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场建设(中华鲟养殖场建造)
1. 中华鲟养殖场建造
华鲟的产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当长江三峡工程完成后,10月份水库大量蓄水,这时,水库水位从145 m提高到175 m,使下泄流量显著减少, 10月平均流量从建坝前的18 980 m3/s,减少到11 090 m3/s,减少41%,这将使本来就不大的中华鲟宜昌产卵场的面积进一步缩小,使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的捕捞地点、时间和捕捞数量应严格限制,切实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生长,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
中华鲟俗称鲟鱼、鳇鱼,属鲟形目、鲟科、鲟属。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活化石”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其鱼皮可制革,鱼卵可制酱,鱼胆可入药,鱼肉、鱼肠、鱼膘、鱼骨等均是上等佳肴。
中华鲟体型修长,略呈梭形。头尖,头顶骨片裸露。口下位,呈一横裂。口前吻腹有2对须。体被5列骨质化硬鳞,背部1列,体侧及腹侧各2裂。尾鳍为歪形尾,上叶长,下叶短。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海和长江中,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都有其分布。每年7月~8月,成熟亲鱼从河口溯河上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繁殖,仔鱼随波逐流至长江下游和河口滩涂索饵肥育生长,幼鱼移至浅海区生长,直至达性成熟。最大体长3米以上,体重可达500公斤~600公斤。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拦河筑坝,阻碍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加之水质污染和有害渔具的滥用,现中华鲟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存中华鲟自然资源量约2000余尾,急需人工保护。而我国中华鲟人工繁殖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人工养殖和人工放流。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形近鲨鱼,鳞片呈大形骨板状;鱼头为尖状,口在颌下。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
鲟鱼类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亿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每年夏秋,聚集于长江口,溯江而上至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产卵,和幼鲟顺江而下,到东海,黄海的深水中成长。长江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使此鱼在长江失去了产卵繁殖的场所。为使中华鲟鱼保存下来,我国投资兴建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机构,并获得成功。
2. 中华鲟养殖厂
适合。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2。
3. 中华鲟养殖基地在哪
目前尚未对市民游客开放参观。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海市崇明县长江口,北起八滧港,南起奚家港,,中心点距离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约78km,包括由崇明东滩已围垦的外围大堤与吴淞标高5米等深线围成的水域。保护区总面积57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76平方公里,缓冲区和实验区300平方公里。总面积27,600公顷,以中华鲟及其赖以栖息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是是中华鲟集中产卵及幼鱼生长的水域,也是其他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的重要场所。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简称中华鲟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一,也是中国为数不多和较为典型的咸淡水河口湿地。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2、4、7、8。2003年成立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4. 中华鲟养殖成本与利润
鲟鱼是分布在北半球的鱼类,是世界上传统的高档鱼。鲟鱼的人工养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还是个新兴的产业,由于鲟鱼身体各部分均能食用,其味道鲜美独特,另外,鲟鱼也是稀有的观赏鱼,这些决定了鲟鱼人工养殖的高效益,每亩养殖纯利润目前可高达3.5万元以上。
5. 中华鲟鱼养殖
(1)水温
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37℃,生长适宜水温为13—25℃,最佳生长水温为20~22℃。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24.5℃。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21℃。入冬之后,当水温下降至9~6℃时,中华鲟摄食量很少,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立春前后,水温逐渐回升至10~13℃,开始少量摄食,生长缓慢。清明之后,水温回升至15℃以上,摄食开始活跃,生长加快。当水温达到33~38℃时,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
(2)含氧量
中华鲟对溶氧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研以上。如果当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l时,中华鲟的食欲就下降;当溶氧量继续降至3毫克研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时,中华鲟摄食量迅速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者发生活动迟缓、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变幅大的肥水,不应作为培育中华鲟仔、幼鱼的水源。
(3)pH
中华鲟适宜于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水中生活。当pH下降时,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这对于要求较高溶氧量的中华鲟不利;当pH过高时,会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对于养殖中华鲟也不利。
(4)盐度
中华鲟为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较广,在自然条件下,往来于咸水与淡水水域之中,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里生长。
(5)光照强度
在垂直游泳阶段,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转为底栖后,趋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强度对仔、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
(6)底质
仔、幼鲟对底质的要求较高,要求池底很光滑,无污染;成鲟对底质的要求不很严格,泥沙底质即可。
(7)透明度
透明度反映了水中浮游生物、泥及其他悬浮物质的数量。在仔、幼鲟培育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40~60厘米为好,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和加强日常管理;在成鲟饲养阶段,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即可满足其要求。
(8)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养殖池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而来。中华鲟长期生活在氨氮较高的水中,会出现活力减退、生长不良、引起烂鳃等病症,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对于仔、幼鲟,氨氮最好不超过0.2毫克/L。
(9)水流
中华鲟仔、幼鱼,没有明显的溯水上游的习性,较喜欢集中在流水口。面积为3~10米2的养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为宜。
(10)流速
中华鲟产卵时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范围内,且流态都十分的复杂,一般都是在河道转弯处且有深潭的地方进行产卵,流场都有漩涡,且有着较大的卵石块。
6. 中华鲟养殖场建造成本
鸭嘴鱼原产自美国北部和中部的湖泊和沿海地带,现在中国内地也有鸭嘴鱼的养殖场,但因为其营养价值丰富、产量少、养殖成本高,导致鸭嘴鱼的市场价格也远远高于人们平常所吃的鱼,如鲫鱼、福寿鱼等。在市场上,一般的鸭嘴鱼,即使是最小的那种,市场价格都在一斤30元以上。对于这样的价格,一般家庭比较难消费得起,所以,鸭嘴鱼不是一般人家餐桌上的佳肴,而是大多供富贵人家食用。
而在广东地区,不少人单养匙吻鲟效果也不错,有关数据显示,早在2005年至2006年,山东邹城市水产局就在在城前洼陡水库进行了匙吻鲟网箱养殖试验,经过两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平均产量达到每平米10.15kg,折合亩产6800kg,规格达到450~750g/尾,每平方米净利润达到452.7元,投入产出比为1∶2.22。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