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栏目 > 正文内容

鲻鱼养殖技术(鲻鱼养殖技术之二)

2023-01-17 11:30:09问答栏目3

1. 鲻鱼养殖技术之二

乌头也叫鲻鱼,这个鱼只有咸淡水交汇处才有,有药用价值。深圳的乌头鱼主要产于西部合澜海域咸淡水交汇处,深圳的乌头鱼主要产于西部合澜海域咸淡水交汇处,尤以福永乌头鱼最为著名。乌头鱼又称“新鱼”,不食草类,专以小虾、小蟹、小鱼为食,往往生活在蟹洞、海朗头和蚝塘中,最适宜于与其它水产品混合养殖。乌头鱼体形较小且呈圆形,最重不超过半斤,全身只有一条脊骨,肉多骨少,便于食用,而且肉味鲜美。乌头鱼已在福永围垦的滩涂大面积养殖并成为主要创汇的水产品。

一、鱼塘条件

专养乌头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2亩为宜,便于管理,水深1~1.5米,池底部最好为泥质。水源应充足,池内的通常设备如进水口、排水口之类应当俱全,池水PH值宜中性或微碱性,透明度为50厘米左右。一般在放养乌头鱼种前10~15天应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清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千克。同时在池塘中还应需有1/5左右的水面或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以便在夏季水温较高时,以供遮挡阳光,便于乌头鱼避暑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乌头鱼的生长。

二、鱼种放养

一般亩放鱼种6000尾至8000尾。投放的鱼苗种规格整齐一致,还应注意选用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的鱼种。此外,在专养乌头鱼的池塘中,还可混养少量的鲢、鳙、鲤等鱼,这样能起到控制池塘水质的作用,并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混养的家鱼个体应大于乌头鱼种的一位以上为宜。

三、饲料和投饲

1.鲜饵料

乌头鱼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仍以小杂鱼为主,淡水和海水小杂鱼都可以。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就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一般料肉比为1∶4左右。

2.人工配合饲料

目前,正在研制和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要经过幼鱼驯养阶段。根据乌头鱼的营养需求,其粗蛋白的含量应达到40%以上。作为乌头鱼的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一般采用鲜鱼肉、鱼粉、豆粕、蚕蛹、玉米粉、米糠、麦麸、骨粉、酵母粉等,另加少量维生素,适量微量元量和抗生素及诱引剂混合成团块或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

3.投饵要做到“四定”

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日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取食,以减少饲料的失散,同时也便于观察乌头鱼的摄食情况,或采用边吃边投的方法,直到停止摄食为止。

四、日常管理

1.巡池

每天早晚要巡池,细心观察乌头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换水

尤其在夏天温度高时,要注意经常加注些新水,保持水质新清,以促进乌头鱼的正常生长。

3.防逃

乌头鱼体长超过10厘米时,跳跃能力逐渐增加,尤其是在雷阵雨天气,换水时或清晨,最容易发生逃鱼等情况。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50厘米,以防止乌鱼逃逸。

4.分养

饲养前期的1~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乌头鱼捞起,另池养殖,以免个体大的乌头鱼残食小个体的鱼苗,做到使同池塘养殖的规格尽可能相同。

5.防病

乌头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其症状是:鱼的吃食量明显减少,鱼体表现出块状或点状出血,如不及时治疗,病鱼可在3~5天内陆续死亡。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平时在池塘中应定期用生石灰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做到以防为主。

2. 鮰鱼的养殖技术

叉尾鮰鱼要养4-5个月才能上市

叉尾鮰鱼,平均体长为36~53厘米,身体呈圆柱状,体表光滑无鳞,两侧布有斑点,上颌处有两根触须,下颌处有四根触须,背鳍和胸鳍有坚硬的刺,而其他的鳍像臀鳍和尾鳍一样柔软。斑点叉尾鮰的颜色为蓝色、黑色或橄榄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呈浅白色。雄性斑点叉尾鮰的头通常比雌性大

3. 鮸鱼 养殖

养殖米鱼和野生米鱼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体型。养殖的米鱼因为的都是吃的人工饲料,饲料营养成分高,而且活动范围有限,活动量小,所以都是比较肥大的。

而野生的米鱼都是自己觅食,游来游去活动量大,所以相比之下体型比较瘦。如下图

4. 鲥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

因为鲥鱼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相对价格也不菲,为迎合价格就产生了半只的销售的方式。所以一般只做一半。

