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藏种青稞不种小麦?
亲,你知道吗?
我在拉萨居住的时候,特别喜欢一种地方小吃——
藏面。
藏面,跟武汉的热干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碱面,而且,都是先煮熟了放凉备用。
等到有人点了,就将面在滚水里兜一兜,堆在碗里,再浇上醇厚的牦牛肉、骨熬制的底汤,最后撒上一点牦牛肉丁和葱花。
一般藏族人,会加上一点拉萨特有的水调辣子,再来一小碟藏式酸萝卜。
我的香港师兄说,藏面的汤头堪比香港百年老字号的饭店!
那么,藏面的原料是什么呢?——一般人看它颜色微黄,便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青稞面做的。其实不是,黄色,是碱水的颜色。而藏面的原料,是西藏本地产的冬小麦。
小麦,一般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而西藏种植的小麦都是冬小麦,因为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
那么,为什么青稞成为了藏族人民的主食,而不是小麦呢?
——因为,青稞是高寒作物。
即使西藏种植有小麦,也大多在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藏南、藏东一带,而气候严寒、海拔高的其他藏区,作物生长就会遇到严峻考验。
然而,当海拔达到4200 米以上,所有现存的培植品种都无法成活,依然还有一部分品种的青稞,顽强地成长、抽穗扬花,为西藏人提供宝贵的食粮。这些品种里最突出的一种,就是岗巴县孔马乡的青稞,可在海拔4750 米生长。
不过,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藏族同胞的饮食结构也不知不觉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抽样调查和民族志研究均显示,藏族的小麦食用量正在不断增加,青稞食用量则随之下降。在许多藏族家庭中,往往只有老人依然喜食糌粑,成人和孩子大多更喜欢面条、包子等小麦食品。
在藏族生活中,青稞正在从三餐主食退居为早餐食物,而小麦则逐渐占据了正餐主食的位置。
拉萨北京路上的面馆
西藏大学的食堂,看得出主食是米饭。
拉萨的尼泊尔餐厅
至少在我的身边,我的拉萨藏族朋友午餐和晚餐,都是吃米饭或者面食的。甚至早饭,也变成了米面。
在当代城市藏族人的生活中,糌粑确实在主食中的占比比从前少多了。
其实青稞是小麦的近亲,非常适合高海拨种植,耐寒,产量低,好吃是其特征。千百年来藏族人祖先选育的品种,有句话大米,青稞便是小米。沿着318国道走进康定,昌都地段已有种植。不过这一带稀少,因为以耗牛,山羊为主的牧业生产。而青稞已被大米所取代,原因是政府的关怀。而青稞以烤洒材料了,青稞酒成藏族的代名词:青稞洒,雪莲花,虫草,藏羚羊。芒康上去进入类乌旗,丁青,巴青,沿河谷地散开。大量的青稞布满路旁,绿油油的绿裝。拉萨右右,山南,林芝,藏南皆有大量种植。而且内地大棚种菜早已登陆高原。祖辈们一生没有走完的路,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藏族同胞明天更美好。小麦生長不适合高原,这与它本身生长期有关。因为杨花周期早,而此时高原河谷未彻底解冻的原因。
无边的高原放开怀孢,我是一支温顺的绵羊。西藏地大物博,人烟稀少。青稞不需要太多的肥料,一次种
下种底肥即可。高原的土地不像内地多草木,茫茫的土壤杂草稀少。管理方便,抽水机从河水中抽取,浇灌着万亩稞田。平坦的河谷地,适合收割机收割。收割青稞,收割未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