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百科 > 正文内容

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2023-08-09 07:06:32农业百科

一、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齐民要术》全书20余万字,共十卷,“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事,靡不毕书”。其中,饮食部分主要集中在七、八、九、十四卷中。卷七、卷八专记食谱,包括各种菜肴和食品的烹调方法。书内所记烹调基本技术近30种,如[鱼乍](腌鱼、腌肉),酱(肉酱、梅酱),菹(泡菜),羹,汤,[月霍](炖肉),蒸,煮,炒,炙,奥(走油肉),糟,煎,蜜,拌,炸,烧,醇,冻等。对烹调的记述,大致包括选料要求,刀工处理,调味用料,火力水候,烹调要领及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这一体例对后世烹饪论著有很大影响。《齐民要术》也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二、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533年-53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创业史第一部主要内容概括?

清晨,当梁三老汉出去拾粪时,生宝偷偷溜出去了。梁三老汉知道后,在秀兰的烦心事下,与老伴干起仗来,老伴开始还安慰,但当梁三提到二十年前的心酸事时,老伴忍不住哭了。邻居来劝架,老汉不听。老汉散心随鞭炮声来到富裕中农郭世富新盖的瓦房。看见富农姚士杰以及共产党员郭振山,两个仇人轮流做客。郭二老汉同梁三老汉谈心。“水嘴”孙志明羞辱老汉,并告诉他梁生宝定的生产计划。老汉气急败坏地走了,人们则讨论着梁生宝会碰壁。

  秀兰同改霞一同放学,改霞说出秀兰的心事,两个女学生吵闹着,最后约定不说出秘密。秀兰的未婚夫杨明山在战场上,而改霞则是千方百计托到解除婚约。她想和一个思想上进的青年成侣十分慎重地选伴,却总被人误解。来到秀兰家门口,郭振山与改霞一同回家。改霞心慕生宝,但郭振山却又告诉她工厂会用人。郭振山不赞同她和生宝,改霞开始改变主意。

四、亚洲农业概括?

亚洲农业概况迅速发展也反映在世界粮食贸易态势上。1980年亚洲谷物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5%,1 990年上升到6.9%,2001年又提高到14.0%。

肉类和水产品的产量也布显著增长。总之,绝大多数农产品的增长速度都快于世界平均。

虽然亚洲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各大洲之首,但因人口数量庞大,主要农产品除稻谷、瓜菜、麻类和水产品等少数产品外,大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

由于亚洲经济基础薄弱,传统农业的比重较大,迄今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与营养不良人口,以南亚最多,东南亚部分国家和中国中而部也有相当数量。 

五、梵高传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卷 博里纳日】梵高做牧师,传教士,最终确定绘画理想的经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学拉丁文、希腊文,读圣经,在于曼德斯相处得一年里,确定了自己做传教士的理想;

于是去福音传道学校,最终被分配到以挖煤为生的瓦姆镇,在这里,梵高饱受饥饿、寒冷和孤独,帮助这里的人们,但最终却受福音传道学校否认;无力改变博里纳日人的悲苦生活,使梵高失去了上帝,失去了自我;浑浑噩噩中,梵高爱上了素描,找到了做艺术家的信念。

六、农业百科全书排名?

1、《氾胜之书》

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氾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2、《齐民要术》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农书》

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

4、《农政全书》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七、农业起源内容概括?

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那段时间里也许有什么特殊的事情逼迫着人类向着农业转变,可能是猎物减少。无论如何,最后这种人口的增长反过来刺激人们发展农业。因此进入这一进程之后,农业化几乎是不可逆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农业在各地几乎是独立发生的。在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7500年的中东发展了大麦、小麦、绵羊、牛和猪,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北部发展了稻、黍、高粱、桑、麻、豚鼠和鸡,公元前7000年的中美洲发展了玉米、蚕豆、苋菜、南瓜和火鸡,公元前3500年的安第斯山脉发展了羊驼、美洲鸵和马铃薯。在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完成了农业的转变。

