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鱼养殖技术
一、稻田鱼养殖技术
养殖方法
苗种放养
放养种类有鲤鱼、草鱼、非鲫、鲫鱼、胡子鲇、泥鳅等。冬闲田水较深,也可养鲢鱼、鳙鱼。可单养或混养。一般稻田水浅,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以鲤或草鱼为主,搭配鲫或胡子鲇等。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每公顷放鱼种15000~30 000尾;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放鱼种2250~6000尾; 投饵者取高限,粗放养殖取低限; 用大沟溜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公顷放鱼苗30万~60万尾,放养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饲养管理
稻田养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为提高鱼产量,还需适当投饵。一般在插秧后20~30天开始投饵,如放养1龄鱼种且密度较大时,放养后即投饵。将饵料投在鱼溜或鱼沟内,每天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一次,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饵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影响稻谷产量。
日常管理主要是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 发现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应随时堵塞。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以照顾鱼类的需要。一般秧苗分蘖期浅灌,稻田中保持3~6厘米的水层,水稻孕穗后需水量大,同时鱼种也已长大,水层保持8~12厘米或更深些。水稻收割后如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
二、稻田养鱼如何管理
管理除严格按稻田养鱼和种稻的技术规范实施外,每天需要通过巡田及时掌握稻、鱼生长情况,并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大雨、暴雨时候要防止漫田;检查进、出水口拦鱼设施功能是否完好;检查田埂是否完整,是否有人畜损坏,有无黄鳝、龙虾洞漏水、逃鱼;有无鼠害、鸟害,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一般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区域,已形成公共秩序,管理较为单纯;而新区则较为复杂,往往需通过技术与行政措施相结合才能奏效。为了便于管理,以成片、成大片开展稻田养鱼有利于管理。
此外,当稻田养鱼的鱼种放养密度较大、鱼产量较高(投饵型)时,也有鱼病发生。主要是做好预防,即定期对鱼沟、鱼溜利用杀虫剂、杀菌剂消毒,以清洁水质。发现鱼病对症治疗(详见本书有关问题解答)。值得注意的是,稻田水不深,沟、溜水体小,需慎重用药,注意药性,严控药量和妥善施用,以求既能防治鱼病,又不中毒死鱼。
三、这么把稻田鱼养好
水深要超过鱼背5cm,水稻密度不要太密。
四、稻田养鱼技术
一般在插秧过后3、4天放鱼苗合适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