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奶农是如何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的呢?
法国奶业概况法国奶业在欧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牛奶产量在欧盟位列第二, 占欧盟市场的17%。据法国畜牧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6年法国牛奶产量2470万吨, 拥有380万头成母牛, 67000家牧场, 牛奶生产遍布全国, 主产区在西部山区, 约占全国产量的一半。奶牛品种以荷斯坦为主, 占66%;其次是蒙贝利亚, 占17%, 诺曼底第三, 为10%, 其他品种占7%。从生产规模看, 以中型牧场为主体, 大约一半的牧场养殖规模在40~80头之间 (成母牛数量) , 平均57头, 2016年平均每个牧场的产量为395吨, 在欧盟发达国家中位列后面, 是排名最高的丹麦 (1367吨/牧场) 的27.7%, 略低于比利时 (412吨/牧场) 和德国 (404吨/牧场) 。政府政策导向是鼓励适度规模, 补贴主要依据饲养规模, 以50头为标准, 超过部分不再增加补贴, 同时要求奶农符合环境标准要求。政府补贴约占奶农收入水平的10%~20%。法国奶农主体构成是中老年群体, 老龄化是法国奶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目前从事奶牛饲养的人员中, 40岁以下占20%, 而大于50岁的占45%。吸引年轻人加盟是法国奶业的一个重点, 但是有门槛限定, 包括需要有2年奶业专科教育经历, 并获得学位, 这是申请政府各种项目的前提条件。法国乳制品生产目前全面实现了全产业链管理, 全面建立可追溯的产品质量监测机制, 国家是食品安全的担保人。奶产品质量控制点是防止化学污染, 评估食品添加剂中化学物质含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
“得奶源者得天下”, 法国投资者所有的奶制品公司为保证奶源安全, 并降低交易成本, 通常采取与农户直接签订供货合同的合作模式, 公司与农户之间不设中间组织。因此, 那些与公司合作的奶农规模相对偏大, 以满足公司对控制成本的要求。以2010年全球排名第三、欧洲最大的牛奶及奶制品企业拉克塔利斯集团为例, 与其签订合同的奶农平均生产规模通常在70头成母牛左右, 公司目前与1.2万个奶农建立了合同关系。为保障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与合作社为法国奶农服务、帮助法国奶农销售原料奶的经营战略不同, 公司基本实行在消费市场当地生产、当地加工的发展战略, 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拉克塔利斯集团目前已经在42个国家建立了237个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
在“公司+农户”模式下, 公司建立专业技术队伍, 为奶农提供畜群结构、饲养、饲料、防疫、配种、收购等全过程服务, 保障公司原料奶全年供应量的稳定和质量。公司与奶农签订的供货合同通常五年一周期。内容主要包括奶农向公司提供的鲜奶量及其奶牛饲养规模, 价格每年商议。
如我们访问的拉克塔利斯集团的一家合同牧场, 农场主夫妻二人目前饲养79头奶牛, 预计一年后达到100头规模。2016年, 夫妻通过银行低利率贷款, 投资150万欧元, 建立了新圈养牛舍, 并分别购买了2台挤奶机器人和粪便处理机器人 (政府补贴50%) , 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农场主96公顷的土地种植青贮饲料, 主料基本达到自给自足。其中55公顷土地是自有, 41公顷是租用土地, 政府有租金补贴, 每年标准不同, 约在1000欧元/公顷左右。
据农场主介绍, 公司为奶农提供技术指导, 特别是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每年2、3月份公司与奶农签订合同, 确定具体供奶量和奶价。由于欧盟早在几年前取消了配额制度, 奶农希望扩大养殖规模, 但是公司从终端市场的需求考虑, 通常限制奶农生产规模, 因此这是双方谈判的第一个要点。关于价格, 公司主要按照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乳脂、乳蛋白等指标定价。价格根据市场价格每月调整一次, 同时每月与奶农结算一次。
此农场主只加入了人工授精合作社, 没有加入其他的合作社。他介绍说, 公司给奶农的奶价与合作社的差不多, 但合作社人多嘴杂, 遇到问题要大家共同决定, 这是他所不喜欢的, 他更愿意由一个权威人物来决策。在他这类的大农场主 (小规模奶农没有机会加入“公司+农户”, 因为无法满足公司的生产门槛要求) 看来, 在参与市场竞争中, 公司与合作社没什么两样, 如果公司给农户的价格低, 那么农民就会跑到合作社那里, 公司的奶源保障就会受到威胁。拉克塔利斯集团的营销经理告诉我们, 他们鲜奶收购价格比法国最大的合作社索迪雅每升高出1分钱, 合作社是他们定价的重要参照系。事实上, 公司与农户在牛奶定价中存在着天然的对立, 合作社的存在发挥了市场标尺作用, 成为公司定价、奶农讨价还价的重要砝码。
几点启示第一, 奶业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应当是一个功能完备多样化的社会生态系统。法国经验表明, 一个健康的奶业产业组织体系应当是由代表不同相关利益群体的各类组织组成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多层级的网络体系。它意味着, 无论是奶农、公司、加工企业, 还是经销商, 都需要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各类奶业产业组织对外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对内相互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 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生产者组织、合作社组织、行业组织、区域性组织等不同类型、相互交叉的各种组织, 并通过相互合作、相互牵制, 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才能够避免恶性竞争, 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保障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处在产业链末端的弱势奶农, 更需要组织起来, 逐步形成以行业和地区为纽带、从基层到全国性的组织体系。此外, 我国奶业应加快奶业行业组织的改革, 去行政化, 真正成为奶业从业者的行业自律组织。
第二, 有效发挥合作社在维护广农社员利益、促进市场充分竞争中的标尺作用。合作社制度与公司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奶农利益的忠实代表, 自始至终地围绕法国奶农的利益最大化开展经营服务, 不赚奶农的钱, 在原料奶的收购定价中充分得以体现;而后者是以投资者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的唯一目标, 因此, 为了让投资者实现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公司既有动力“抛弃”法国奶农, 在全球布局建立生产基地, 以降低原料奶成本;也有动力尽可能地压低奶农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合作社的存在, 成为公司原料奶定价的最大障碍, 竞争的力量迫使公司要参考合作社的原料奶定价标准。
目前我国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仍旧很低, “公司+农户”模式控制了奶业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 奶农合作社被公司大资本所控制的现象普遍, 奶农缺乏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这种单一模式既不利于广农基本利益的维护, 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还不利于整个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 下一步应以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 强化奶农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同时大力发展奶农合作社联合社, 有效发挥合作社的市场标尺作用和社会化服务功能, 促进市场充分竞争, 改善奶农的市场境遇。
第三, 坚持奶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生态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奶业政策中, 为解决奶农生产规模小而散的问题, 存在着片面追求公司化大规模生产的倾向, 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中, 对养殖小区建设强调上千头的大规模和公司化经营, 这与国际奶业发展所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动物福利、实现广农生产者的收入稳定增长目标的发展大趋势相背离, 为此, 我们应结合国际奶业发展的潮流, 对近些年来奶业生产模式导向进行深刻反思, 并及时进行政策调整, 从我国“大国小农”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基本国情出发,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 逐步转向以农户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 实现环境友好、保障动物福利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用智慧,实践,行动,人力…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