欣赏策略
听故事、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
无论何种活动,导入环节实际上是一个过渡环节,让孩子从上一种状态中抽离出来,进入到当下环境需要的状态中。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八、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的分类?
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分类
九、什么是幼儿园生命科学活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在幼儿园开展生命科学活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生命,一切活动都是空谈。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幼儿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二是有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超前讲授小学知识,加重了幼儿的身心负担。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弥补目前应试教育的不足,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得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十、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学语言不够科学,对科学概念缺乏理解。
在科学教育中,师幼之间的良好交流能够有效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幼儿梳理科学经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但本研究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语言不够科学,例如,在大班活动“蔬果沉浮”中,当“幼儿”问道圣女果为什么会沉到水底时,“教师”的回答是,因为它的个子小,这一回答明显不科学。
学前普遍表示在科学活动中“很难”“很怕”与幼儿互动,怕幼儿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了,因此,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选择回避或忽视“幼儿”的问题,只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计划按部就班实施活动,与“幼儿”的互动较少且较为生硬。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