放牧的古埃及人

由于早期农业生产率不高,人口的增长逼迫这些人向外迁徙,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进入食物采集者的领地,或驱逐或通婚,与当地人逐渐融合,同时带入了农业技术和农作物。食物采集者和狩猎人口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早期农业就这样逐渐推广到了世界各地。但就像我们的祖先一直会定期开展围猎活动一样,我们一直不拘于只靠农业生活,当食物来源足够丰富,我们会去进行打猎或者采集,作为农业产品的一个补充。

参差荇菜

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具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开始借用风力,水力。同时为了照顾驯化的动植物,人类不得不选择定居这一生活方式,抛弃旧石器时代流浪团体的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类可以拥有更丰富的生产资料,最终人们也步入了新石器时代,完成了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八、明朝的农业概括?

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

除传统的稻、麦、稷、菽外,又引进了玉米及甘薯。经济作物中,明万历年间又传入烟草。从南而北,传播甚速,种者日众。

第二,扩大了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地域及种植面积

明初明令规定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太祖令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此令推行,收效至显。棉花种植地域及面积扩展尤速,产量大增。江南及关中植棉尤为普及,并涌现出一批植棉专业农户,闽、广一带甘蔗种植发展也快,几与稻田相匹,不仅出现专业户,甚全还有改稻田为蔗田之举。

第三,各地果品、蔬菜及药物种植有进一步发展

各地果品、蔬菜品种增多,种植面更广,并出现专业经营的果农和菜农。例如太湖山民,大多以桔柚等果品为生,实属专业之果农。江南蔬菜达数十种,且有一套储藏技术,种植均为专业经营之菜农。药物种植在明代也有较大发展,由药农专司其职,从李时珍之《本草纲目》,即可了解其时药物种植之发展水平。

第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除传统农具外,明代又出现改进了的新农具。例如除芦苇、蒿莱等开垦荒地的“锢刀”,改进的“粪耧”、“推镰”以及“耘荡”等,既省劳力,又可提高工效。水利工具已普遍使用人力及畜力之筒车、翻车、拨车等,而且又进一步利用自然能,如以风力为动力之“帆车”,以水力为动力之“天车”等,用来车水灌田。这些工具对发展当时农业生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各种农作物产量

明人继承了深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并加以革新和发展,从而形成一套从整地、施肥、选种、播种,以至中耕和田间管理等的耕作方法,以提高耕作技术水平。除水稻外、麦等的种植技术有所提高。玉米、豆、甘薯等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发展。明代种棉技术较之元代又发展了一大步,深耕细作水平大为提高。其他经济作物技术亦大有改进。总之,明代农作技术实渐登上封建社会农业技术的发展高峰,故各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增产,更为发展手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人重视发展农业技术,有关著述亦多,《农政全书》更是一代巨著,从此书即可看出有明一代农业科技的高度水平。

第六,农田水利建设较元代又有更大的发展

明人重视水利建设,不仅建设数量剧增,分布的范围也广。其中以浙江居首位,达四百八十处之多。广东次之,达三百零二处。在二百处以上有江西、江苏、福建、河北等省,西南边陲之云南亦达一百一十处。其余各省或多或少均有建设。从水利建设数量及分布状况。亦可窥知明代农业在广度及深度上的发展梗概。

从上述几个主要方面看,明代农业确实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的大发展,为明代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明代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更高成就,显然与农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九、我国农业特点。(概括)?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概括为三点:

一、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

二、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三、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是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中向前发展的。

十、明朝是农业概括?

明朝农业特点总结如下:

1.粮食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江浙一带稻米的产量,随着玉米传到内陆,玉米产量比麦类产量高,产量大幅度增加。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随着明朝鼓励种植,棉花,甘蔗的面积得到推广,尤其广东达到顶峰。以及后来传到中国的烟草,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

3桑蚕业的兴盛。

当时江浙一带种桑养蚕已成为农民生产项目。

经济作物面积到扩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ybk/9880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