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栏目 > 正文内容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

2021-12-09 18:53:12问答栏目4

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方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粮食安全,事关8亿多的农村人口;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针对这些状况,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浅见,望与读者共勉。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是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2010年全国7亿2750万农业人口创造了35477亿元农业总产值,人均创造农业产值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有粗放发展的问题,有农民科学素质低的问题,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不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小农生产、自给自足、过多依靠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非常困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骤、系统化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所有制形式改革。彻底走上一条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强、农业产值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生态环境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用“工业化化农业,城镇化化农民,市场化化农村”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三农”工作,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去化解“三农”难题”。(一)、用工业化发展的办法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是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很多的行业,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大生产工业化的同步,国家才能实现整体工业化。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机遇,借助机遇推动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借助工业化兴起的食品技术革命促进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借助工业化所带来的丰富的农业装备发展设施农业;借助工业化对农业原料的充分利用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借助工业化的广泛影响促成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经营方式的嫁接,实现农业企业化管理。(二)、推进城镇化,让农民逐步转变成市民。实践证明,城镇化可以有效的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权强镇,用城市化的发展理
  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方针来发展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层次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城郊结合部、近郊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农业;在远郊土壤肥沃区极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机具的使用,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在山多地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展经济林种植加工,林果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养殖,畜牧、家畜饲养、加工以及饲料行业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实现农业的整体现代化。
  四、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近年来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农业投入,逐渐减轻农民负担,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教育附加费、屠宰税、发放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限制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等。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全国农民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人民币,但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缓慢,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很低,农业增效的后劲依然不足,农业所处的弱势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修筑工程,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五、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农民素质。“三农”问题,重点是农业问题,难点是农村问题,瓶颈是农民素质问题。没有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政策都是徒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万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要创新培训方式,
  要更加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效果好不好,要看实效;培训方式怎么样,要问农民。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培训成果转化,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引入农业种植企业、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该村所有农民发展一种产业,最终形成农民负责种植,企业负责加工、收购,培训部门负责技术的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民培训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六、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流动,激发要素潜能,实现最大效益。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配套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营造配套的法律政策环境,逐步剥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契机,重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土地合理流转的同时,要高效、扎实、有序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就业,逐步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来。 总之,“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去打牢基础,逐步完成。相信有一天“三农”问题不再是问题,城乡不再叫城乡,农民不再叫农民,农业更加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居民更加幸福。
  第一,要紧扣农民增收。做好“三农”工作,根本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只有把农民的收入搞上去了,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才能真正有意义、有实质、有内涵地实现。因此,要切实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想方设法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第二,要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抓好粮食总量,做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这就要认真落实政策,该补助给农民的费用,一分钱不能少,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多补;另一方面,从田头到餐桌,各有关部门都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广西绝对不能在食品安全上出问题。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立足广西资源现状、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具有广西特色、在全国市场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和产品。要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规模经营。
  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要积极引进农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主席农业院士团”作用,深入推进实施“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充分发挥广西本土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同时加快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钱粮双增收。
  第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深入开展“百万农村党员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抓好对农业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本领,促进农民增收。
  第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wdlm/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