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西瓜、黄瓜和南瓜等瓜类的病毒病症状?有什么规律?
瓜类作为重要的蔬果之一,由于消费数量巨大,因此,每年都在我国有大面积的栽培。但瓜类在栽培期间,也是最容易受病毒病所侵染的作物之一,轻者植株出现生长不良;严重的还会引起叶片皱缩变形、植株矮化、生长停滞、导致枯萎及果型畸形,对产量和商品性都会造成重大影响,给咱瓜农朋友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瓜类病毒病的发生症状、特点等做详细了解,为我们防治瓜类病毒病打好基础。
一、瓜类病毒病的发病症状瓜类在感染病毒病后,在表现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的症状有:
叶片染病:叶片染病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嵌纹、皱缩、变形、黄化、坏死等病症,导致的后果就是植株发育不良,新叶皱缩黄化,展开困难,部分叶片呈现“翘尾”现象。果实染病:果实染病后出现畸形、开裂、变小、表面凹凸不平、色泽不均匀或有轮纹状病斑,失去商品价值。总结起来,有三个重要特征,变色、坏死、畸形,只要感染了病毒病,这三个症状至少有一个会出现。
二、瓜类病毒病的特点瓜类在感染了病毒病后,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感染病毒病,终生的病:病毒病是杀不死的,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所有的药剂都杀不死病毒病,只是对病毒起到了钝化的作用,因此,只要感染了病毒病,整个生育期都会携带病毒。活体传播,专性寄生:瓜类病毒病的传播只在活体之间进行,植株死亡了,病毒也就消失了;专性寄生说的是病毒病只在瓜类生长发育期间进行侵染。无病症但有病状:被病毒病感染的瓜类,不会出现病原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带毛、出现霉层、锈状物等,但是植株会出现变色、坏死、畸形等表现。有发病中心:瓜类作物在受到病毒病侵染时,不会突然之间大面积发生,先有发病中心,然后向周围逐渐扩散。这是判断病毒病的一个重要依据。三、瓜类病毒病的发病条件我们说的发病条件指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染,最核心的一点是抗逆性差的植株最容易得病毒病。
环境条件:病毒病要发作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干旱,而且是这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也就是说只高温不干旱和只干旱不高温,病毒病发生的都会太严重。自身条件:植株自身抗逆性差,如生长势弱的植株就比较容易得病毒病。缺锌:缺锌也是导致病毒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因为瓜类植株缺锌,会导致生长素的合成,而缺少生长素的植株抗逆性就会变差,这是核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防治瓜类的病毒病,核心是要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这就和近期的新冠病毒一样,抵抗力弱的人容易得病,而抵抗力强的人不容易得病。
四、瓜类病毒病的传播途径病毒病的传播主要有虫媒传播、机械传播和种子传播:
虫媒传播:指的是昆虫在刺吸病株的汁液时,将病毒保留在昆虫的唾液腺内,当昆虫再次刺吸健康植株时,就会将病毒传入健康的植株体内,目前主要的传播昆虫有蚜虫、蓟马、粉虱、飞虱等。机械传播:机械传播指的是我们在摘叶、整枝或整蔓时,以手或机械接触病株的汁液后,再逐一传播到健康的植株,导致病毒蔓延危害。种子、种苗传播:这个传播途径已经成为目前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如黄瓜的绿斑驳病毒病,大多都是种子或种苗带毒所导致的,定植后再借由虫媒传播,导致幼苗的畸形率提高,种植初期就感染病毒的几率增加,严重的会导致绝产。五、瓜类病毒病的防治由于病毒病目前只能钝化而不能杀死,因此,预防就变得非常重要,治疗是迫不得已,只能控制病势。
1、瓜类病毒病的预防
通过对瓜类病毒病的发病条件的了解,我们在实际的田间管理中,就可利用这一特点,创造不适宜病毒病的发病条件,从而降低病毒病的发作。
通过调节环境条件进行预防:前面我们提到,病毒病的发病必须具备高温干旱。因此,如果是棚室栽培我们可以调节气温来进行预防,如果是露地栽培,要尽量避免干旱情况的出现。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我们有经验的瓜农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感染病毒病的几率就低。因此,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是抗病毒的关键,这里面包括补锌,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种子、种苗预防:如果是自己育苗,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晒种和浸种处理。如果是从育苗场引进的种苗,引进后也要做消毒工作。药剂预防:种苗在定植后的12~20天,是病毒病药剂预防的最佳时间,因此,在定植后15天左右开始,就要进行喷药防治,推荐的药剂有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氨基酸寡糖素等。