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韦大姐养殖竹鼠(海南竹鼠养殖基地在哪)
1. 海南竹鼠养殖基地在哪
海南白沙县
2. 海南有竹鼠吗
三级保护动物
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侯氏猬、树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黄腹鼬、小艾鼬、黄鼬、纹鼬、艾鼬、虎鼬、鼬獾、缅甸鼬獾、狗獾、猪獾、大斑灵猫、椰子狸、果子狸、小齿椰子猫、缟灵猫、红颊獴、食蟹獴、云猫、豹猫、野猪、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狍、驯鹿、草兔、灰尾兔、华南兔、东北兔、云南兔、东北黑兔、毛耳飞鼠、复齿鼯鼠、棕鼯鼠、云南鼯鼠、海南鼯鼠、红白鼯鼠、台湾鼯鼠、灰鼯鼠、栗褐鼯鼠等。
3. 竹鼠养殖 销路
题主你好!关于竹鼠养殖这个行业赚不赚钱,很多人都半信半宜,有人养殖成功的比例也还是很多的。
其实养竹鼠只要肯学习肯努力不怕苦不怕累,还是可以赚钱的,养殖竹鼠前期投入比较大,比如建设养殖场和引种苗,建设一个一百平方的养殖场大概要两万多块钱左右,进种苗五十对(技术还不成熟最好不要进太多)一斤左右的350一对,需要一万七千多块钱。这里就去了四万多块钱,你也可以用空闲的老房子养殖可以节约成本。到了后期基本上不用什么投入了,一个人养殖一百对,两夫妻养殖两百对很轻松,每天早晚喂一次,早上喂完竹鼠还可以去做点副业赚点生活费,每只竹鼠从每天才吃不到两毛钱的成本,养的好七个月就可以到三斤左右了,有三斤就可以繁殖了,一只竹鼠从出生到出栏最多八个月,商品鼠八十块钱一斤,成本二十块钱左右,一只鼠的利润有两百多块钱,前提是你得要有技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多摸索还要考察一下你当地市场销路。总之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祝所以想养殖竹鼠的或者在养竹鼠的朋友养殖成功!
4. 海南竹鼠养殖基地在哪个位置
竹鼠,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区域,比如福建广西广东海南。
冬季气候冷,竹鼠有猫窝的习惯。如果阳光明媚,竹鼠会出来晒太阳。一般几天出来一次。
海南的竹鼠,可能天天出来。
广西广东福建的竹鼠,要看天气
5. 全国有多少家竹鼠养殖基地
以面积四十平方米的房间为例,采用立式笼养殖,最多能养二十对。而采用占地较圈养式,最多十对。考虑到繁衍仔鼠及稳定收益比外出打工收益相当,至少还要保证有成鼠50对量级的群养区。
竹鼠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中国已被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
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2~4公斤;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较鼢鼠长;体色随年龄而不同,从深色到浅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
6. 海南竹鼠养殖基地在哪儿
竹鼠在全国拥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每年的年增长率需求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在深圳,珠海,香港,广州,海南,上海等沿海城市商品竹鼠销售一直不错,价格一直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售价80至每公斤100元左右。 1公斤重的烧烤竹鼠销售价格是200元。特别是在节假日,竹鼠销势更旺,价格,供应短缺节前。据不完全统计,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上海等地,每年要消耗600多万件竹鼠的,而目前,生产的1/10只竹鼠量的国民消费,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作为健康和美容竹鼠新的苏必利尔湖的食物孕妇生出迅速上升,很多竹鼠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商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竹鼠的。 近年来,中国竹鼠养殖业开始升温,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引进农民很多朋友都有养殖,这反过来又需要提供大批竹鼠种源。 竹鼠,点击看详细风靡国际市场,其产品每年都始终畅销竹鼠国际市场上有近50万竹鼠出口到东南亚国家。阿拉斯加需要进口每年300吨竹鼠肉在中国。竹鼠皮用一双鞋在200025000元左右国际市场价格,在麂皮大衣竹鼠价格从4000元至5000元,非常火爆。竹鼠是每公斤4万元,而利用来进行高档毛笔,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市场一直流行。 1,啮齿类动物需要:竹鼠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味道鲜美,与普通的烹调方法做出各种美味香浓,目前竹鼠肉已成为高档菜肴。 2,经济价值:80-100元/公斤,较昂贵的类型小鼠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竹鼠价格。因为实现的,以减少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价值前景,皮毛,也很大深加工的潜力。 3,适应性广:简单的竹鼠饲养设备,能够培育出在全国各地。 4,易饲养:100竹鼠养殖只是每天一个小时的工作,在晚上只喂每天一次。 5,饲料来源广:竹鼠饲料不讲究,而且剩菜麸,每一天,只是一个小碗里。还喂芒草根茎和根,红薯,玉米等杂料。 6人,占空间少:一种大坝占地0.5平方米,轻微鼠标就可以混养。 7,抗病能力:他们不要乱喂食物,提高健康水平,竹鼠几乎生病,有其独特的疾病抵抗力。8,卫生:竹鼠并不像臭鸡,鸭,猪等牲畜,就清理了自己的粪粒了干洗等垃圾可以。 9,看起来很可爱:竹鼠不仅给你一个不错的收入,看起来毛茸茸的,非常可爱,你可以看作为宠物饲养。
7. 海南竹鼠养殖基地在哪里
以下资料供楼主参考:
甜象草是从台湾引进的优质高产牧草。据台湾牧草种植委员会统计,每公顷产量为200-400吨,即亩产14~28吨,抗寒能力强于皇竹草,粗蛋白含量稍低于皇竹草。有关科研单位对台湾甜象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均能适应试验地环境条件。台湾甜象草产草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5423公斤/亩,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10367.2公斤/亩增产5055.8公斤,提高了32.8%,而且较耐寒,越冬后恢复生长快,抗性较强,试验期间未发现病虫害,粗脂肪、钙、磷均稍高于桂牧一号。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
新型皇竹草年亩产量最高超过25吨,营养价值极高,鲜草粗蛋白4.6%、精蛋白3%、糖3.02%,干草粗蛋白18.46%、精蛋白16.68%、糖8.3%,牛、羊、马、兔、猪、野猪、鸡、火鸡、草鱼、青竹鱼、鸭、鹅、竹鼠、豚鼠等动物均十分喜吃的一种全功能牧草(因为含有糖分、清甜可口),消化吸收率名列牧草前列,14公斤鲜草可增长一公斤草鱼,鱼产量可增加22.70%;18公斤鲜草可增长一公斤肉鹅,可占到饲料比例的60%以上而且生长迅速;种植一亩鲜草辅以精料可供养奶牛4-5头,日产奶量可增加0.62公斤;可供育肥肉牛8-10头,平均日增重1.08公斤;可供养羊25-30只,……。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收7年,种植一分地8个月后可扩种到50亩,病虫害极少。北方如果种植在大棚中,可成为唯一能周年生产保证有牧草供应的品种,在广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热带区域,种植皇竹草能保持周年供应。
