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底质(海参养殖底质怎么样)
1. 海参养殖底质怎么样
一、塘底发黑是怎么回事?
底部发黑,在全铺底的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中不易出现,而主要是底部为泥底的池塘发生。
有些池塘,养殖者急于第二次放苗,池塘休养时间不够、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恢复不好。塘底表层虽然变成黄色,但1~2厘米以下,仍然是黑色。这样的现象,就是底部清淤不彻底、休养时间不足的表现,很容易遗留大量有害杂菌、寄生虫、有害化学物质等。
二、塘底发黑的解决办法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可能等到塘底发黑时才来处理的。因此,定期清理,及早预防是养殖的关键。当你发现塘底已经发黑时,其实养殖动物的生长已经受到影响,塘底的细菌、寄生虫等也已经大量滋生,这个时候才来处理,其实已经晚了。但亡羊补牢也未为晚也,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总比不处理的好。
1、减料:先要停料。白对虾停料几天,一般问题不大。停料的目的一是降低废弃物进一步产生;二是减少动物摄食的同时,降低了“病从口入”的危险;三是便于仔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2、改底:改底是必不可少的动作。养殖前期,可采用生物方法,进行改底。养殖中后期,由于白对虾的生长加快、残饵量增加,生物改底的速率要低一些。因此,应该以化学改底。
3、解毒:注意改底后,要使用有机酸进行水体“解毒”,这是养殖作业不可缺少的环节。
4、调水:根据池塘水质、温度、气候、塘底质量等,采用适宜的微生物水质调整动作。定期进行“改底+微生物调水”,只要使用的产品效率、成本相适宜,就可以较好地稳定水质。
5、保肝:仅仅对养殖水体工作还不够,应注意白对虾自身的健康。白对虾的肝胰腺是集消化、免疫、抗病等为一体的要器官。大部分疾病爆发,都是由于白对虾肝胰腺出现问题,或者是病变发生时。“保肝护肝”在白对虾养殖中一直是一个困扰许多养殖者的问题。
2. 海参养殖技术要点
选择远离淡水的沟塘、有潮汐、海藻,易海参生长的海域。大棚养殖要考虑进排水问题、少污染的地方;参圈要地质好少沙里的地方。有电源和净化水、充氧设备。选择最适合海参生长的青岛赢德浩有限公司的鲜饵料喂养,不用药、不染病。
3. 海参养殖风险大吗
不出海,海参育苗主要是室内,常规的就是喂料,换水,到池,刷片。
这个工作没危险就是累些。4. 海参养殖问题
1、池塘养殖:可以在中潮或者低潮地带建立池塘。池塘养殖需要注意控制密度,一般来说每亩的投放数量控制在4000只左右比较好,不然可能会影响海参的生长状态。池塘中可以放置一些人工海参礁。池塘的水位需要注意,可以控制在2米左右深。还需要为海参提供食物,可以给它们吃人工培育的藻类或者水草。
2、底播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指的是通过对海洋底部的环境进行改造,从而投放海参苗养殖的方式。海参的食物也主要是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由于底播养殖时环境不太容易控制,所以成活率会比较低,不过这种海参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些。
5. 海参养殖业
1、水文条件
海参对水文条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水质的要求,如果水质不达标,海参养殖是注定失败的。首先我们要选在远离污染的入海口或出海口,其次就是海水中氨氮含量低,海水中含盐度为二十五到三十五左右,而水中的溶解氧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水文要求,其次就是养殖的水体中有害物质要低于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还有就是根据潮汐情况合理的修建水坝;观察降水量和集雨面积,避免陆地淡水进入养殖池中。最后就是要了解当地海水的水温变化情况,决定池水深浅度
6. 海参养殖前景
确实存在一些海参养殖户会这样,因为养殖的海参大多都在近海区域或大棚,水质不好,海参就会病害频发,就在水池中加入抗生素等药物,通常也就一两年就可以售卖了。
海参
养殖海参也是有营养的,只是营养价值远远不如野生海参。养殖海参的生长范围小,不用自己寻找食物,没有运动量,肉质松散,而野生海参在海底,自己捕食,躲避天敌灾害,运动量多,肉质结实。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