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植牛粪蘑菇
一、怎么种植牛粪蘑菇
牛粪必须添加50%以上的稻草或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以及部分有机,无机辅料才可以种植蘑菇。工艺如下。配料-发酵-铺床-播种-培养-出菇-采收。
二、牛粪蘑菇怎样种植
用牛粪、稻草、人尿等堆积发酵。种植蘑菇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到书店买本书、盘看看
三、用牛粪怎样种植又孢菇
利用麦草牛粪栽培双孢菇技术
双孢菇又名蘑菇、白蘑菇、洋蘑菇。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市场上比较走俏。若用麦草、牛马粪做原料栽培双孢菇,投资少,效益高,有推广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建菇房。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坐北向南的地方建房。房宽2.4米(两床)或4.5米(三床),长度依地形而定,具体搭建方法与一般平菇塑料棚相同。为了提高栽培面积,两边挡土墙可适当加高,用木棍搭起简易床架,铺上玉米秸、苇箔等,可栽2~3层,层间距60厘米。
2.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酵。①备料。按100平方米需干麦草15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7.5千克、生石膏粉40千克、碳酸钙45千克、生石灰20千克备料。
②建堆。7月中下旬进行,建堆前2天应对麦草、牛粪预湿,湿度为:手握牛粪,指缝有4~5滴水;用手将麦草扭曲时,有水滴下。按南北向堆料,堆宽2.5米、长7~8米、高1.5米,共7层。第1层先在地上铺30厘米厚麦草,然后撒尿素(占总量的1/7),再撒上150千克牛粪,第2~7层麦草厚度为20厘米,牛粪铺2~6层,每层100千克,剩余全部盖在第7层,尿素每层用量同第1层。建堆后温度上升可达75℃,5~6天后堆温下降。
③翻堆。建堆7天后,第1次翻堆加生石灰15千克(剩余撒床面)。第2次加生石膏粉,堆宽缩小为1.5~2米,长度为7米,高度不变。第3次加过磷酸钙,如果料温超过60℃,隔1.5米设一排气孔。第4次加碳酸钙(总量的2/3)。第5次调酸碱度使pH值为7.2~8。
3.播种。菇料进房前1周,用1.2%硫酸铜或500倍多菌灵对菇房全面消毒。然后搬料进房,铺15~20厘米厚,待料温降至28℃以下,料内无氨味时播种。每平方米用1~1.5瓶菌种,先将用量的2/3均匀撒在料面上,用手抖动料面,使菌种下沉3~5厘米,再把剩余的菌种撒在料面上,用木棍轻轻拍平即可。
4.播种后的管理。①温湿度。播后3天内以保湿为主,菌丝生长适温20~25℃,相对湿度70%~75%。
②覆土。播种后13~15天左右(菌丝吃料2/3)进行覆土。土质以壤土或黏壤土为宜,每100平方米需3~3.5立方米。粗土粒径为1~1.5厘米,占2/3;细土粒径为0.3~0.5厘米,占1/3,混合后覆土用。土中加入剩余的碳酸钙和0.25千克敌敌畏,对水喷匀,拌匀,土粒湿度以搓得圆、捏得扁为准,然后用薄膜盖24小时。覆土时,料面土厚度为3~3.5厘米,要求一致。
③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前3天调节土壤湿度,使含水量达16%~18%,即粗土没有白心,搓得圆,捏得扁,无裂缝:细土捏扁时会裂开。覆土后半月左右,部分菌丝变粗,形成豌豆大小子实体时及时喷结菇水,一般1~1.5千克/平方米(根据菌料而定),分2天进行,每天喷3~4次,然后通风1~1.5小时。6天后子实体长至黄豆大小时再喷1次出菇水,一般0.25~0.5千克/平方米。10天后按出菇量喷水,多菇多喷,少菇少喷,喷后通风30分钟。覆土半月后,子实体生长适温13~18℃,相对湿度90%左右。
④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当菇盖长至2~4厘米,未开伞前采收。本潮菇结束后,及时清除菇料面上的死菇及残留菇根,用粗细土补平孔洞,重喷1次水,等待下潮出菇。
⑤越冬及春季管理。菇棚越冬要加固,防备大雪压塌。对菇床进行 1次松土,增盖1厘米新细土。翌年惊蛰前,检查料内含水量,每平方米撒50克草木灰,喷水润湿。惊蛰后3天内喷洒1000倍敌敌畏,并在通风处挂上敌敌畏药物布条防止虫害发生。气温回升后的管理与秋季覆土的管理相同,采收至6月份结束。
四、牛粪养蘑菇是怎样做的?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栽培配方(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