8. 竹鼠养殖基地在哪里
竹鼠因吃竹子而得名,因此竹子是养殖竹鼠最好的食料。喜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阳坡草丛下,营地下生活,穴居。以夜间活动较频繁,白天少食多睡,夜间吃食旺盛。其活动规律可分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无饮水习性,水分多从食物中摄入。在受到人为刺激时,有时发出:“咯、咯……”的磨牙声,或立即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同时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
母竹鼠护仔性强,常把仔藏于腹下,能自动哺乳;性情温驯,公母形影不离,抗逆性强。有互相残杀和残杀外侵之敌的习性。
当公竹鼠进入带幼仔的母舍时,将幼仔咬死后,才与母竹鼠同居。对外侵入的家鼠、雏鸡、鸭及鹌鹑等惯于残杀,甚而致死。
9. 海南竹虫养殖基地
中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地域分布、文化传统各异,饮食更是特色鲜明。蒙古族的烤全羊、藏族的酥油茶、满族的萨其玛、朝鲜族的泡菜,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你都尝过吗?不过瘾的话再来点基诺族的芭蕉肉、黎族的竹筒饭、东乡族的栈羊肉…
1、蒙古族
烤全羊
“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的”,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2、回族
面点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
3、苗族
酸汤鱼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刀鱼、酸汤鱼等。
4、傣族
牛肉干巴
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傣族人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牛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5、傈僳族
漆油炖鸭
傈僳族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典型食品:有漆油炖鸭、清水煮小猪、猪蹄珍珠粥等。
6、藏族
酥油茶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
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如:足玛米饭。
7、壮族
宁明壮粽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等。
8、朝鲜族
泡菜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
9、高山族
米酒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高山族人一般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10、纳西族
丽江火腿粑粑
纳西族的族源属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
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11、布朗族
竹筒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大部分信仰小乘佛教。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个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间还常把酸茶做馈赠亲友的礼品。
12、阿昌族
酸辣谷花鱼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稻田养鱼是日常吃鱼的主要来源,阿昌族以酸辣谷花鱼最具特色。
13、怒族
琵琶肉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有自己的语言。
琵琶肉、漆油焖鸡、烧羊肚、漆油茶、咕嘟酒等。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酸奶子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文字。
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烤肉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
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有晒肉干、晒肉条、灌血清、手把肉、烤肉、烧肉、桦树汁等。
16、赫哲族
杀生鱼
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赫哲族是明代女真人的一个分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
赫哲族的饮食,分鱼肉、兽肉、野菜、野果、食用菌等多个种类,其中,尤以食鱼为独特。赫哲人的食鱼,有杀生鱼、鱼片、刨花、烤鱼等。
17、门巴族
荞麦饼
门巴意思是生活在门隅的人。门巴既是自称,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呼。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吃荞麦的方法,用一块圆形的薄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以野蜂蜜代油,摊上糊状的荞面烙成饼,然后再抹奶渣、辣椒、盐水等佐食。
18、白族
柳蒸猪头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
19、保安族
馓子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
保安族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
20、布依族
五色花米饭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如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
21、达斡尔
二米饭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特色美食“二米饭”是荞麦米和小米或稷子米混煮而成。
22、德昂族
酸笋炖鸡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
德昂族美食中酸笋用途十分广泛,即使在炖鸡、炒肉或烹鱼时都要加酸笋调味。
23、东乡族
东乡族栈羊肉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
24、侗族
侗族生酸菜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侗族有自己的语言,侗族人多通汉语。
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25、独龙族
蜂蛹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
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煮芋头、烧酒焖鸡、吉米等。
26、俄罗斯族
烤面包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善于制作各种食品和饮料。着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作啤酒。
27、哈尼族
