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蝌蚪养殖技术(牛蛙最新养殖技术)
1. 牛蛙最新养殖技术
如果是养殖1.5亩的牛蛙,那么养殖成本合计在88200元,而每亩地可以产出10000公斤商品蛙,每公斤如果16元,那么除去开支,养殖户拿到手的利润就可达71800元。
2. 牛蛙牛蛙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在下面。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可存活7年以上;野生的牛蛙由于环境的影响,存活时间不定。
1、集约养殖
(1)集约养殖是使用最多的方法,它的特点就是密度高,既能单独养殖牛蛙,还可以将牛蛙和鱼一起养殖。
(2)选择养殖场地时蛙池的水深一定要在1米左右,可以在蛙池里面放一些水生植物,这样能使其在上面栖息。
(3)还可以在蛙池中种植一些荷叶,一般放养的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左右。
2、半开放式养蛙
半开放式养蛙就是在比较大的水面上投放蛙,饲料可以使用天然的饵食,人工饲料进行辅助养殖
3、流放养殖
流放养殖就是将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上,但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水面必须有大量的天然饵料以及水生植物。
3. 养殖牛蛙牛蛙
养牛蛙用浅水养好,牛蛙一般采用的是池塘养殖,因此牛蛙养殖池塘要求具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等条件。
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水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4. 牛蛙生态养殖
需要办理养殖证,目前国内没有特种养殖证。
养殖证是国家要求海域水产养殖和内陆水域养殖户需要办理的一种证件。凡是利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办理条件:
1、国家对水产养殖海域和内陆水域实行养殖证制度。利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⑴全民所有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依照《渔业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确定海域和内陆水域养殖使用权;
⑵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依照《渔业法》、《土地管理法》和有关土地承包经营的规定,确定海域和内陆水域养殖承包经营权;
2、对已养海域和内陆水域,符合养殖规划并持有养殖证的,可简化审核程序予以换证。尚未领取养殖证应尽快审核补发。
不符合养殖规划但已持有养殖证的,限期予以调整。无证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登记,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3、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5. 牛蛙最新养殖技术视频
看过牛蛙的视频,水平在1800左右个人觉得还可以,对局势有好的判断和见解,可以针对敌方英雄出装克制
6. 牛蛙养殖技术 高产养殖技术
(1)光照对犊牛、肥育肉牛的影响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犊牛、肉牛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
一般认为犊牛的光照时间应适当长一些,以利于活动;肉牛的光照时间应适当短一些,以减少活动,加速肥育。
在人工干预下,通过对肉牛分别给予6小时、12小时和18小时的光照,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80克、724克和738克,以6小时光照时间为最适宜的光照长度。
研究发现,舍内人工光照强度由15~20勒克斯提高到100~120勒克斯,牛的氧消耗量增加11.0%~26.0%,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26.2%~34.1%,体重沉积的能量增加16.0%~22.0%。
(2)光照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①影响产奶量。
奶牛是非季节性繁殖动物,但光照仍能直接影响奶牛的内分泌、性成熟、采食、生长发育和产奶量。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奶牛的产奶量,一般在春季最多,5~6月份达到高峰,7月份大幅度跌落,10月份又慢慢回升。
光照时间的长短影响着产奶量。
据试验,当光照时间为15小时,处于泌乳前期的奶牛粗饲料采食量及产奶量较自然光照奶牛分别提高了16.8%、9.3%,较18小时光照奶牛分别提高了15.7%、10.3%;处于泌乳后期的奶牛变化趋势与前者一致,相应分别提高了10.1%、8.7%和11.5%、8.0%。
这表明无论奶牛产奶前期还是产奶中后期,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即每天光照时间为15小时,可以增加其粗饲料的采食量和产奶量。
然而光照时间过长,有可能会使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导致泌乳能力下降。
延长光照时间对奶牛乳脂率影响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奶牛是因为产奶量提高而导致进食量增加,而不是增加光照时间促使奶牛采食更多饲料后导致产奶量提高。
②影响牛奶品质。
通过光照,奶牛能够合成机体必需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牛乳中富含钙质。
因此,对于高产乳牛来说,维生素D的补充显得格外重要。
(3)光照的生物学效应除可见光对牛的影响外,还有如下几种 ①红外线的热效应。
红外线照射犊牛和肉牛时,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转变为热,引起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
但过强的红外线照射会引起犊牛、肉牛体热调节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减少产热,皮肤代谢增强、内脏代谢减弱,内脏血流量减少,使肠胃对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过强的红外线照射甚至会使皮肤表面发生变性,生物反应加强,引起全身反应。
②紫外线的生物效应。
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不同细菌对紫外线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耐受力最强的是炭疽杆菌、绿脓杆菌。
真菌在空气中对紫外线的耐受力比细菌强。
实验证明,空气细菌经紫外线照射0.5小时后数量显著减少,真菌在照射1~2小时后才开始死亡。
同时紫外线对滤过性病毒也有杀伤力。
b.紫外线的抗佝偻病作用。
紫外线照射后,牛自身会合成维生素D,这种天然合成的维生素D生物学活性很强,5毫克即相当于100毫升鱼肝油,而且效果可持续作用2~3个月。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液中的钙磷达到饱和程度,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过程。
牛缺乏维生素D时,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液中钙磷不足,成骨作用受到影响,导致犊牛的佝偻病和成牛的骨软症。
c.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光照可增加淋巴球吞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适度的紫外线照射能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刺激了血液凝集素的凝集,使其滴定效价增高,因而提高了血液的杀菌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