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介绍?
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介绍?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是国家级专业从事特种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研究所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吉林省特产试验站,1957年定名为吉林省特产研究所,1959年毛皮动物研究部分归属中国农业科学院,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毛皮兽研究所,1981年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根据2018年4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特产所设有6个职能管理部门,10个研究室;在职职工504人。
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好考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非常难考。毕竟每年招聘人员有限,对招聘条件要求非常高。在网上查询2020年只招聘2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棉花专业科研机构和全国棉花科研中心,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郑州大学联合共建有郑州大学农学院;建设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14个国家级平台。
三、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考研科目?
农学考研政治(满分100)英语(满分100分)数学(一二三)(满分150分)2门专业课(或者数学+1门专业课)(满分均为150分)。
农学考研总分是:500分。
四、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介绍?
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专业研究所之一,也是蔬菜花卉学科国家级公益性专业研究机构。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蔬菜研究室。曾两次整制下放北京市,又两次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1987年更名为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围绕中国蔬菜、花卉产业和学科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创新重要的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全国重大科研协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编辑出版学术刊物。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科研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有试验农场6个,总面积79公顷;共有职工200余人,高级职称80人,研究员3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下设10个研究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
五、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大学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不是大学。
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6月,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现由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研究为核心的非营利科研机构、以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开发为核心的“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两大部分组成。
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上下班时间?
一般早上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下班
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怎么样?
感觉很一般,如果只是为了拿一个学位证,可以去,不过,还是建议要想好自己去了能学到些什么
八、中国农业科学院多大?
2018年1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农科院拥有34个直属研究所与9个共建研究所,组织架构包括:京内研究所、京外研究所、共建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农科院拥有34个直属研究所与9个共建研究所,全院科研人员5000多名,在校研究生规模近5000人;建成4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等科技创新平台。
九、中国农业科学院,级别?
您好!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副部级。
中国农业科学院简称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3月1日,直属于国家农业农村部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科?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4大门类,涵盖了15个一级学科,其中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授权点58个,其中包含2个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此外还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
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学院的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农学门类各学科专业以及其他门类中的涉农学科,如农学门类中的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蔬菜学、茶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预防兽医学等,以及理学门类中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学门类中的食品科学等专业都是我们的优势学科。这些学科大多依托于国家或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实力较强、导师水平较高、获奖成果也较多。近几年这些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比较多,属于学院比较热门的专业。
此外,学院院根据农业科技发展实际和学科建设需要,自主设置了一批特色学科,如: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作物信息科学、观赏园艺、农业区域发展、农业遥感、生物安全、动物信息科学、中兽医学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比较具有学院特色的学科专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