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蔬菜种植 > 正文内容

科学养猪比传统养猪成本低、收益高,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

2022-12-08 08:36:40蔬菜种植3

科学养猪比传统养猪成本低、收益高,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

选3吧.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的生态养猪新技术。目前,已在吉林、山东、河南等多个省份推广。

技术特点

(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了猪肉品质。

(3)充分利用农业废弃有机资源。

技术要点

(1)发酵床猪舍的建造。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十分重要,选择地下水位低,通风良好的地势为宜。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一间净面积为25平方米的猪圈,可饲养肉猪15~20头。

(2)发酵床的制备。发酵床应根据当地水位高低选取地下式和地上式。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厘米,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高90厘米坑。床底均为土地面夯实即可,建好后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4~5天后即可投入使用,猪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发酵床上生长了。

(3)酵素菌剂。这是发酵床生态养猪的关键技术。它是利用本地区天然植物资源取得多种有益微生菌,对其进行培养、扩繁,然后按一定比例配加载体及营养剂,形成具有较强分解转化能力的酵素菌剂。猪排出的粪便能否充分降解,酵素菌剂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很好的酵素菌剂或使用不当,则达不到无污染零排放的效果。整个发酵床分层铺设,每层都要有酵素菌剂,使用量达到每平方米2千克即可。

(4)营养剂。发酵床铺垫料时和使用后均需喷洒一定比例的营养剂,营养剂包括天惠绿汁、氨基酸、乳酸菌、汉方剂、矿物质MA等,将各种营养剂按一定比例喷洒到发酵床垫料上。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微生物的活性,保持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营养剂的合理使用对发酵床的循环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发酵床垫料的制作。发酵床的主体是由有机垫料组成的,垫料可由木屑、秸秆、稻壳、花生壳粉、玉米芯等按比例配合。加入原土、食盐、酵素菌剂、天惠绿汁、氨基酸、乳酸菌、汉方剂、矿物质MA等,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5%,经过2~4天发酵就可制成供发酵床用的有机垫料。发酵床的垫料3~5年更换一次,平时定期添加,一次投资就可以长久的使用。

(6)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4.后备种猪的利用(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种公猪的饲养2.种公猪的管理3.种公猪的利用(三)种母猪的饲养管理1.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四)仔猪的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2.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五)肥育猪的饲养管理1.肥育猪的饲养2.肥育猪的管理六,猪的疫病防治

朋友:我这里 还有 几套 内部 用的 需要(私聊)我即可的

5

如何生态养猪?

生态养猪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养猪生产,或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原理应用于养猪生产。具体讲,生态养猪就是根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基本原理,将猪作为农业生态系统必要组成元素,应用农业生态工程方法,自然有机地组织生猪生产系统,实现生猪生产系统综合效益最优及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养猪强调猪仅是具体某个农业生态系统或农业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猪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家养动物群落的一个动物,不能脱离其生存发展的环境。与养猪相关的饲料、品种、圈舍、饲养方式、市场等多种环节,构成以猪为核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这就是生态养猪的生产系统。

生态养猪业要求与环境相互依存,形成良好环境,不仅使生猪生产系统自身是一个良性循环系统,而且能与农业生产系统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养猪业与农业资源、环境协调统一,走人类养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养猪业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类对猪产品数量、质量的基本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养猪生产的基本生态条件。

生态化养猪最重要的就是猪粪的利用,像在我的家乡养猪的人,大多都是没有把猪粪完全的利用起来,都知道,猪粪可以埋在土壤里,但是,假如要用猪粪给土地施肥,那么必须是埋在地下,否则会烧伤植物的,再者自己家中的地就那么多,猪粪数量又庞大,所以其中有一大部分猪粪都被浪费了。

在生态化养猪的环节中,猪粪首先要被利用生成沼气,然后沼气的残渣可以做很多的用途,比如说作为果树、蔬菜的养料,或者是鱼的饲料。

其次呢,发酵后的猪粪用在田地中的话,不但会使农作物长得好,同样草也会长的很好,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坏事,因为猪不能一直吃饲料长大,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喂它们青饲料会使猪长的更加健康。所以这时候草就有了作用,割草后喂猪,也实现了生态化。

另外,猪粪养蘑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用猪粪养蘑菇发现蘑菇长的很大很好,而且猪粪养还会节约资源,这又是一个途径。