配方一:麦秸(稻草)1500千克、干牛(马)粪1500千克、尿素20千克、豆饼5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石膏粉40千克、碳酸钙30千克、硫酸铵15千克。料的pH值8.0。
配方二:麦秸(稻草)2250千克、干鸡粪750千克、尿素17.5千克、饼肥7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碳酸钙40千克、硫酸铵15千克。料的pH值8.0。
配方三:玉米秸1500千克、干牛粪1500千克、尿素25千克、棉籽壳300千克、磷肥40千克、石膏60千克、石灰50千克。料的pH值8.0。
(二)栽培技术
1、发酵料堆制(略)
2、培养料进棚铺床
(1)入棚前的工作
①地床翻新,阳光曝晒,整平地床(中间呈拱状),提前3天喷3%~5%石灰水(或先撒一层石灰粉,再用清水喷湿与地湿接通);喷一次0.5%敌敌畏(或敌百虫),严防在地湿如泥时进行铺料。
②地铺玉米秸(不铺也可):为了增加透气性,加快发菌速度,降低土层的降温影响,可以在地床上铺一层(1~2根厚)玉米秸。发霉的玉米秸不用,扒去叶子,长度和地床宽度一致,先用5%石灰水浸泡24小时(浸泡时加入0.2%克霉灵),捞出沥去表面水,稍晒干。玉米秸铺好后撒一层石灰粉,以防霉变,也可在床面纵横挖沟,增加透气性。
③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的棚用硫磺4斤,加1-2斤干燥松木屑,混合均匀,销泼点酒精,点火即然,熏蒸消毒。为了除虫,也可在里边加0.5斤敌敌畏一起熏蒸,密封24小时后开窗通风换气。空棚消毒应比进棚时间早一天,药品应分2-3处点燃熏蒸,以便于扩散各个角落。
(2)培养料入棚
①入棚时间在清晨较好,因为天气不太热,速度要快。刮大风、下雨时不要入棚。
②入棚铺床:底下先铺一层约3-5厘米厚的发酵长麦秸料,然后把麦秸和粪料的混合料均匀的铺在上面,料厚20厘米左右,中间稍拱,稍微平整,不可压实,料的厚薄应基本一致。
(3)实棚消毒
铺完料后,菇棚内外打扫干净,无用之物搬出菇棚外,关闭门窗和通气孔,每100平方米用甲醛4斤,高锰酸钾2斤,分放在3-5个容器中进行熏蒸消毒。先从里边开始,边倒入甲醛,边放入已用卫生纸包好的高锰酸钾,一边后撤,最后密封棚门,消毒24小时。在操作方法上,也可先放入高锰酸钾,再放入备好的甲醛,由于甲醛遇上高锰酸钾后,化学反应相当快,随即便可放出甲醛,所以都应事先称好、量好。消毒后,打开门窗和通气孔,进行通风换气至棚内无甲醛氨臭味,待测定料温无回升并稳定在28℃以下时(约需3天左右)便播种。
3、播种
(1)播种时间
播种时最好避开高温天气。如是阴天可整天播种,不要拖延时间,尽快播完。若是晴热天,最好安排下午4-5点种开始播种,争取当天播种完毕。
播种时,以棚温在22℃-25℃、料温在24℃-26℃为宜,最高不超过28℃,播种后应每天检查料温,以防高温烧死菌种。为便于检查,空间挂一般温度计即可,而料内最好插入医用体温表,以防读错。
(2)播种日期
平原地区播种日期一般在9月10日至9月30日,气温低时应提前、高时延后,料层薄者应提前,厚者应延后。因为在不增加增温设备的情况下很难跨过冬季,所以有条件的农户,最好加上增温设备,以便冬季出菇。实践证明,适当提早播种,利于提高产量。
(3)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整理料面:料层厚薄不均,料面高低不平,是造成发菌程度不一,从而造成串土速度不一,直至出菇不匀的首要原因。所以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料层整理,达到厚薄一致,“料不平”、“土找平”的懒法必须防止。
②检查料中有无氨气和螨类:氨气杀菌,螨虫吃菌,这是播种前必须除掉的两大祸害。一般来说,除虫螨从堆料三翻就开始除治,万万不可等到播种前才想起,因为它既带来了操作麻烦,又延误了播种时机。
检查氨气:用pH5.5-9的精密试纸,放在随时挖的料坑空间,周围不得碰到培养料。若pH值超过8表明有氨存在,可喷洒2%甲醛除之;若pH值大于9,表明氨重,绝对不行,可按每一百平方米洒50~80斤过磷酸钙细粉,再重新翻料整平料面,消除氨气,因为氨多必伤菌,也易长鬼伞,必须消除。
检查螨类:可用薄膜铺放在一处料面上,经过1小时左右,检查薄膜上是否附有螨虫。如果发现有,可喷洒1000倍的除虫菊酯或3000~5000倍的氯氰菊酯,密封24小时。严重时应采用磷化铝熏蒸,多层床架棚可按每平方米用1片,因产剧毒,严防密封不好而漏气,严禁在家院菇棚使用,严禁未散完气而进菇棚操作,散气24小时后才可入棚。
③菌种准备:将菌种瓶的外部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3%漂白粉或0.1%克霉灵)反复擦洗干净,并在其浸湿棉塞后,用镊子拔出。然后把瓶子打破,小心地去掉玻璃渣。先去掉上部盖料层,再将菌种捏碎,不能揉搓,切不可捏成单个麦粒,也不可损伤麦粒上的表皮菌丝。然后放入已消毒过的脸盆中,用时轻轻抓出。