同时,我们结合喷药,还可以加入一些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有机水溶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15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2、瓜类病毒病的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病毒病,首先要做的是拔除植株并清理出园进行烧毁或深埋。同时,药剂师用药进行钝化,药剂推荐使用盐酸吗啉胍+含有植物源生长素的有机水溶肥进行叶面喷施,1天1次,连喷2~3次。病毒病发作后一定要在发病初期就要进行治疗,如果到了中期,打药基本无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病毒病的防治,核心的是预防和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而不是治疗,只要这两点做好了,病毒病基本就不会出现。
瓜类病毒病是近些年瓜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也直接影响着瓜类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不同瓜类的病毒病的发病规律都基本一致,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先来了解一下,瓜类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在我们瓜类作物的生产中,瓜类病毒病种类有很多种,但它们的发病规律基本一致。它们可以在宿根性杂草、蔬菜、花卉或灌木等上面进行越冬,有些还可隐藏在种子上,成为下次侵染的毒源。待条件适宜,这些病毒可通过蚜虫、叶蝉、白粉虱等媒介在田间进行传播,种子带毒的可通过种子直接侵染传播,有些还可通过农事劳作、大风等进行病毒传播。高温、干旱的天气,水肥缺乏,杂草丛生的环境有助于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再来了解一下,瓜类病毒病的症状瓜类感染病毒病后,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的地方。
其相同的特征是,瓜类感染病毒病初期,其叶片出现明脉,之后逐渐发展成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并出现凹凸不平的凸起,严重发病时瓜类叶片变得细小狭长、皱缩矮化,植株不结瓜或果实出现畸形。但是,不同瓜类感染病毒病后,其症状还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就以题主提到的西瓜、黄瓜、南瓜为例,进行介绍。
西瓜发生病毒病,主要分为花叶和蕨叶两类。花叶类型的,西瓜新叶会首先出现褪绿斑点,之后逐渐扩大呈斑驳花叶,叶面凹凸不平,变小畸形,植株的顶端出现短缩矮化特征,不结果或结果少且有褪绿病斑。蕨叶类型的表现出新叶狭长、皱缩畸形、花器出现不育现象,因此较难以坐果,即使形成果实也是畸形果,表面形成绿色不一致的相见病斑且有突起。黄瓜感染病毒,初期子叶会出现枯萎,幼叶出现绿色深浅不一的花叶。成株期发病,新叶黄绿,严重时叶片向上卷曲,植株下部的叶片逐渐发黄枯萎。黄瓜瓜条发病,表现出绿色深浅不一的斑块,瓜面凹凸不平。严重的植株,节间短缩,簇生小叶,不结瓜直至枯萎死亡。南瓜病毒病发病时叶面出现黄斑或花叶,严重时叶片凹凸不平,邹缩变形,一般新叶发病较重。严重者茎基部或顶叶出现扭曲矮缩,果实会出现褪绿症状。那么,瓜类病毒病该如何防治呢?在瓜类病毒病的防治上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如黄瓜品种津研7号,西瓜品种庆发12号,西葫芦品种天津25等对病毒病具有一定的抗性。播种前用60度温水进行浸种处理10分钟,之后移入冷水浸泡一天,之后再进行催芽待播。瓜类作物忌重茬连作,可与玉米、高粱进行间做,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为害。要提早育苗,在高温前进入瓜果盛期,可减轻病害的发展。夏季育苗用纱网与薄膜进行遮光,也可有效阻隔蚜虫等的传毒危害,也可有效阻隔病毒传播。还要加强瓜类作物的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瓜类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发病植株。前期发病初期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者焚烧。田间整枝等农事作业时应把健康植株与病株分别进行,先进行健康植株,再进行感病植株。田间及时防治蚜虫等为害,在其迁飞之前,及时用药防治,可喷施1500倍液的20%菊马乳油或4000倍液的2.5%功夫乳油。瓜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0倍液的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800倍液的1.5%植病灵乳剂进行防治,一般每周一次,需连续三至四次。总结,以上就是小编对问题“西瓜、黄瓜、南瓜等瓜类病毒病症状有什么规律?如何防治?”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到您。感谢阅读,我是三农参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