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种植大棚蔬菜,室内气温低、湿度,如何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爆发?
冬季低温寡照,如果管理不到位,大棚蔬菜就容易上灰霉、霜霉等病害,那么怎么去预防这类病害呢?
1、提高棚内温度
冬季温度低,棚内温度保持难度大,尤其是夜间温度更难保持,昼夜温差过大,造成作物出现冷害。
解决办法首先就是检查棚膜密封性,加厚保温被,保温被上加盖一层薄膜。然后可以挖防寒沟,沟内填充稻草等秸秆,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2、降低棚内湿度
棚内湿度是病害发生的根源,所以降低棚内湿度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要降低棚内湿度,除了放风排湿,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就是注意浇水问题,劲量采取滴灌,可以防止大水伤根,影响作物抗逆性。
另外可以采取膜下浇水,既可以防治水分蒸发造成棚内湿度大,又可以保持地温。浇水时一定要配合冲施微生物菌剂或者海藻类,可以生根,又可以增强作物抗逆性。
也可以在行间铺设秸秆或者稻壳,既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湿气。
3、提前做好预防
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内湿度,及时做好预防,可以提前喷洒微生物菌剂,既能防止作物被有害菌侵染,又可以增强作物抗逆性。
也可以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灰霉病可以用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氟啶胺等。霜霉病可以用氟吗啉、烯酰吗啉霜脲氰、氟吡菌胺霜霉威、氟噻唑吡乙铜等。
也可以在晚上用百菌清或者腐霉利烟剂熏棚,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所有病害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必要时可以用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相结合进行预防,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种好大棚菜,重点是协调好地温、湿度、光照、养分、品种等生长因子。而往往温度和湿度在大棚中是一对矛盾,特别是连续低温寡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灰霉病等病害流行。总得原则是减低土壤水分含量,适当通风,密切关注室内温度。
农村大棚韭菜发现蚜虫,如何防治蚜虫?
问题:农村大棚韭菜发现蚜虫,如何防治?
答案:韭菜露天种植发生蚜虫比较少,在大棚种植时,芽虫发生却非常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此就不必深究了,只谈怎样防治蚜虫的相关话题。
大棚种植韭菜,在播种前,应该对大棚内,清理干净农作物残留物以及杂物,并用吡虫啉等农药对大棚内环境和周边进行喷雾,减少寄生躲藏的害虫。在韭菜幼苗期发生蚜虫时,可以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1200倍溶液;在生长期可以使用辛硫磷800~1200倍溶液,或者使用10%吡虫啉粉剂4500~5500倍溶液,或者使用5%氯氰菊酯1400倍溶液叶面均匀喷雾,力争一次灭净,否则,第二次必须调换农药,按照常规用量的上限喷雾防治。
总之,大棚韭菜蚜虫要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并举,才能有效地防治。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蚜虫是温室大棚内最为常见的害虫,同时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而且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主要原因是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一年可以繁殖10~30代。因此恺易物联网小编整理了温室大棚蚜虫的防治的几个小妙招,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参考。
秒招一:采用粘虫黄板诱杀蚜虫
在地边或温室大棚里设置黄色板,方法是用0.33m2的塑料薄膜,涂成金黄色,再涂1层凡士林或机油,张架在高出地面0.5 m处,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妙招二:采用天敌进行防治
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蚜茧蜂、蚜小峰等80余种,可以引种、繁殖或释放,在田间有一定量的益虫情况下,不要盲目地施药,可以通过保护蚜虫天敌来控制蚜害,这也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所提倡的。
妙招三:采用银灰色塑料条避蚜虫
因为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强的趋避性,可在温室大棚内挂银灰色塑料条或铺银灰色地膜趋避蚜虫。此法对蚜虫迁飞传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
妙招四:采用蚜虫性信息素来诱杀
把蚜虫信息素(400毫升)滴入一棕色塑料瓶中,把瓶子悬挂在园中,在它的下方放置水盆,使诱来的蚜虫落水而死。
妙招五:采用草木灰液进行避蚜虫
用草木灰10千克,放入50千克清水中浸泡24小时后滤出,滤液中加入80%晶体敌百虫25克(也可不加),混匀后喷洒,可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害虫。每隔7~8天喷洒1次,连喷3次,效果不错。
妙招六:采用种子包衣剂进行防治蚜虫
可以用40%辛硫磷按种子量0.2%拌种,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兼治苗期红蜘蛛、蚜虫、灰飞虱等。
妙招七:采用药剂防治蚜虫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多种农药轮换交替使用,以延缓蚜虫抗药性的产生。如15%顺式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烟碱乳油等。
恺易物联网专注农业现代化服务,在智能大棚、水肥一体化、农业ERP、农业小程序、智慧农旅、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区域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农业各产业的现代化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欢迎咨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