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蔬菜种植 > 正文内容

哪些生物农药可以有效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

2022-12-31 00:29:39蔬菜种植4

有机蔬菜病虫害不能进行化学防治,也就是说不能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可采用生态、物理、生物等方法进行,如进行生物多样化栽培、栽培抗病、虫品种、灯光诱杀害虫、生物天敌防治害虫、生物制剂防治病害等。

夏季蔬菜怎么防治病虫害

一般来说,夏季也是蔬菜病害发生的高危期,那么有哪些蔬菜容易发生病害,这些病害的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呢?具体介绍如下:
一、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群众俗称“跑马干”“黑毛”,是夏季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它来势猛、传播快、威害重,在一两周内可使黄瓜几乎整株叶片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给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症状特点
发病先从下部叶片开始,沿叶片边缘出现许多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并很快发展成黄绿色至黄色的大病斑,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早晨或叶面结水膜时,病斑外缘组织呈暗绿色水渍状。在潮湿条件下,病叶背部形成紫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病斑,表面长有霜霉。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叶片变成深褐色,边缘向上卷起,叶片自下而上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致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只要气温在16~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就可发病,发病最适温度是20~26℃,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是霜霉病侵染的必要条件。侵染时由孢子囊产生的孢子,萌发芽管,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芽管,经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病害流行。气候或冷或热,空气潮湿,昼夜温差大,都会引起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号、2号、3号、4号,夏丰1号,冀菜2号,中农1101等。加强以控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小水勤浇,注意通风排湿。施足底肥,增设磷、钾肥,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清除老叶、病叶,使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潮湿度,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棚室黄瓜可采取高温闷棚法,在中午密闭大棚2小时,使植株上部温度达到44~46℃,可杀死棚内的霜霉菌,每隔7天进行1次。
2.药剂防治。要预防为主,在霜霉病未发生时,就开始喷药预防。出现病害时,要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80%三乙磷酸铝(乙磷铝、疫霜灵)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杜邦克露800倍液,每7~8天喷1次,视病情确定喷药的次数。为避免产生抗药性,以上农药要交替使用,以便提高防治效果。
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该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角斑病菌致病变种侵染所致的一种细菌性病害。黄瓜的叶片和瓜条均可受害,减产严重,要及早防治。
症状特点
幼苗多在子叶上出现水渍状圆形病斑,稍凹陷,变褐枯死。成株叶片发病,最初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斑扩大受叶脉的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色病斑,潮湿时病斑外围有明显水渍状圈,并产生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干裂、穿孔,这是与霜霉病病叶区别的重要特征。瓜条和茎蔓病斑,初期也是水渍状,而后出现溃疡或裂口,并有菌脓溢出,病部干枯后呈乳白色,并有裂纹。瓜条病斑向深处发展,随后长出白霉,以致整个瓜条腐烂。
发病规律
种子带菌萌发时侵染子叶,引起苗期发病。病菌经风雨、灌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使病菌由黄瓜伤口、气孔侵入寄生,引起发病流行。发病最适温度18~26℃,相对湿度75%以上。夏季阴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多年重茬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6号、夏青、黑油条、全青等。与非瓜类蔬菜间隔2~3年以上轮作。种子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用农用链霉素200ppm浸种30分钟,取出晾干催芽后播种。最好是采用无菌土营养钵育苗。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深翻土地,清洁田园,均有控制发病的作用。
2.药剂防治。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或新植霉素150~200ppm,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三、番茄叶霉病
症状特点
叶片、叶柄、茎和果实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受害,多在叶片背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病斑,霉斑多时布满整个叶片背部,病斑相互融合,颜色变成灰紫色或墨绿色。被害叶片的正面,随着背部病斑的扩大,而逐渐退绿变黄,直致整张叶片枯黄,严重时正面也长霉斑。植株自下而上叶片出现卷曲,呈黄褐色干枯。果实发病多围绕果蒂形成黑色硬质病斑,稍微向下凹陷。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褐孢霉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菌丝块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病菌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经气孔侵入,扩大再侵染。相对湿度80%以上,有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相对湿度达90%以上,气温在20~25℃时,病菌迅速繁殖,病害发生严重,仅10~15天就可以使全田普遍发病,甚至出现大量干枯叶片。如遇连阴雨天,病害就会迅速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播前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催芽播种。选用抗病品种,如双抗2号、佳红、佳粉、中蔬4号、沈粉3号等。重病田应与茄果类蔬菜田实行3~4年以上轮作。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使之不利于病菌侵染。
