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百科 > 正文内容

魏晋南北朝园林代表人物?

2024-03-14 20:27:08农业百科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最频繁的大混乱时代,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在三百六十多年间,有三十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亡,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极为黑暗。

由于封建大帝国呈现分裂的局面,在思想领域,先前的儒家经学思想体系不再占据统治地位,社会思想比较自由,地方贵族庄园经济发达,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与皇家园林形成分庭抗礼的势头。

魏晋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想为玄学。代表人物为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他们主张不为礼法所束缚,顺应自然、逍遥自在、追求个性解放。

这一时期,士大夫阶层中流行隐逸思想。他们不愿意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或者不愿意为统治阶级效力,转变为隐士。他们中的一部分退隐山林,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从而寄情于自然之间,典型的隐士有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等。

在宗教方面,由于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颠沛流离,佛教迅速传播,被中国社会普遍所接受,寺院往往成为百姓的避难所,各地都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佛寺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山林之地。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产生于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起来。东晋初年,葛洪将儒家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大力宣扬炼丹、长寿的法术。因为名山大川往往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道观也大多建在风景胜地,取天地之精华。

在文化领域,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了田园诗和山水诗。

田园诗是以描述田园生活为主题的诗,是隐士回归田园生活后对其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表达了以朴素无华的田园生活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心理与精神追求,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归田园居》等。

山水诗是描写山水之景、抒发情怀的诗,体现了对自然山水风景的欣赏与向往。山水诗的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在其诗作中,自然山水不仅是审美和讴歌的对象,也是作为士大夫抒发情怀、表达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和操守的客观载体。

田园诗与山水诗都是士大夫创作的寄情于自然的文学体裁,与当时的隐士庄园在创造思想与手法上息息相关。

因为社会动乱、民族融合加深以及玄学的发展,原有的礼教束缚被打破,社会风气趋向自由化,这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这一时期出现了曹不兴、卫协、顾恺之等擅长表达精神气质、画风缜密的画家。

玄学的高度发展、隐逸思想的流行以及山水画论的发展,不断激发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热爱,促使园林营造活动从宫廷普及到民间,并对造园的风格与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解决了两汉时期园林艺术审美水平较低、园林定位模糊的问题,基本确立了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山水园为基本构架的总体发展方向。

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古典园林体系开始略具雏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ybk/9887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