鲥鱼是一种很娇贵的鱼,它的市场价格并不低,不同产地、品质、规格的鲥鱼价格也是不同的,有的鲥鱼价格可以卖到五六百一斤,如果规格比较大的话,可能卖得更贵,而经常买到的那种人工养殖的,价格也要150-300元一斤。

5. 魟鱼养殖方法

养魟鱼需要放几个石头的原因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决定的。

一、魟鱼饲养环境

要明确魟鱼怎么养,首先应该了解其生存水质。魟鱼适合的pH值在6.5—6.8左右,属于偏中性的弱酸。其次是温度,饲养魟鱼的缸水温度应维持在26—28℃,但不宜过高,因为过高水温会使缸中残食及排泄物腐烂恶变,水质恶化对魟鱼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定期清除残饵、抽换缸水,同时也要定期作好水质检测工作。

二、魟鱼喂食

魟鱼怎么养?喂食很关键。魟鱼属底栖鱼类,是完全肉食性的动物,饵料选择以沉性为佳,小鱼小虾都可作为饵料,一般大型鱼所吃的朱文锦、溪虾、泥鳅及碎鱼肉也可用来喂食。

值得注意的是,喂食溪虾时,头上的刺要拔除。另外,如果泥鳅较大,最好剪成小段。魟鱼没有饱食观念,在喂食过程中,最好一边观察一边控制喂食量。

三、魟鱼疾病

一般而言,淡水魟鱼疾病多是由水质变化太快或恶化引起的。其常见的病症有:跑点、体表粘膜增生、体盘边缘上翻、胃肠道细菌性感染、水霉病、体内(外)寄生虫、繁殖咬伤等。魟鱼生病不严重时,可采用老三样治疗,严重不见好转可考虑使用大白片。

四、魟鱼混养

通过了解魟鱼饲养环境、喂食、疾病,魟鱼怎么养问题也解决了很大部分,而魟鱼混养也给很多鱼友带来困惑。

可以和魟鱼混养的鱼类有很多,中上游层的中大型鱼类都可以。多数饲养者会搭配龙鱼、三间、巴西亚、虎鱼等,或其他热带观赏鱼一起混养。值得注意的是,要选择习性合适的个体,有时可以和魟鱼混养的鱼类,也会出现攻击魟鱼的情形。

魟鱼怎么养,并不是一个难题,保持水质稳定,喂食多元化,魟鱼自然健康强壮。

6. 鲽鱼 养殖

1、体型上的区别。养殖的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所以,一般都膘肥体壮,而野生的由于在自然环境里充分竞争,有上顿没下顿,常常体型消瘦苗条。

2、脂肪含量的高低。养殖的体内脂肪含量很高,不但腹腔和鱼肠堆满脂肪,连鱼皮下都可能是厚厚一层脂肪,甚至鱼腩都是脂肪为主。而野生的由于食物匮乏,往往体内脂肪含量很低,鱼肠和腹腔脂肪比较少,鱼肉上的脂肪更少。

3、胆囊颜色的深浅。养殖的由于饲料高脂肪,会导致高胆固醇,胆囊很大,胆汁多且颜色浓重。野生的胆囊小一些,且胆汁没有那么多,颜色相对淡一些。

4、排泄物的区别。养殖的由于食用人工混合制作的高脂肪高蛋白饲料,且食量大,定期投喂,消化吸收率低,因此,排泄物往往是黑乎乎的,且腥臭味很重。而野生的由于食用纯天然食物,且食物量少,消化很充分,排便颜色浅,腥臭味淡很多。

5、肉质的不同。野生的肉质比较紧,有嚼头,味鲜美;而养殖的肉质比较松散,嚼头差,味道不那么鲜美;因为野生鱼经常运动,体内的脂肪较少,并且肌肉结实,生活在干净的水之中生活,所以野生鱼做出来的味道鲜美可口。

7. 鲻鱼养殖技术汤清亮

早上8-11点。

鲻鱼,广州人习惯称为乌头,又称乌鱼,身体圆长,头部背面呈倒梯形,背部为青色,腹部为白色,两侧面有几条纵向的褐色带。鲻鱼是我国南方沿海咸淡水养殖的最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可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 ,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

8. 鲮鱼养殖方法

把田埂搞高点,控制好水田的水高度,预防跳出。另外不能施肥,喷洒农药等。让它自然生存便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wdlm/9872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