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怎养殖
【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对虾农业部发布的NY/T5059―2001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虾苗种培育、养成和病害防治技术,适用于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
一、苗种培育
1�培育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培育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
2�培育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10~50平方米,排灌、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备。春末夏初季节,还可在养虾池中采用网箱培育。
3�培育密度:仔虾培育密度以(10~20)×104尾/立方米为宜。
4�培育管理:①水质,视水质情况更换池水,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冲气增氧,及时吸除残饵、污物。②投饲,所用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要求。饲料大小适口,以微颗粒配合饲料为宜,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5%~15%,生物饵料日投喂率为30%~70%,每日投喂4~8次。③病害防治,对培养用水进行过滤、消毒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
5�苗种出池:水泥池培育采取虹吸排水,然后开启排水孔排水,集苗出池。中国对虾苗种应符合GB/T15101�2的要求,其他对虾参照GB/T15101�2执行。苗种出池进行检疫,应是无特异性病原(SPF)的健康虾苗。
二、养成设施
1�选址: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
2�水环境:海水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
3�设施:①养成池。滩涂大面积养虾池,长方形,面积1~7公顷,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1公顷,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设排污孔。②养成池配套设施。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内坡度宜为1∶2~3。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后,方可排放。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厘米以上。对高密度精养和蓄水养殖的养虾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离墙。
三、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
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四、放苗要点
1�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4�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五、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①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②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①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②饲料投喂量。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六、病害防治
1�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2�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
3�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4�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①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七、养成收获
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网或专用的电网捕捞。
参考:
对虾是十足目对虾总科对虾科的1属。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中国北方常成对出售,故称对虾。根据生态习性,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对虾属中最特殊的一种是中国对虾,它分布于亚热带海域的边缘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有长距离洄游习性,在低于10℃和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尚能生存。产卵场所在河口附近及沿岸的低盐度海区。在黄渤海5月前后繁殖产卵,受精卵孵化成为无节幼虫,体呈卵圆形,不分节,仅有3对附肢,与成虾毫无相似之处,经6次蜕皮,变为蚤状幼体;再蜕皮3次变为糠虾幼体,再经3次蜕皮变为仔虾,形态构造与成体相似,体长不过5毫米,行游浮生活,再经几次蜕皮才下沉到海底生活。仔虾常大量密集于河口低盐水域和潮间带,它们能进入河口内生活,到体长30毫米以后返回浅海,幼虾生长迅速,到10月底即可成长交配,雄性将精荚塞入雌接器内,经过冬季约5个多月,到第2年5月繁殖产卵时受精发育。对虾是暖水性种,不能适应过低水温,经过长距离越冬洄游到黄海南部较深水域越冬,秋末集结洄游前大量成群,形成有利的捕捞条件和渔汛期
一、苗种培育
1�培育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培育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
2�培育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10~50平方米,排灌、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备。春末夏初季节,还可在养虾池中采用网箱培育。
3�培育密度:仔虾培育密度以(10~20)×104尾/立方米为宜。
4�培育管理:①水质,视水质情况更换池水,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冲气增氧,及时吸除残饵、污物。②投饲,所用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要求。饲料大小适口,以微颗粒配合饲料为宜,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5%~15%,生物饵料日投喂率为30%~70%,每日投喂4~8次。③病害防治,对培养用水进行过滤、消毒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
5�苗种出池:水泥池培育采取虹吸排水,然后开启排水孔排水,集苗出池。中国对虾苗种应符合GB/T15101�2的要求,其他对虾参照GB/T15101�2执行。苗种出池进行检疫,应是无特异性病原(SPF)的健康虾苗。
二、养成设施
1�选址: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
2�水环境:海水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
3�设施:①养成池。滩涂大面积养虾池,长方形,面积1~7公顷,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1公顷,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设排污孔。②养成池配套设施。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内坡度宜为1∶2~3。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后,方可排放。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厘米以上。对高密度精养和蓄水养殖的养虾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离墙。
三、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
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
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四、放苗要点
1�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2�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
3�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
4�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五、养成管理
1�水环境控制:①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②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①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②饲料投喂量。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
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六、病害防治
1�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2�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
3�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4�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①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七、养成收获
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网或专用的电网捕捞。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