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盆栽的市场大吗?
花卉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消费品,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特定文化含义并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特殊商品。花卉既不是日常生活必须品,人们离开它照样能生活;又不属文化艺术品,只有对些感兴趣的人士才产生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行,人们对花卉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近年来,我国花卉市场出现将向以下趋势发展:(1)花卉市场呈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镇)不断发展的态势。换句话说,在原有花卉市场(主要为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将产生更多的新市场(主要是中小城市高层)。(2)以集团消费为主向家庭消费为主转变,这已在沿海一些城市表现出来。(3) 花卉节假日消费的比重逐步降低,平时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最终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经常性消费项目。(4)花卉市场需求和供给越来越丰富多采,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市场格局,但大众消费市场仍然将是主体市场。(5) 由上述趋势决定,花卉市场的剧烈波动趋于平缓或有节律的起伏。花卉商品流(6) 通网络不断健全和完善,终将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生产一体化格局。 影响鲜花消费的因素在我国主要有居民收入、消费意识、社会集团购买力和社交礼仪需要等。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花卉需求量与居民收入和消费意识呈正相关关系。之所以包括集团购买力这一因素,是因为我国现实生活中和今后一定时期内的花卉市场发展中,集团消费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且集团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社交礼仪需要是消费意识具体化的一个方面,是目前影响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消费水平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仅占城市数据的5.6%、城市人口的37%、全国总人口的5.6%,但其花卉消费量却占全国消费总量的大部分(约为70%左右)。大城市人均鲜花消费量是中小城市的数倍,就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家庭消费意识上看,二者并无多少差距,为数不少的新兴中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大城市,但这些中小城市的均消费水平还是比大城市要低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交礼仪需求及社会团体“示范效应”的不同。显然,大城市居民比中小城市居民的社会圈子要大,社交礼仪活动更频繁、消费“示范效应”也更大。从中也可看出,占我国城市人口60%以上的中小城市及广大城镇大多还需要鲜切花消费的空白区,同时也是能在很短时间迅速开拓出来的潜在市场。现在问题是,生产和供给不足,运输受限,且在大城市需求尚未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就更有困难。否则,我国目前花卉市场有效需求量将比实际消费量估计大50%以上,即在目前花卉价格条件下的有效需求量应在10亿枝以上,而不是现在以产定销、以运定销状况下的7亿枝。 从市场发育阶段看,花卉市场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早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西、北欧花卉高消费国家大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属早期阶段,二战以后至80年代末期属成长期,从90年代开始,相继进入成熟期。我国目前花卉市场从总体上看处在早期阶段,表现为市场规模小、消费人数少、消费水平极低、发展潜力极大。上海、广州等地则处在由早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相应表现为市场供求两旺、消费水平较高,发展很快。 国内花卉消费市场的预测。目前国内外都不可能做到精确预测未来花卉消费需求量(原因主要在于花卉属需求弹性大的非生活必需品,影响花卉消费的经济收入,消费意识以及生产等因素都很难量化),国际上权威机构和有关专家大都是通过趋势分析作大概的预测。例如被普遍认为的世界花卉消费额2000 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的预测,就是在1993年1,000亿美元的基础上,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出来的。同样基于前面对花卉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国花卉消费额在1994年30亿元基础上,平均每年以12%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买盆栽美化家庭或作为礼品送人的,将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花卉盆栽的市场很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