(4)播种方法
播种时,菌种量的计算是每平方米1.5瓶,若九月下旬播种应2-3瓶。适当增加播种量,发菌快,不污染,出菇早,产量高。先将菌种的三分之二散播在料面上,一定要均匀,要用铁叉或竹尖轻轻抖动培养料,使麦粒菌种落入3~5厘米厚的料层中(相当于表层混播),把余下的另三分之一菌种散播在料面上,用木板轻轻拍动,使菌种紧贴料面,不能让菌种架空。在靠近门帘及通风口等容易干的地方盖上报纸(预先用0.5%甲醛喷湿)或地膜,以防料干。料稍干者,可用地膜覆盖3~5天,萌发定植后揭掉。
播种后轻轻压实(合成料要压实一些),既使菌种和料接触紧密,又要透气保湿。料湿轻压,料稍干者可适度重压(最好事先喷0.5%石灰水补湿),晚期播种的,要适度重压,以便保湿、保温。
播种量大小与产量有关。一般不超过三瓶,不少于一瓶。播种量大的应适当播到下层去(国外全是混播,因为都用标准的二次发酵),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料层的混播;万万不可集中在表面,以防止产生密菇、球菌和死菇。
增加播种量,再加上混播,可提高产量。因麦粒本身就是营养源,这也符合国外覆土前菌料层补养的原理。再者,发菌也快,覆土、出菇也早,可延长出菇期,从而增加了产量。
4、播种后的发菌管理
播种后2~3天内,菇棚(房)内以保湿为主,微量透风为辅,切不可一点不透风,门窗、透气孔等可半开半掩,少开多掩,通风孔可挂草帘或堵上,做到保湿又透气。紧闭门窗,密不透气容易造成高温高湿而诱发杂菌。棚温以22℃~24℃为宜,料温24℃~26℃为好,尽快使菌种萌发,又要严防菌种及料面干燥。
播种后4~6天,菌丝已开始长入培养料,应以换气为主,小通风为辅,适当增加通风量,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止杂菌滋生。同时要检查菌种成活情况(若有的没成活可补播)和床面杂菌情况。发现毛霉要加大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控制发展;发现有绿霉点,可在霉点上摊由石灰、粘土和漂白粉三合一的泥糊,控制其蔓延和传播。为了防止杂菌滋生,播种三天后,可在空中喷洒0.1%克霉灵或0.5%甲醛溶液。
播种后7~12天为发菌旺盛期,应以小通风为主,大通风为辅,促使菌丝快速纵横生长,发足发壮菌丝。若生长不快,可用铁叉适当撬料,增加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
当菌丝生长到料层二分之一时,一般进行撬料,以加快发菌速度。
播种后12~20天为培养料发菌后期,当菌丝长到料层三分之二时,要及时覆土。“覆土晚一天,出菇晚十天”,菇农谚语不能不信。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料层菌丝没有发好就急忙覆土,虽然出菇早,但产量却不高,故此,适时覆土最重要。
5、覆土
(1)覆土前的准备工作
①覆土材料的准备:覆土性状直接关系到产量高低、菇质优劣和调节水难易,务必不可草率从事。国外多用泥炭土,保持透气,持水力强,是蘑菇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据实践经验,砂土、胶泥土、河堤土、贫瘠土、盐碱土均不能用。应选择小麦能高产的水浇地的麦田土,或其他作物农田土;也可选用农村菜地土和一般麦田土的等份混合土;也可选用野外不沙、不胶粘的偏黑色坑泥土(没污染)和麦田土的混合土。在取土时,应取15~20cm以下的半活性半生的土,过深的土太贫瘠。表层土由于杂菌多、虫害多,草籽多也不宜用;含盐量超过0.4%的盐碱土也不宜用。如果有条件可以添加20%~30%泥炭或10%粉煤灰。目前为了增加土质的保水性、透气性、肥效性,经常添加3%左右的发酵料(粉碎成屑状)或麦糠。土质以粘壤土为好。粗土以沙性壤土为好。
播种以后,应立即开始准备,不可拖延。每一百平方米栽培面积应准备3~4m3,若覆土3.5cm,则应准备3.5 m3,另外0.5立方作为补菇穴用。按4立方米准备,可在其中加入过磷酸钙30斤,碳酸钙30斤,石膏粉10斤,石灰粉30斤,干发酵料的粗碎料(下种时剩余一小部分,晒干,粗粉碎)150斤。土料应过九目筛。上述配方我们称之为混合土,使用前先用3%甲醛80斤和1%的敌敌畏溶液80斤进行消毒,杀虫,边翻边喷,然后覆膜消毒24小时,揭膜后,每1~2天翻一次,共翻3次,以便去除药味,然后在播种1天后,把混合土堆成长形堆,中间开一沟槽,加水润透,任其自然浸润,待到外部显湿印为好。然后周围喷一些敌敌畏,盖上薄膜,等待覆土。覆土时,混合土水分应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pH7.5为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