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哪里有山鸡苗,山鸡苗批发养殖基地
东丰县哪里有山鸡苗,山鸡苗批发养殖基地
山鸡苗一般4.5一只。小房珍禽养殖场
吉林省对养殖生猪的优惠政策
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一五”时期
加快发展现代牧业经济六大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厅、委和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吉林省“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牧业经济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1月21日
吉林省“粮变肉”工程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我省作为粮食大省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深入实施“粮变肉”工程,促进粮食多层次转化增值,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进展基本情况和潜力分析
自2003年实施“粮变肉”工程以来,我省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畜产品产量和粮食过腹转化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3200万头、970万头、790万只和6.67亿只,比2002年分别增长34.8%、24.2%、20.2%和8.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5万吨、101万吨和35万吨,比2002年分别增长19.7%、16.7%和85.3%。转化粮食110亿斤,比2002年增长20%。二是规模化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势头强劲。2006年,全省规模养殖场(户)70万个,畜禽养殖小区1860个,小区饲养畜禽达到8218.14万头(只),占畜禽总饲养量的14.57%。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716个,设计加工能力4.73亿头(只),实际加工2.3亿头(只)。三是牧业产值比重和农民牧业收入明显提高。2006年,创牧业产值500.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3.61%,比2002年分别增长66.83%和1.71个百分点;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8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30.4%。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03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28.11%,比2002年分别增长58.46%和0.58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粮变肉”工程进展态势,目前尚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一是饲料资源充裕。我省玉米年均产量350―380亿斤,扣除现有过腹转化量110亿斤、工业用粮200亿斤,还有40―70亿斤可供过腹转化。年产秸秆2500万吨以上,牧草563万吨左右。二是牧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我省幅员面积19.1万平方公里,畜禽饲养总量6.67亿头(只),养殖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92头(只),而牧业大省山东幅员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畜禽饲养总量29亿头(只),养殖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506头(只),是我省的5.3倍。三是加工增值潜力大。目前,在整个畜牧产业分工中,我省还没有完全摆脱畜产品原料产地的地位,畜产品加工业总体规模小、产业层次低,与山东、河南等牧业强省比,差距较大。如果采取得力措施,把差距转化为后发优势,使我省畜产品加工业提升到精细加工、深度加工的层面,必将促进“粮变肉”工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四是市场前景广阔。从国内市场看,畜产品消费呈刚性增长趋势。以牛肉为例,人均占有量4.9公斤,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果达到世界人均消费量标准,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国际市场看,我省畜产品正在打入欧盟、中东等国际市场,特别是毗邻我省的俄罗斯、日本、韩国都是世界畜产品进口国,每年需进口牛肉161万吨、猪肉126万吨、禽肉198万吨。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粮食转化量达到150亿斤,比2005年增加50亿斤。
――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5000万头、1350万头、1050万只和8.47亿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60万吨、160万吨和120万吨。
――牧业总产值80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3%。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1/3。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肉、蛋、奶加工量分别达到160万吨、55万吨和70万吨,其中精深加工量达到32万吨、5万吨和20万吨。
――畜产品外销量达到产出量的70%以上,出口创汇3.2亿美元。
三、工程主要内容
