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代美术形式的启示?
史前社会的美术特征
首先,史前美术的表现对象主要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题材大多是鹿、马、狮子、野牛等,反映人的也是人们狩猎的场景,主题比较单一,如: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在侧洞的顶部画了18头野牛、三只母鹿、两匹野马和一只狼。野牛有卧、站、蜷缩、挣扎等各种姿势。画面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为细腻。北欧岩画虽然没有直接以动、植物为绘画对象,但仍离不开狩猎的场景,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是人在狩猎中的动作和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一种纯朴的协调,也反映出人们内心获得更多猎物的一种期望。
其次,史前美术的表现手法简单、粗糙,以线为主,更注重绘画对象的轮廓,不屑于对对象进行精确的描绘,变形也比较夸张。这主要是由于原始绘画者绘画的目的和审美标准与我们现代不同,他们的绘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猎物,甚至相信这样做能够产生震慑这些猎物的威力,画的太精细、太逼真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审美标准也力求一目了然,只要能感觉是、明白就可以了,这种自然、直接就是美。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比较单一,仅局限于红、褐、黑三种颜色,和现代绘画艺术比较显得单调、刻板,主要原因是因为原始绘画的工具简单,色彩原料加工原始所致,他们没有能力制造出更多的色彩。此外在绘画内容和雕塑的结构上采取了比较夸张的变形手法,更突出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欧洲国家出土的母神雕像,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一方面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女性在母系社会时期较高的社会地位。
再次,史前美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角度出发,而是想使它在实际的目的上能有用,往往有用是主要的艺术创作动机,审美只是满足欲望而已。这种功利性的表现方式就是巫术。在原始人眼里,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具有生命意义的拟人世界,在这里不存在一个死气沉沉、中立的自然界,人们所看到或感受到的一切,都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支配,被某种特殊的气氛所围绕,所以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控制这种力量,这就产生了巫术。原始绘画艺术正是巫术手段的一种表现,我们在那些画面上看到的野兽和化妆的野兽人物,清楚的反映了这一点。实际上至今还有一些未开化的原始部落。他们处于巫术的目的,在岩石上涂抹野兽的图像,他们仍然相信这样做会产生慑服这些猎物的威力。这可以说是原始社会巫术在当今的一种缩影。也正是这种绘画的巫术功能,使得史前美术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性和神秘的象征性。
最后,史前美术带有人与神在精神上沟通桥梁的色彩。人们把在渔猎生产中的获取品,进行加工打磨,将这些骨质、石质、木质的装饰品佩戴于人身,以此寄寓他们猎取猛兽、炫示威猛、驱凶辟邪的心理和愿望。他们还喜爱以光滑发亮的材料来作为装饰品,如洁白光亮的贝壳和兽牙是当时流行的装饰品。他们还将小石料和兽骨进行磨光,使之成为光洁美观的装饰品。而且还用染料使装饰品变得鲜艳美观,如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的贝质穿孔片饰上染有红色,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发现的石珠的表面也以赤铁矿染成红色。原始人对装饰品进行打磨染色,使其引人注日、更加美观。这可能包含着取悦异性的目的,可以认为是审美意识的萌芽。也许籍此寄托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的信仰,将装饰品染上血般的红色,从而注入超凡的生命,并以此来沟通神灵。此外,旧石器时代的装饰品主要为项练和耳坠是围绕着引人注目的人的头部来进行装饰的,不是首先装饰进行劳动操作的手、足部位。因此最早的装饰品功能与物质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也与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无关。他们佩戴这些装饰品,或为驱凶辟邪,或为炫示威猛,或为取悦异性,或为托佑神灵,都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