发酵床养猪就是生态养猪。

生态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态学、发酵工程 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动物营养学等原理,以活性功能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转换中枢”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活性强大的有益功能微生物复合菌群,长期和持续 稳定地将动物粪尿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物质与能量,同时实现将猪等动物的粪尿完全降解的 无污染、零排放目标,是当前国际上一种最新的环保型养殖模式, 广泛适用于猪鸡鸭鹅等动物。生态干撒式发酵床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养殖革命。

除臭环保。 养殖场的粪便相当多,如果不及时处理粪便,养殖场的环境会非常糟糕,直接会影响动物的生长, 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动物的粪便会在金宝贝功能菌的作用下,一部分降解为无臭气体被排放掉, 另一部分转化为粗蛋白、菌体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源头上消除了动物的粪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使养殖场无臭味,达到无污染零排放的良好效果。

节能省粮。 干撒式发酵床冬暖夏凉,冬天几乎不用取暖设备,可节省煤 电一半以上。粪尿及垫料在有益菌的作用下,降解形成菌体蛋白及多种有益物质被动物采食,废物循环利用,可节省饲料5~10%。

抗病促长。 发酵床垫料通过物理吸附、化学中和以及发酵过程中的生化处理,消除了粪尿中的臭味物质; 动物长期生活在清新的环境中(内含大量有益菌群),很少生病,可以明显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动物生长顺利了,还能提前上市。

节水省工。 干撒式发酵床养殖,不用再清理粪尿,也不用用水冲圈,可节水90%以上,管理起来也就更方便、更简单,减少人工投入。

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畜产公害”问题,并在本国大力推行“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猪粪尿经有益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在养猪棚内根据保育、中大猪等不同类型猪群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末和“发酵床专用益生菌”等混合物,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棚内经微生物完全被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猪栏、零排放,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采用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垫料能够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便,垫料中的有益菌能抑制猪舍中的病原菌,不会产生臭气。猪的粪尿是垫料中微生物菌群的营养来源,可使有益微生物菌群不断繁殖,转化为猪可食用的菌体蛋白,又成为猪的饲料。垫料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垫料表面温度升高,冬季达到17℃~18℃,底层达到50℃左右,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但是,此种技术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经过长期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就解决这个问题,谈谈心得。

1 有的公司要求用猪粪发酵锯末,稻壳等垫料。实际上这是相当不安全的。因为,发酵垫料的过程中只有50℃左右的温度,不足以杀死所有的有害菌。如果是用的是病猪的猪粪,就会传染在发酵床上的正常猪。在山东,浙江已经有的客户遇到这样的问题了。

2 使用松木、桦木或者是含油的锯末。此类锯末效果很差。

3 冬天做发酵床让客户放大量的水。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特别是冬天还是不放水,或者放很少的水为好的。在东北有的客户发酵垫料时就放了很多水,造成了锯末垫料吸水性下降。等猪上去后,一大小便,很快就造成水饱和,使发酵床变臭。

4有的客户认为发酵床养猪就不防疫、不预防性投放药物了。发酵床养猪,防疫是要按正常程序做的。预防性的药物也是可以用的。舍外也是要消毒的。发酵床本身不能消毒。

5一批猪出栏后,要放一些新鲜的锯末,米糠(或者是玉米粉)和发酵床专用菌种重新发酵后,再上下一批猪。

6发酵床上有很多蝇蛆和潮虫。这一般是发酵床的技术不过关、发酵床的菌种差引起的。要加强管理,采用质量好的发酵床菌种,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7在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有个公司往往过度地强调通风对猪舍的降温作用。还有南方北方都用80厘米厚的垫料,造成了夏季有热死猪的情况的发生。实际上,在南方地区,炎热的夏季,通风降温已经不起作用了(猪舍内外都可以高达40℃),垫料如果再保持在80厘米。两者的热量一叠加,温度就很高了。所以,在南方一方面要封闭猪舍,用水帘或者是冷风机降温,再一个要把垫料的厚度降到45厘米左右。我们指导的福建、浙江的几十家大型养猪场,用这种方法效果都很好的。

总之,发酵床养猪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多总结和完善此项技术,使这项技术发扬广大。

发酵床养猪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sczz/2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