1.生猪产业。一是突出“两区”,打造“一大一特”两个隆起带。即突出中部粮食主产区:在巩固发展原有10个年饲养生猪超百万头县(市)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好公主岭、梨树、农安、榆树、九台等5个生猪发展500万头以上的大县(市),形成以PIC配套系和三元杂交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特征的良种猪生产隆起带。突出东部山区半山区:充分发挥长白山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利用本地猪和长白山野猪为种质资源,生产优质特色生猪,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特色猪肉品牌,规划和建设好永吉、磐石、桦甸、蛟河、江源、抚松、通化、安图、敦化、和龙等10个“森林猪”、“山黑猪”、“长白山特种猪”基地县(市、区),形成特色生猪生产隆起带。二是建设标准化生猪生产示范县,培育出口创汇基地。“十一五”期间,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载体,每年建设1个标准化生猪生产示范县,到“十一五”期末共建设4个示范县,重点推行《吉林省出口猪肉技术规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化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和发展1400个适度规模的养殖小区。依托吉林华正、榆树四海、九台金锣、磐石雨润等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大中城市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三是加强种源基地建设,提高良种化水平。重点建设稷丰牧业公司、吉林华正公司和省农科院种猪场等省级重点种猪场,增强供种能力。每年从国外引进200头种猪,到“十一五”期末共引进800头,通过引进、扩繁、选育、提高等手段,新建2个原种猪场,扩建现有的延边州、双阳区“精气神山黑猪”和公主岭市飞马斯等种猪繁育场,建立10000头基础母猪核心群。加强新品种培育、选育及地方优良猪种的保护和利用,建设长白山野猪研发中心,采取联合育种手段,培育吉林特色品种和配套系,开发东北特色高档猪肉品牌。
2.肉牛产业。一是建设三大肉牛生产基地。即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和粮食资源,建设以榆树、德惠、九台、农安、永吉、公主岭、梨树、伊通、前郭、扶余、梅河口、东丰、东辽等13个县(市)为重点的中部农区吉林西门塔尔牛百万头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林间林下饲草资源,建设以蛟河、桦甸、敦化、安图、和龙、龙井、汪清、珲春、图们、延吉、长白、临江等12个县(市)为重点的东部山区半山区延边黄牛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丰富的牧草和秸秆资源,建设以通榆、镇赉、洮南、洮北、大安、长岭、乾安、宁江、双辽等9个县(市、区)为重点的西部半农半牧区草原红牛和吉林西门塔尔牛生产基地。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利用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每年建设1个标准化肉牛生产示范县,到“十一五”期末共建设4个示范县,重点推行《吉林省出口牛肉技术规范》,提高我省出口牛肉的竞争力。依托长春皓月、辽源金昌、延边畜牧、白城粮油、桦甸宝信等龙头企业,打造吉林特色优质肉牛品牌,巩固和拓展国内大中城市和港澳市场,挤占日本、韩国、俄罗斯、中东阿拉伯地区市场。三是建设中国优质肉牛培育中心。将延边黄牛、草原红牛、吉林西门塔尔牛等良种肉牛提纯复壮,选育提高;引进利木赞、和牛、韩牛和安格斯牛等专门化肉牛品种,与其进行杂交组合,培育中国优质特色肉牛新品种,每年从国外引进肉用种母牛160头、种公牛30头,到“十一五”期末共引进种母牛640头、种公牛120头。以吉林华春肉牛繁育中心为依托,建立种牛后裔测定站,承担全省种牛质量检测工作。在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投资的同时,省里也要予以支持。四是建立以延边黄牛、草原红牛、吉林西门塔尔牛为主体的基础母牛群。采取贷款贴息、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养殖场(户)和企业饲养基础母牛,发展壮大母牛群体。五是建设标准化饲养小区和科技示范园。到“十一五”期末,建设800个饲养小区,做到选址合理、规模适度、饲养科学、安全卫生、生态环保,支持和鼓励由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单位的肉牛科技示范园,切实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六是建设肉牛交易市场。在肉牛饲养基地县(市)建设封闭式、多功能的肉牛交易市场,确保肉牛流通渠道畅通。
3.羊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肉羊、积极发展细毛羊、科学发展绒山羊,重点建设农安、东辽、梨树、双辽、长岭、乾安、宁江、扶余、镇赉、大安、通榆、柳河、敦化等13个肉羊生产基地县(市);建设洮南、洮北、镇赉、前郭、乾安、双辽等6个细毛羊生产基地县(市);建设洮北、通榆、八道江等3个绒山羊生产基地县(区)。二是依托长岭草原兴发、长春皓月等龙头企业,开拓国内、中东伊斯兰国家和周边国家羊肉市场;依托前郭查干花种畜场、镇南种羊场及省农科院种羊场,以南京羊毛拍卖市场为平台,努力扩大国内毛纺企业市场份额。三是建设与完善省级肉种羊繁育中心和优质细毛羊繁育场。引进培育萨福克、德国肉用美利奴、南非美利奴、无角道塞特、杜泊等肉用种羊,在松原市建立优质肉羊核心群,种群规模达到5000只。以前郭查干花种畜场、镇南种羊场为依托,建立新吉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核心群,种群规模达到5000只。四是建设500个标准化养羊小区,采用经济杂交方式,提高肉羊品质,扩大肉羊总量,为省内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健康、安全的原料。五是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推行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制度,科学确定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
