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蔬菜种植 > 正文内容

水产养殖氨氮产生速率(水产养殖氨氮产生速率的原因)

2023-05-05 15:15:15蔬菜种植1

1. 水产养殖氨氮产生速率的原因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蒸馏预处理的目的是让氨氮在加热条件下缓慢逸出,便于让硼酸溶液彻底吸收,如果pH中性或偏酸,氨氮以离子态存在根本无法逸出,如果pH过高,氨氮可能不经加热就部分逸出到空气中,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而且加热时逸出速度过快也可能导致硼酸溶液吸收不完全,导致结果不准。

氧化镁加到水中的时候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这是一种溶解度很低的氢氧化物,能比较稳定地维持水体的pH始终在微碱性条件。

设想下如果改用氧化钙,一来反应放热量大,二来碱性强,很可能还没加热,氨氮已经逸出不少了。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2. 水产养殖氨氮是怎么形成的

有机氮元素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氨氮,氨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通过有氧过程,形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硝化细菌继续形成硝酸盐,而硝酸盐是可以被植物利用的,硝酸盐可以转化成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体体内的氮元素。这一个过程是可逆的。

3.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正常指标是多少

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标准与危害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硝酸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750px,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连续24h中, 16h以上必须大于5,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 10.杭州晨诺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

4. 水产养殖氨氮产生速率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国家环保规定的标准,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氨氮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国家也严抓氨氮超标的问题,国家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就要求氨氮要控制在5PPM以下,想要达到这一个标准,是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购入设备,或者建造工艺,通过生物法来实现。但是,我国部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经常都会面临夏天氨氮基本达标,冬天氨氮超标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是,氨氮通过活性污泥(硝)的硝和反硝来实现的,而的顺利繁殖要满足几个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必要的气体条件等前提,如果其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硝不能顺利生长,从而降低氨氮的职能就会受到限制,这样不难解释为什么夏天的氨氮通常会达标,但是冬天会超标的情况了。

经验表明,氨氮的去除是污水厂困难的过程之一,当污水温度低于15℃,硝速率急剧下降,水温将5℃时,硝作用基本停止。冬季为保证对氨氮的有去除,污水处理厂常采用降低污水处理量、增大曝气量、提曝气池污泥浓度。由于东北地区的污水温度在10℃,甚更低,远远达不到硝(适宜温度20-30℃)和反硝(适宜温度20-40℃)的适宜反应温度,造成设置于户外的污水生处理设施的处理率大幅降低,从而使污水处理厂的氨氮较难达标。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药剂就此诞生了。希洁的氨氮去除剂主要用于去除废水的氨氮,无需生,在物阶段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通过投加学药剂,使废水的氨氮发生学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用于生活污水、电镀、线路板、工等废水。氨氮去除剂适用于低氨氮含量的去除,小试使用时先将氨氮去除剂溶解成5%的水溶液再投加,也可以固体直接投加,根据废水氨氮值,每投加100ppm氨氮药剂,大约能去除10-12ppm氨氮(参考值),反应10分钟左右即可有,无残留、无沉淀、出水可直接排放。

5. 水产养殖氨氮产生速率的原因是什么

先检测一下MLSS,和沉降比,再镜检微生物的生物相,检测自好氧速率,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真情。关于氨氮偏高,唯一解决的办法:加大污泥回流,观察缺氧池有许多气泡释放。氨氮自然降下来。

溶解氧下降的办法,采用变频器调频,风机转速降低,溶解氧就降下来了。

6. 水产氨氮高了怎么处理方法

一、池塘清塘消毒后的毒素解毒

1、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清塘的作用,是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能。氢氧化钙为强碱,其氢氧离子在短时间内能使池水的p H值提高到11以上。从而杀死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一般消毒后7天左右,pH值会逐渐恢复正常,可以不需解毒,如果想快速解除高之pH毒性,可以使用有机酸成分的解毒剂进行中和解毒。

2、茶粕清塘消毒,茶粕是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渣滓,含有皂角甙,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使动物红血球分解,而杀死野杂鱼等敌害生物。对蓝血类虾蟹安全,一般清塘10天左右毒性基本消失,兼有肥水作用,通过套换水可以降低茶皂甙的毒性。

3、有机磷类清塘剂,如敌百虫、辛硫磷等为触杀类神经毒素,杀虫后可以用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进行解毒。

4、菊酯类清塘杀虫剂,对虾蟹类非常敏感,可以用石灰水、硫代硫酸钠泼洒进行解毒,原理是菊酯类遇碱易分解。

二、常用消毒、杀虫剂使用后的解毒处理

1、漂白粉、强氯精、海因类消毒剂,对于余氯的副作用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处理。

2、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重金属离子杀虫杀菌剂,用有机酸类、硫代硫酸钠、腐植酸钠或EDTA进行解毒处理。

