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野蜜蜂养殖改良(野生蜜蜂养殖)
1. 野生蜜蜂养殖
野蜂肯定是好养的。野蜂又叫山蜂是一种野生经济昆虫。它比家蜂体小,每30只体重仅1克左右,而家蜂10只体重可达1克重。山蜂采集自然界的百花酿成的蜂蜜是蜂蜜中的佳品,可做为高级营养补品。山蜂蜜还是一种防病的良药,有补脾胃、润肺、养肝、解毒之功效。时下,市场售价每500克可达200~300元,就是300元的价格也是有价无蜜。一般每养一桶山蜂一年可获蜜5千克左右(花期3月--11月份,12月后收获,蜜蜂一年采的蜜都在里面),如蜂群壮,蜜源好,气候适宜,每群蜂可 产蜜5~8千克。
2. 野生蜜蜂养殖基地
是北京百花蜂业,北京百花蜂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是一家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经营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系列蜂产品的收购、贮存、加工、研发、销售,近年来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位列全行业前茅,是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北京百花蜂业董事长郭利军介绍,廊坊生产基地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包括联合厂房、辅助车间、行政办公楼、生活服务楼及相关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这其中,联合厂房建筑层高近8米、长度155米、宽85米。
3. 野生蜜蜂养殖图片
野生蜜蜂可以过冬养,但是要具备下面几个养殖条件:
1、群势强大是蜂群能安全越冬的基本前提,原因是蜂群的群势越强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另外群势越强越冬期可供消耗的工蜂也越多。
2、饲料充足是蜂群能安全越冬的基本前提,原因是越冬期蜂群不但需要饲料来维持生存,同时还需要靠吃饲料产热来维持蜂团的温度。
3、温度适宜是蜂群能安全越冬的基本前提,原因是适宜的温度能大大延长越冬蜂的寿命,但越冬期保温过度反而会缩短越冬蜂的寿命。
野生蜜蜂冬天没蜜无法安全越冬。蜜蜂是半冬眠性群居昆虫,冬天在蜂巢中结成蜂团越冬,气温越低蜂群结团得相对越紧密,最冷时蜂团内部温度仍可维持在24℃以上,同时蜂群还会通过吃蜜产热来提高蜂团的温度,其中蜂王一般都在蜂团温度最高的中心位置,而外部的工蜂则轮流调换位置。
4. 野蜜蜂的养殖技术
1、选择蜂种:各地蜂种的适应性不一样,建议自留种较好,可保证蜂种的纯正性。饲料管理:主要饲喂蜂蜜,还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人工饲喂。温度管理:温度低于6℃时需进行保温。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如出现病害需及时处理。
2、养殖蜜蜂时需时刻保证充足的糖饲料,蜜蜂的主要饲料是蜂蜜,有利于延长蜜蜂的生长周期,提高蜜蜂的体质。国内的蜜蜂采粉能力比较差,基本蜂群内都是缺粉状态,从而导致中蜂繁殖能力比较弱,所以需要人工进行饲喂花粉,可将花粉做成膏状进行饲喂,放置在离蜂箱不远的位置,让蜜蜂自行搬回蜂箱即可。
3、在蜂群越冬前应备好足量的饲料,等到温度低于6℃时,将草把均匀铺在蜂箱内的隔板上,等气温回升稳定以后,为了方便蜜蜂生长与繁殖,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草把全部清除
5. 养野蜜蜂技术视频
1、先通过网络或寻找书籍学习一些蜜蜂生物学知识,对蜜蜂有基本的了解;
2、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购买一到两箱蜂群上手开始饲养;
3、之后有需要的话,可以联系一些养蜂的老师傅学习;
4、可以下载蜂博士APP,利用上面的文章和视频学习,也可以在平台上和其他蜂友或专家交流。
6. 野生蜜蜂养殖注意事项
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温度控制适宜。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 2~8℃,高于这个温度蜜蜂活动量增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影响春繁。如果低于-2℃,工蜂的活动量也会增大,主要是不停地摆腹,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会造成工蜂老化,缩短寿命。因此保证适宜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白天要多晒太阳应采用通风、洒水,夜晚箱上盖草帘并把巢门关小。早、晚应把巢门适当缩小,中午开大,以调节巢温。
二、湿度控制。冬季蜂箱内最佳湿度为70~80%。湿度过高就会导致饲料变稀,甚至变质,蜜蜂食后患病的几率相应增大,易患大肚病和下痢。另一方面,蜂箱湿气排不出去易在箱内结成小水珠,并落到箱底导致蜂蜜发酵,妨碍安全越冬。所以要做好通风排湿工作。有一些小窍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把草木灰撒于能透气的覆布, 或将装于小纱布袋里的干灰,放进蜂箱的隔板外侧,浸湿后再换入干的,当然如果湿度过大,还是要立即换箱。
三、防止震动和鼠害,蜜蜂是一种喜欢安静的动物,怕震动。在越冬后期,蜜蜂体质很弱,腹内积粪难以忍受,若受震动,会造成死亡。因此,在蜂场内严禁滚动重物、碰撞蜂箱、敲击器械和放鞭炮。整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质优量足是蜜蜂越冬的关键。除了人为行动造成的损失,需要着重注意的即是鼠害。冬季老鼠会啃箱、吃蜂、毁巢,造成蜂群损失惨重,一旦在蜂场发现有老鼠活动,要及时捕杀。
四、防止病害,蜜蜂的病害一直以来都是蜜蜂养殖发展的阻碍因素,冬季蜜蜂的体质弱更易得病,因此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于蜜蜂疾病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蜂场卫生、养蜂工具以及蜂巢的消毒等,对于蜂群中常见的麻痹病、蜂螨、孢子虫病等,一定要及时进行防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