4.鸡产业。一是建设“双十”大县、构建“三大区域”产业群。即建设德惠、前郭、榆树、梨树、伊通、磐石、永吉、农安、舒兰、公主岭、双阳等11个蛋鸡生产大县(市);德惠、农安、九台、公主岭、磐石、前郭、梅河口、舒兰、柳河、东丰、辉南等11个肉鸡生产大县(市)。围绕这些大县(市),突出“双鸡起舞”核心区域,以吉林德大、德惠鸿大等加工企业为依托,构建中部鸡产业集群;以磐石晓生、吉林卓越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全面提升东部鸡产业集群的加工层次;以松原德大、大安安大等加工企业为依托,拉动西部鸡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二是以吉林德大为龙头,立足国内市场,巩固扩大日韩等东亚市场,大力开拓欧盟和俄罗斯市场。三是每年建设1个肉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实施《吉林省出口鸡肉技术规范》,按照进口国市场准入要求,组织生产优质、安全肉鸡及制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化饲养模式,建设现代化肉鸡养殖小区,以满足肉鸡产品出口需要。四是培育具有吉林地方特色的高档肉鸡品种,依托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和吉林大学农学部,联合开展吉林优质肉鸡科研育种工作。五是加强种源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吉林德大公司6万套祖代肉种鸡场。六是建设600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400个蛋鸡养殖小区。
5.鹅鸭产业。一是打造3条鹅鸭产业带。第一个是以大安、镇赉、通榆、洮南、洮北、乾安、扶余、长岭、前郭、宁江、双辽等11个县(市、区)为主体的西部草原鹅鸭产业带,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草地、江河泡沼等资源,采取放牧结合补饲的经营方式,生产绿色有机鹅鸭产品,形成“草原鹅”、“瀚海鸭”等系列品牌。第二个是以公主岭、梨树、伊通、农安、榆树、九台、双阳、舒兰、东丰、东辽等10个县(市)为主体的粮食主产区鹅鸭产业带,有效利用粮食和农副产物等资源,采取规模经营、封闭舍饲的饲养方式,扩大鹅鸭产业总量,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第三个是以集安、通化、辉南、梅河口、柳河、临江、磐石、蛟河、舒兰、敦化等10个县(市)为主体的山区半山区鹅鸭产业带,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江河滩涂,实行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发展特色鹅鸭产业。二是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大安白鹅公司为依托,大力开发“吉鸿”牌白条鹅等产品,以辽源银浪公司为依托,深度开发鹅肉南方风味制品。以长春德莱、吉林白翎等加工企业为依托,深度开发肉、蛋、绒、肥肝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农安天歌牧业公司为依托,开发分割肉、熟食等制品。以辉南正方、梅河口正方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发分割肉、鹅鸭肥肝、乳鸭、系列肉品、方便熟食等加工制成品。肉、蛋、肥肝产品巩固发展江、浙、沪、皖、粤、川等国内传统市场,羽绒制品拓展日本、俄罗斯、欧美等国际市场份额。三是建立鹅鸭良种研发推广体系。在吉林农业大学建设吉林白鹅研发中心,在梅河口正方公司建设优质肥肝鸭品种培育中心,在辉南正方建设肥肝鹅鸭研发中心,重点建设种鸭繁育场,在鸭肥肝开发上实现突破。四是建设200个标准化鹅鸭养殖小区,为加工企业提供质优量足的原料。
四、保障措施
1.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建设。建立养殖档案、免疫标识制度,逐步完善可追溯责任追究体系。对养殖场和小区规划设计、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沼气等新兴能源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中统筹安排,予以扶持。
2.加快畜禽生产良种化进程。针对我省肉牛、生猪、肉羊十几年没有从国外引进良种的现实,采取种畜和胚胎两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优良种畜禽。针对我省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良地方品种日渐退化、难以为继的现实,加大对延边黄牛、草原红牛、东北民猪、吉林籽鹅、吉林梅花鹿、长白山中华蜜蜂等地方良种的保护力度。加快畜禽繁殖改良步伐,建立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塔形畜禽良种繁育生产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
3.全面推行畜禽健康养殖。推行国际通行的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组织实施动物卫生安全工程,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稳定专业队伍,改善技术装备,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对国家规定的重点动物疫病,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工程性防治、区域化管理。对动物投入品实行全面监控,组织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4.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在全链条、全利用上狠下功夫,使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源。全面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十一五”期间,打造3―5个“巨人型”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使加工企业、养殖基地、中介组织和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牧业经济共同体,拉动牧业经济整体优化升级。