竹筒鸡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哈尼族地区物产丰富,烹饪方法独特,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鸡、生炸竹虫等,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等。
28、哈萨克族
纳仁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冻肉,马奶子,奶疙瘩。
29、基诺族
芭蕉肉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
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芭蕉肉极具特色,此外还有全肉条、竹筒烧麂排,油煎扫把虫。
30、京族
鲶汁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
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鱼汁,又称“鲶汁”,是京族民间传统调味品,以各种小鱼经腌制而成。
31、景颇族
砂锅炖竹鼠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竹筒烤鱼、、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32、柯尔克孜族
抓饭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柯尔克孜人的日常饮食有馕、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
33、拉祜族
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
34、黎族
竹筒饭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
竹筒饭是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一种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通常是黎族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
35、珞巴族
烧烤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不管是植物性食物,还是动物性食物,都可以烧烤。
36、满族
萨其玛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成满族。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37、毛南族
酸食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麓的余脉之间,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
酸食是毛南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夏天天气炎热,劳动归来吃些螺蛳酸,不仅清新爽口,而且还会防治肠胃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疾病。
38、仫佬族
腌豆角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
39、普米族
红烧琵琶肉
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
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代表美食有:红烧琵琶肉、醉鸡、竹叶菜炒西红柿等。
40、羌族
羊肉附片汤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
41、撒拉族
撒拉族油搅团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
比利买海,又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风味食品,用植物油、面粉制成。
42、畲族
豆腐酿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
畲族大都喜食热菜,一般家家都备有火锅,以便边煮边吃。除常见蔬菜外,豆腐也经常食用,农家招待客人最常见的佳肴是“豆腐酿”。
43、水族
鱼包韭菜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等多种。
44、塔吉克族
手抓羊肉
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
45、塔塔尔族
古拜底埃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
塔塔尔族妇女素以烹调技艺高超着称,善于制作各种糕点,如用面粉、大米加奶酪、鸡蛋、奶油、葡萄干、杏干烤制的“古拜底埃”,其外部酥脆,内层松软,风味驰名新疆。
46、土家族
粑粑(糍粑)腊肉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还有合菜;团馓;绿豆粉(米粉);油炸粑。
47、仡佬族
扣肉底菜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
48、土族
哈力海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
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有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
49、佤族
鹌鹑肉汤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
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50、维吾尔族
烤羊肉串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
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着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等。
51、乌孜别克族
米肠子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乌孜别克人喜爱的传统小吃,做法精细。
52、锡伯族
辣罐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辣罐是锡伯族人独特的菜肴。通常将肉馅剁好,选用长辣椒切成2厘米一段将辣筋取出,再将肉馅灌入,挂糊后用油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上席。
53、瑶族
荷包扎。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
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54、裕固族
烧壳子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面点美食烧壳子很有特色。
55、彝族
白水煮乳猪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特色菜肴有荞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猪等。
56、汉族
八大菜系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汉族讲究并善于烹饪,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10. 竹鼠养殖电话
20对以上。
一般20对以上就可以在地方申请办理证件了,需要的材料可以网上查询,或电话给当地林业局询问。大概是场地图主要根据你自己的需要,资金保障,兽药师资格证,在没商品上市以前都可以不用办理,这个3样难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