2.药剂防治。叶面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每亩用药液50千克左右。使用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四、番茄早疫病
早疫病又叫夏疫病或轮纹病,是由茄链格胞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病害。夏季露地和保护的番茄受害都比较重,一般减产二三成,严重时减产五成以上。
症状特点
番茄的叶、茎、果都可发病,但以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受害,最初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严重时下部叶片枯死。叶柄、茎和果实发病,初为暗褐色椭圆形病斑,扩大后凹陷,出现黑霉和同心轮纹。青果病斑从花萼附近产生,重病果实开裂,病部较硬。
发病规律
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气孔、皮孔和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经4~6天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扩大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田间气温15℃,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病,气温20~25℃,多雾或连阴天,病情迅速发展。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苏抗5号、奇果等。重病田实行与非茄果类蔬菜3~4年轮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深沟高垄栽植,调节种植密度,每亩以4000株为宜。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避免湿度过大。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可选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每亩用药液50~60千克。如果早疫病和晚疫病混合发生,可以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如果茎部有病斑,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涂抹,效果更好。
五、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群众俗称吊蛋、水烂。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更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症状特点
幼苗发病,胚茎基部呈水渍状,很快出现猝倒,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期叶片感病,开始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具有明显的轮纹,进而发展成褐色或紫褐色。茎部受害形成水渍状缢缩或折断,并长出白霉。花器受害,呈褐色腐烂。果实受害最重,开始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边缘不明显,稍凹陷,发病速度很快,在高温条件下,经过一夜,果实上便呈黑褐色腐烂状,果实病斑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造成果实蒂落,或收缩成僵果。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茄疫霉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卵孢子经雨溅到植株体上萌发芽管,产生附着器,长出菌丝,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病部,产生的孢子囊所释放出的游动孢子扩大传播,使病害进一步扩大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本病发展,一般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植株表面结水,病害发展迅速而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续阴雨,土壤粘重,氮肥施用过多,密度过大,重茬种植,都是本病发生的条件之一。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紫光大圆茄、通选1号、辽茄3号和济南小长茄等。与非茄科、葫芦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采用高畦种植,及时排水除湿,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整枝,及时摘除病叶、老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这些措施都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2.药剂防治。要预防为主,药剂要早防早治。发病初期可喷洒80%三乙磷酸铝(乙磷铝、疫霜灵)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六、辣椒疫病
症状特点
幼苗发病,开始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腐烂,病部暗绿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状死去。成株期叶片发病,开始叶片呈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使整个叶片软腐。空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边缘渐渐明晰。茎和枝条发病,开始产生暗褐色和黑色条斑,边缘不明显。茎基部发病,出现暗褐色和黑色软腐、坏死,由土表下向土表上发展,引起植株萎焉,最后死亡。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开始边缘不明显,以后很快遍及全果,颜色加重,呈暗绿至暗褐色,甚至果肉和种子也变成褐色,潮湿时果面上还长出稀疏的白色絮状霉层。
发病规律
该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病原体上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雨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孢子囊可以直接萌发侵染,也可以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致使病害流行。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病菌在10~37℃均可生长发育,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往往发病最重。连续阴雨天,田间积水,地面潮湿,重茬,大水漫灌,都会加重病情发展。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羊角椒、细线椒等。实行与茄果类蔬菜2~3年以上的轮作,前茬以粮田、十字花科和豆科茬为好。育苗地要用未种过辣椒的新土,苗床要施足腐熟的有机肥,移栽时苗龄要在80天左右,株高15~20厘米,80%现蕾的大苗。定植密度要适当,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除湿,中耕松土,及时清除病株残果,减少传染源。
2.药剂防治。播前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浸种12小时,晾干后催芽播种。喷药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三乙磷酸铝(乙磷铝、疫霜灵)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sczz/2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