5.整合牧业科技资源,围绕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饲养管理、兽医卫生、草原生态等领域开展定向科研攻关,增强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入户率,加快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牧业科技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牧业科技素质,为牧业快速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6.围绕肉牛、生猪、肉鸡、鹿、蜂、林蛙、裘皮等优势产业,打造吉林特色名牌产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大型会展、品牌招商、新闻发布等有效形式,加大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扩大我省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7.以100个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畜牧业大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粮变肉”工程投入力度。牧业产业化资金、良种补贴资金、疫病防控资金、信息网络资金、小区建设资金要与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大项目建设布局紧密结合,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每年重点装备几个县,滚动发展,尽快建成一批产值超10亿元、肉类产量超10万吨的畜牧业大县。
吉林省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实施方案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对于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牧业经济产业层次,促进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推动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方向发展,进而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制定本方案。
一、畜产品加工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6年年末,全省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05户,其中肉牛加工企业7户,生猪加工企业22户,家禽加工企业36户,肉羊加工企业3户,乳品加工企业9户,其它企业28户。从总体上看,销售活体畜禽为主、初级加工产能较大、加工制成品量少质低、精深加工相对滞后的产业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商品种类上看,每年有500多万头活猪、100多万头活牛销往省外,分别占出栏量的1/4和1/3左右,以销售“原字号”产品为主,加工制成品所占比重较小。从加工层次上看,大多局限于胴体分割、生鲜肉品等初级加工阶段,方便熟食、医疗保健、生物制药、护肤美容、皮革服装等精深加工亟待起步。从市场分布上看,集贸市场交易多,大中城市超市份额小,国际高端市场进入少。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和产业升级,加快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跨越,已成为牧业经济提质增效的紧迫课题。
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符合省情实际,紧扣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主题,顺应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实施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基础较好,潜力很大。一是畜牧资源丰富。牛、羊、禽饲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生猪饲养量和人均占有量处于中上水平,可供加工的原料充足。二是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尤其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对畜产品加工制成品需求更加旺盛,仅上海市每年就要消费生猪1000万头以上。日、韩、俄等周边国际市场空间很大,日本每年需要进口牛肉90万吨、猪肉80万吨、禽肉60万吨,韩国需要进口牛肉20万吨、猪肉9万吨、禽肉8万吨,俄罗斯需要进口牛肉51万吨、猪肉37万吨、禽肉130万吨。三是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已具雏形。目前,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已达40家。伊利、蒙牛、雨润、金锣、草原兴发等国内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我省,引进了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对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到2010年,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畜产品精深加工量由现在的6%达到20%以上,动物毛、皮、骨、血等精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占畜牧加工业产值的40%。其中,肉牛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头,精深加工率达到30%以上;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头,精深加工率达到20%左右;肉鸡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5亿只,精深加工率达到30%以上;肉羊屠宰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只,精深加工率达到10%以上;鹅鸭屠宰加工能力达到7000万只,精深加工率达到10%以上;鲜奶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精深加工率达到50%左右;鹿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0吨,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蜂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精深加工率达到30%左右;兔产品加工能力达到 2500万只,精深加工率达到10%左右;裘皮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张,精深加工率达到20%。基本形成熟食、方便食品、生物制药、美容保健、服装、皮革、蛋白饲料、有机肥料等八大系列产品。