3、阿维菌素类可以水体泼洒VC进行解毒。

4、苯扎溴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用肥皂水解毒。

5、过硫酸氢钾既是消毒剂、水质改良剂,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强氧化性解除余氯、有机磷、菊酯类、藻毒素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的毒性。

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的解毒

1、氨氮,碱性越高,毒性越强,可以使用有机酸类解毒剂降低pH值降低毒性,采用氧化性底改促进氨氮的转化,采用腐植酸钠、沸石粉、活性炭吸附剂降低含量。

2、亚硝酸盐:泼洒食盐水降低毒性,使用氧化剂、过氧化物(增氧剂)促进向硝酸盐转化,采用吸附剂吸附。

3. 硫化氢:采用氧化型底改、过氧化物如过硫酸氢钾等氧化池底,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进行解毒。

4、蓝藻、甲藻、裸藻等死亡后的藻毒素,可以泼洒有机酸类解毒剂解毒,葡萄糖、VC也有一定效果。

5、小三毛金藻中毒:泼洒黏土泥浆解毒。增加水体肥度,降低水体碱度。

四、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1、因硫代硫酸钠和VC为强还原性,所以在水体亚硝酸盐高时慎用,以防硝酸盐(无毒)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有毒)。

2、鱼类杀虫剂、消毒剂类中毒后一般会出现皮肤出血、窜游、挣扎现象,氨氮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会出现游动缓慢、浮头加剧现象。

3、有条件的情况下,中毒严重的水体,进行大换水不失为一种最有效快速的处理方法。

五、池塘养殖水体解毒的具体措施

1、定期解毒、排毒:池塘解毒:定期泼洒有机酸类,消除或缓解养殖动物慢性中毒现象,增强养殖动物活力。同时还能有效的降解池塘中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杀青苔药、农药等因使用不当引起的毒性和池塘底部积累的毒素,能及时修复水生动物因碱度过高损坏再生功能。排毒:饲料中添加多维、五黄精华液等中草药制剂,增强肝脏功能,增强肝脏排毒功能;添加乳酸菌等,增强肠胃吸收,减少肠道毒素累积;从而提高鱼虾活力,提高抵抗力。

2、稳定藻相:保持藻类活力,防止倒藻,活化水质,稳定藻相。稳定良好的水质,可提供充足的溶氧,同时为鱼虾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一旦出现藻类大量死亡等倒藻现象,及时换水,减少鱼虾摄食死藻,造成藻毒素中毒;同时使用“腐植酸钠”一类的产品进行解毒。(腐植酸钠类能有效吸附死藻的有机物,有效减少藻毒素对鱼虾的危害,同时补充部分微量元素及碳源,在倒藻后使用,效果更佳)养殖过程中,科学合理肥水、追肥;不过量使用肥水产品,少用或不使用化肥类;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菌等有益菌,保持水质稳定。

3、降解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根源: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菌等有益菌,在使用有益活菌同时使用红糖等,提高水体碳元素,保持有益菌群。有益活菌类能有效分解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根源;同时,提高有益菌群,能有效抑制“弧菌”等病原菌的繁殖,保持水环境持续健康。定期使用底改(如:四羟甲基硫酸磷、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底层有机物,减少底层耗氧,消除产毒和病原菌繁殖的根源。

4、及时处理出现的有毒藻类和有害微生物(如弧菌等),消除隐患。及时处理出现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降低养殖池塘的重金属含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促进水生动物快速健康生长(重金属可通过泼洒EDTA络合)。

5、氧化水体:提高溶氧,氧化有毒物质,从而提高池塘自净力、提高池塘生态解毒能力。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等氧化型产品,氧化水体及底层有毒物质。

6、慎用刺激性大、副作用大的消毒剂、杀虫药、抗生素,不依赖抗生素预防疾病。

7、保护养殖动物肝胰脏和肠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减少养殖动物应激,保护养殖动物免受缺氧和中毒的伤害。当池塘养殖水体中水质出现问题时,应找到引发问题根源,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解毒措施进行处理,调节水质,避免水生动物因中毒引发病变。

7.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

在天然水体中,N元素以游离态氮、有机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总氨态氮等几种形式存在,一般来说,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氨(铵)态氮是一切藻类都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氮源。通常情况下,藻类首先吸收NH₄⁺,而NO₃--N 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同时水体中的固氮菌也能吸收转化水中的氮。

氨氮的来源:

一是水源;

二是来自各种肥水产品;

三是饲料中的可溶蛋白融入水中;

四是养殖生物的粪便。

还有就是无机氮被浮游植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并通过浮游植物的摄食,各级浮游动物之间及鱼虾类的捕食在食物链中传递,在这过程中有小部分氮由于溶出、死亡代谢排出等离开食物链重新回到水体中。

水体中死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不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就为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氮源。

8. 水产养殖氨氮是什么意思

《渔业水质标准》书中规定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作用主要是游离氨,它的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且会随着碱性的增强而增大。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所以在水产养殖中氨氮一定不能够超过标准含量。

