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辣椒病虫害怎么防治?
辣椒生产应从作物一病虫草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竞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采用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露地蔬菜全面应用杀虫灯融性诱剂,设施蔬菜全面应用防虫网、黏虫色板及夏季高温闷棚消毒等生态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选用抗病、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各地的主要病虫害各异,种植方式不同,选用抗病虫品种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种子消毒,可选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或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浸种后均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然后播种。用1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可防止枯萎病。
2.土壤及棚室消毒
棚室消毒,即在未种植作物前,对地面、棚顶、顶面、墙面等处,用硫黄熏蒸消毒,每100米s空间用硫黄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分成几堆,点燃熏蒸一夜。在夏季高温季节,深翻地25厘米,撒施500千克切碎的稻草或麦秸,加入100千克熟石灰,四周起垄,灌水后盖地膜,保持20天,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
3.幼苗期
育苗用无病苗床、苗土,培育无病壮苗,露地育苗苗床要盖防虫网,保护地育苗通风口要设防虫网,防止蚜虫、潜叶蝇、粉毛进入为害传毒,出苗后要撒干土或草木灰填缝。加强苗期温湿度管匿,改善和改进育苗条件和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床,施入的}机肥要充分腐熟,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育苗,出苗后尽可能少浇水,在连阴天也要注意揭去塑料覆盖,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5~7℃,夜间不低于15℃,逐步通风降湿,发现病株及时拔出销毁。在苗床内喷1~2次等量式波尔多液。苗期施用艾格里微生物肥,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和抗病毒病能力。
4.定植至结果期
选无病壮苗,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施足腐熟有机肥,定植后注意松土,及时追肥,促进根系发育。定植缓苗后,每10—15天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盖地膜可减轻前期发病。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决不可弃于田间或水渠内。及时铲除田边杂草、野菜。及时通风、降湿、降温,控制浇水,
不要大水漫灌,最好采用软管滴灌法,提倡适时灌水,按墒情浇水,减少灌水次数,田间出现零星病株后,要控水防病,棚室更应加强水分管理,务必降低湿度,通风透光,改进浇水方式,推行膜下渗灌或软管滴灌,应选择晴天的上午浇水,浇水后提温降湿。
一、辣椒炭疽病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2、发病规律
该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病残株或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再侵染。种子带病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高温多湿、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肥料不足发病加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辣椒品种间对炭疽病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应结合当地情况选择抗病高产品种;(2)育苗采用无病土或采用营养钵育苗,减少伤根。
(3)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力;(4)及时清除病果及残株、病叶,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物理防治:种子播前用55℃温水浸种消毒1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药剂防治:
(1)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发病后,每5-7天喷洒一次,可有效控制炭疽病。
(2)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波尔多液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2次波尔多液之间,喷一次600-1000倍氨基寡糖素水剂,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
(3)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喷1次4%农抗120瓜菜烟草专用型600倍液,连喷3-4次,防效可达95.6%。
(4)也可用其他微生物源杀菌剂,如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等有机种植范围内允许使用农药。
二、辣(甜)椒灰霉病
1、为害症状
可侵染幼苗及成株,幼苗染病时子叶变黄,而幼茎缢缩,病部易折断,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染病,叶片呈“V”字型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生有灰色霉状物。茎染病时,出现水浸状不规则条斑,逐渐变为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枝叶萎蔫死亡,潮湿时其上长有霉状物,状如枯萎病。花器或果实染病,呈水浸状,有时病部密生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借助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发育适温23℃,最高31℃,最低2℃。一般12月至来年5月连续湿度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大棚持续较高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春季连阴雨天气多的年份,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此外,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扩展。光照充足对该病蔓延有抑制作用。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用中抗灰霉病的品种;(2)作好棚室温、湿度调控工作,上午保持较高温度,使棚室薄膜内侧露水雾化,下午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夜间要适当提高温度,减轻或避免叶面结露。发病初期适当控水;(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
(1)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防治辣椒的灰霉病,使用方法参照辣椒炭疽病的防治;
(2)也可用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稀释喷雾、小檗碱等。
(3)2.1%丁香·芹酚(植物源农药)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升,隔7—10天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三、辣椒白粉病
1、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辣椒叶片,严重时嫩茎和果实也能受害,辣椒白粉病危害叶片时,可产生2种症状:一是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数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较小退绿斑,褪绿斑多呈现不规则症状,叶背出现稀疏霉层;褪绿斑向四周迅速扩展,导致叶面大部分褪绿,背面霉层增多,霉层白色,成丝状交织,二是叶面出现坏死斑,辣椒感病后叶面组织变黑坏死,且叶正、背面都可见;病斑呈浸润状延伸扩张,表现为黑褐色的水浸状坏死斑。该症状初期叶背不容易出现白色,霉层也较稀薄,发病严重的植株坏死斑覆盖整个叶面,严重阻碍光合作用。
2、发病规律
病菌可在温室内存活和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适温15~30℃,侵入和发病适温15~18℃。一般25~28℃和稍干燥条件下该病易流行。分生孢子萌发一定要有水滴存在。一般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露地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干旱时易流行。一直延续到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天气虽较干燥,但白粉病常猖獗发生,无论是管理粗放的地块,还是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块都很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地种植;
(3)注意控制温湿度,防止棚室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
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菌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都藏在叶片里面,等到产生繁殖体才伸出叶面。一旦发现病斑用药防治就困难了。因此,防治该病一定要早。可用哈茨木霉菌叶部型防治,当病害发生时,可将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稀释至300倍液兑水喷雾,每隔5-7天一次,喷3-4次,可有效控制白粉病。也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95%矿物油200倍液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