三、工程主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围绕40个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中区,培育十大牧业龙型经济。
1.以长春皓月、辽源金昌、榆树汉德、白城粮油、延边畜牧、桦甸宝信等企业为依托,建设肉牛精深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长春皓月公司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屠宰加工肉牛100万头、熟食制品30万吨、皮革100万标张、生物制品73种(产量5000吨)、生物有机肥30万吨的能力。
2.以吉林华正、九台金锣、公主岭高金、磐石雨润、榆树四海、长春东旭、梅河口万家福等企业为依托,建设生猪精深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吉林华正年产8万吨熟食制品项目。
3.以吉林德大、德惠鸿大、吉林卓越、东丰鹏翔、东辽大志、舒兰福润等企业为依托,建设肉鸡精深加工产业群。重点建设吉林德大年产10万吨肉鸡熟食制品项目。
4.以长春皓月、长岭草原兴发等企业为依托,建设肉羊精深加工产业带。重点建设长春皓月年加工肉羊300万只、皮革300万张项目。
5.以长春德莱、辉南正方、梅河口正方、吉林白翎、东辽银浪等企业为依托,建设鹅鸭精深加工产业带。重点建设长春德莱、梅河口正方2个年加工鹅鸭肥肝1000吨生产项目和吉林白翎年加工20万件羽绒制品生产项目。
6.以长春广泽、吉林九牛、吉林春光、长春新希望等企业为依托,围绕吉、长两市,建设乳品精深加工产业圈。重点建设3个年加工乳制品30万吨以上生产项目。
7.以敖东药业、东丰药业、吉春药业、长双鹿业等企业为依托,建设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圈。重点建设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加工生产线。
8.以安图汪氏集团、延边宝利祥、吉林天园等企业为依托,建设蜂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建设长白山白蜜、高癸烯酸蜂王浆、特种蜂花粉、蜂胶、蜂巢茶等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
9.以吉林金凤、四平御兔等企业为依托,建设兔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重点建设兔裘皮、兔肉熟食制品等生产线。
10.以吉林其仕、大安富鹏、磐石龙凤等企业为依托,建设毛皮动物精深加工产业园。重点建设貂狐貉裘皮加工、高档皮草等加工生产线。
四、保障措施
1.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在打造本土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龙头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资产运营等多种形式,把国内畜产品加工巨型企业集团引入我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市场,迅速壮大我省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促进畜产品加工业整体优化升级。
2.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建设用地、税费征收、城建配套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农业产业化基金重点用于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原料收购、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对国家和省级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列入贴息项目计划。
4.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费用,可按150%的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5.坚持外向型市场定位,把省外和国外市场开拓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巩固扩大中东清真肉品市场,大力拓展东亚猪肉、禽肉及加工制成品市场,积极抢占欧美禽肉、鹅鸭肥肝和蜂蜜市场。
6.围绕加工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畜产品基地,为企业打造第一车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根据精深加工原料需要,建设自己的畜禽养殖基地,确保标准化、专用化加工原料有效供给。
7.各级政府要建立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多边互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畜产品精深加工工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8.从2007年起,每年组织一次畜牧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活动,用资源、科技、地理优势,尽力将国内大型畜牧企业引入我省,鼓励其投资建厂建基地,推动畜牧产业工业化、专业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