9. 水产养殖氨氮产生速率的原因是

对虾养殖中氨氮过高求解

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比较常见,我也不清楚你所说的氨氮过高是在什么时期或者什么情况下的出现的,我就针对所有的情况专门写一篇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过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离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由于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在不同pH值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此在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同时,应注意pH值的调节。水体中的氨氮在pH值为7的中性条件下,非离子氨仅为氨氮总量的0.55%,95%以上是离子氨。

养殖过程中的氨氮来源:

1,深井水

很多地方的养殖塘都有抽取地下咸水用作水源或者用于补充水体盐度和矿物质的习惯。很多深井水的氨氮含量都很高,严重的甚至达到2.0mg/L以上。

2,肥水不当或者肥水过度

没有针对池塘具体所缺,盲目的使用水产肥料;在气温和水温较低的早春时节,使用肥水后未见起色,又加倍补肥。尤其是使用如尿素,碳铵等化肥和大量鸡粪的池塘。

3,重度消毒或者杀藻

水色较肥绿的池塘使用较重的消毒剂后,水中的藻类短时间里大量死亡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氨氮。

4,高密度标苗塘或者水中浮游生物旺盛

虾苗比大虾滤食藻类的能力强很大,池塘中的轮虫和枝角类也同样具有非常强的滤食藻类能力。高密度的标苗或者浮游动物旺盛,导致吸收氨氮的藻类被虾苗和浮游动物吃掉,同时这些虾苗和浮游动物的代谢废物又增加了氨氮的来源。有时候养殖朋友看到水色比较清,又错误的肥水,导致氨氮的进一步升高。

5,加水水源为水稻田河沟

有时候加水进来后发现水中氨氮比较高,多为水稻种植者施用了较大量的化肥

养殖过程中氨氮高的处理方法:

1, 针对深井水氨氮比较高的池塘,进水后建议把增氧机多开几天,增加曝气。施用科沐“水毒净”10亩/瓶进行解毒,利用“水毒净”中的多元有机酸和EDTA,解除深井水中重金属的毒性。解毒后引进小球藻种或者老池塘水,如此操作,等水色肥起来后,氨氮就自然被藻类吸收利用了。

2, 根据池塘水质的实际指标情况,正确的进行肥水,若出现因肥水过度导致的水体氨氮过高情况,可以选择多开增氧机的方法促进肥水速度。

3, 使用强氯精,漂白粉等卤素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2亩/斤,用于去除水体余氯残留。如果是倒藻等原因出现的氨氮过高,建议使用“优水爽”(芽孢杆菌等)5亩/包分解水中有机杂质和老化藻类,活化水体。使用“菌活一号”(乳酸粪肠球菌)发酵液泼水,20斤/亩,补充水体有益菌,降低水体PH。

4, 对于浮游动物旺盛或者高密度标苗塘,建议早喂料,多喂料,少肥水。让虾苗和水蛛有足够的食物,让水体中的藻类能够抽空生长繁殖起来。水蛛旺盛的池塘不建议肥水,建议等水蛛高峰期过了后再开始肥水。标苗的池塘等过苗后再进行肥水。因为氨氮高,很多时候,水蛛高峰期过后和过苗后,水色很快就肥起来了。

5, 进水时要多留意水源的水质,避免农田插秧施肥季节补水。尤其是有的地方福寿螺泛滥,水稻种植者甚至会使用高毒的五氯酚钠等水产违禁药品杀螺,这样的河水进入池塘后果极其严重。没放苗的池塘进了这种毒水,有的一个多月都试苗失败。

10. 水产养殖氨氮超标的危害

水中氮的存在形式有氨氮、有机氮(蛋白质、尿素、氨基酸、胺类、腈化物、硝基化合物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在一定条件下,四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饮用水源中,硝酸盐氮是主要部分,氮可能由于污染等非正常原因,使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有机氮含量过高。

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田灌溉的排水、工业废水,如合成氨废水、焦化废水等。清洁的地下水硝酸盐氮含量不高,但是深层地下水、受污染的水体含量较高。亚硝酸盐氮属于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与仲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的亚硝胺类物质,亚硝酸盐不稳定一般天然水体含量低于0.1mg/L.

水源水和饮用水中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过高,对人体和水体水生物都有毒害作用。比如,水中氨氮超过1mg/L,会使水生生物血液结合氧的能力降低,超过3mg/L,鱼类会死亡。

亚硝酸盐氮可使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亚硝酸盐氮还会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

硝酸盐氮含量过高,可使血液中变性血红蛋白增加,还可经肠道微生物作用转变为亚硝酸盐而出现毒性作用。

水源水中如存在氨氮,会造成给水处理中的加氯量大为增加,氨氮过高会导致其它消毒副产物增加等,危害人体健康。

国标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氨氮(以N计)小于0.5mg/L,硝酸盐氮小于10(地下水水源为20)mg/L,亚硝酸盐氮(水源水)小于0.02mg/L。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sczz/9876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