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果种植 > 正文内容

苹果树是木本类,为啥没有像梨桃杏一样带木字偏旁,而用艹字头?

2022-06-01 01:21:59水果种植2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很是盛行五行八卦,而五行又分为金木水火土。但凡只要是汉字,就有对应的五行属性。从给小孩起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毕竟有人就是根据五行缺某个属性进行命名!

艹字头的,木子旁的,都属于五行中的“木”,所以本质是一样的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其实我们的汉字是最有意思的,有一些不认识的字,看字型和偏旁,往往能猜个差不多。我国古代是没有拼音的,拼音是现代产物,以前的字主要是看形,这也是最早象形文字的发端。

我们看一些草本植物的字时,这些往往都带草字头,比如花、荷、菊这些,一些木本植物时,大多都带木字旁,比如梅、桃、桂、杏这些。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说苹果就是木本类,但是苹果的苹字却是草字头,难道在古代时,这个苹果是归类到草本类的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苹果在古代是怎么回事,这涉及到苹果的由来,然后咱们再说一下为什么这个苹果的苹字是草字头。

一、我国古代没有苹字如果我们去看古代的一些字典,比如汉朝的《说文解字》,我们会发现并没有这个苹字,也就是说,这个字出现得很晚。古代只有三点水的萍字。

但是,我国古代是有苹果的,只不过不叫苹果,叫“柰”,是一种原产于我国西北的一种果子,唐朝以前已经有好几类品种,比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这样说:

白柰,出凉州野猪泽,大如兔头。

那么,这个柰是个啥?怎么断定它不是苹果呢?其实在古代时,柰还有一个名字叫“林檎,但我们必须要说明,两者是因为味道相近才这么叫的,而事实上,日本到现在叫苹果仍然叫林檎。

唐朝时,有本叫《朝野佥载》的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贞观中,顿丘有人于黄河渚上拾菜,得一树载子……三年乃结子五颗,味如柰似林檎。

所以我们看这个记载,就会发现这个柰和林檎是一类两种。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生出疑惑,这说了半天,怎么证明这个柰就是苹果?这跟苹果的苹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为什么柰就是苹果,而为什么这个果子的字是草字头。

二、柰到苹果的转变在古代印度,有一种果子叫“频婆果”,样子鲜红,但这个是种草本植物,类似于我们这边的葫芦,这东西后来跟随佛教从印度传到了我们这边,这边当时没有这种果子,只是看它的样子跟我们这边的柰差不多,于是以为是柰,把两者给混淆了。

从那个时候起,柰也开始被叫成频婆果。之所以有这样的误传,是因为一个佛教高僧,这位高僧就是南朝宋时的慧琳。高僧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说频婆果:

其果似此方柰及林檎,极鲜明赤者。

从那以后,我们的柰也会被叫成频婆果,这影响是非常深的,直到明朝时仍然这样叫,明朝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说介绍柰是这样说的:

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两种。

而王羲之在《王右军帖》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只不过他记载的是林檎:

林檎,又名花红,沙果,频婆果。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汉字讲究个形,所以这个频婆果代表柰似乎有些不妥,于是就给加上了草字头,叫蘋婆果。后来经过了简化,变成了苹婆果,到了十九世纪,外国苹果传入,又把中间字给去了,正式叫成了苹果。

有人说你这张嘴说什么简化的,你有什么证据?这中间的转变有证据吗?正式的记载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找到,比如纪晓岚被发配时,曾经写过一首叫《乌鲁木齐杂诗》的诗,他里有这么一句:

红笠乌衫担侧挑,苹婆杏子绿蒲桃。

我们要以看到,那个时候还叫苹婆,葡萄也叫蒲桃。

所以,我国以前是没有苹果这个词的,这是个近现代的产物。苹果这个东西经过多次的转变,也经过了误传,最终叫成了苹果,也是为什么是草字头的由来。像是梨、杏、桃这些,都是我国远古就有的,而且在古代就叫这个名字,所以一直都是木字旁,苹果则不然,这之间是有区别的。

最后:最后我们仍然要说明,古代的柰和我们现代的苹果是不一样的,古代的柰是种绵苹果,而且现在也并没有消失,在我国西北某些地方仍然有种植。柰原本在我国古代流传很广,但被苹果后来者居上,但仔细想想,这也是味道和产量的获胜,现代苹果产量高和味道好,自然就占据了主流,而柰则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导致现在提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知道是种什么果子,柰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苹果。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sgzz/1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