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土传病害种类有哪些?
蔬菜病虫害种类很多,根据病害的病原菌可分为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土传病害基本上属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碍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生外,大部分苗期发生不明显,一般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花结果)时开始发生,直至生长后期,其受浸染后寄主在体内潜伏期较长。
用干鸡粪种蔬菜会长很多病虫害,用什么农药可杀虫?
所以说这就直接施肥生鸡粪的弊端了,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什么会烧苗,因为干鸡粪没发酵腐熟完全就会引起二次发酵,产生高温就把苗烧死了,还有鸡粪自然分解中孵化很多虫卵就引发的虫害。
所以都建议把干鸡粪发酵腐熟完全才施肥,比较保险,要不得不偿失,很麻烦。干鸡粪可以加些强兴堆肥发酵剂,把干鸡粪发酵腐熟完全了,发酵之后的鸡粪是没什么粪便臭味的,也可以避免烧苗烧根的情况。一包强兴堆肥发酵剂200克就可以发酵一吨的鸡粪了。
蔬菜苗期病害分为哪几种
蔬菜的苗期病害是育苗期间经常发生的一大类病害。主要发生在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甘蓝等幼苗上,严重时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延误农时。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等,近年来保护地面积发展,苗期也发生蔬菜根腐病、灰霉病、瓜类枯萎病、番茄疫病等
1、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病苗基部产生圆形暗色病斑,早期白天幼苗表现为叶片萎蔫,夜间恢复,一旦病斑扩大绕幼苗一圈时,病部干缩,幼苗叶片萎蔫夜间恢复,一旦病斑扩大绕幼苗一圈时,病部干缩,幼苗叶片萎蔫死亡,但仍直立不倒伏。立枯病由丝核菌属中的立枯丝核菌引起,菌丝老时集结呈不定形鼠粪状、深褐色小菌核。传播途径主要是苗床土壤和灌溉水,此外种籽、地下害虫、土壤线虫等也可传播。
2、猝倒病:病苗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呈水浸状浅黄绿色,很快变为黄褐色并缢缩呈线状,病苗很快倒伏死亡。病害严重时可造成烂种、烂芽。病苗先从苗床一点发生逐步向外扩张出现成片死亡。猝倒病由腐霉属真菌引起,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土中的病残体上。
苗期病害发生规律
除沤根是由于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外,其它几种病害都是由病原菌侵染所致。
苗期病害多是在幼苗的易感阶段遇上不良的气候,而苗床管理不善时发生。
(1)幼苗子叶期至真叶未展开之前属于幼苗的易感阶段。此时子叶中养份消耗完,新根尚未扎实,幼茎没有木栓化,独立生活能力弱,抗病力最差。遇到低温阴雨天,幼苗生长弱,病菌易侵入造成病害。
(2)新根生长与土壤性状、土温有直接关系。在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冷凉,灌水量过大时,苗床土温不易提高,低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
(3)管理不善是造成苗期病害的关键因素。如利用旧苗床土育苗,不进行土壤消毒,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播种过密未及时分苗,保温不好,通风换气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生长瘦弱。
苗期病害防治措施
苗期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栽培防病为主,结合施用药剂的综合防治措施。
(1)搞好苗床栽培管理 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增强抗病力。苗床应每年换用新的肥沃土壤,精细整地,施足优质腐熟肥,搞好防冻保温设施,最好采用地热线温床。采用(55-60℃)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药剂消毒种籽。播种密度不易过大,注意通风换气,调节苗床湿度,控制幼苗徒长。
(2)苗床消毒 旧苗床土一定要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如“多福合剂”,即多菌灵和福美双各一半混合后按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方法是先将药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取三分之一撒在床面做垫土,三分之二在播种后作为覆土使用,覆土后用塑料膜覆盖,保持苗床湿润,防止药害发生。除“多福合剂”外,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等,用法用量同前。
(3)苗病发生后的急救措施。由于措施不当苗床已发生病害时,应在苗床开始出现少数病株时,立即拔除病株,并对病区及其周围幼苗消毒,可撒上述药土,或喷洒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硫酸铜600-1000倍液,防止病害扩展。同时注意通风降湿。也可在病区撒石灰或草木灰杀菌防止蔓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