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百科 > 正文内容

嘉祥县鹌鹑养殖场(山东济宁鹌鹑养殖场)

2023-07-23 16:01:00农业百科1

1. 山东济宁鹌鹑养殖场

1、芙蓉街状元米线

其实品尝芙蓉街美食的人大多是外地游客,因为芙蓉街在知名的泉城路上,所以每次人流众多。要说小编吃过芙蓉街美食最难忘的可能就是进入街区几十米路口的状元米线了。其实这里的状元米线类似我们常说的云南米线,它把鸡肉、鹌鹑蛋和几个小菜分为好几小碟,等着热的米线汤端上后,就把肉类、蛋类等按照易熟度依次倒入米线汤碗中,最后放入成碗的米线,这里的米线爽滑Q弹,带着米香味,与浓郁的汤汁搭配,回味不穷,食量大的还可再加一碗米线。

2、小青岛米线

大观园是济南老的商埠区域,这里也深藏着很多不起眼的美食,其中有一家叫小青岛米线的大家可能都知道。这里的米线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米线,它这类米线在小编看来是米线比较兴盛时期的大部分店面的做法,它的优点在于每碗里都有煮熟的鸡肉丁块和略带酱油的汤料,外加酸酸的泡菜和几片香菜,有肉的香味,又有点吃冷面的酸爽,加上周边的手抓饼或者烤串,也是中午的一顿超级美食了,而且价格不贵,唯独就是其用的米线或朝鲜面比较廉价,入嘴没有粮食的香味。

3、宝玉米线

在西市场和万达商圈,大家都能看到宝玉米线的名字,宝玉米线曾经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在济南人民商场商圈的一家米线店,现在振华商厦的后面。当时宝玉米线以它的酸甜味道征服了小编的心,加上魏家庄街头的牛肉烧饼,再来一瓶绿茶,那时一顿饭20元,吃完以后格外舒坦。

现在市面上的宝玉,已经不是上世纪的宝玉米线,虽然做法味道都很相似,但是吃过以前的宝玉米线的都知道,它的泡菜和肉酱没有了以前的味道。宝玉米线的精髓就在于它勾芡的肉酱,黏糊的肉酱香味与汤合二为一,入口还有一丝酱的甜甜味道,再加泡菜的酸酸清脆,非常解腻。宝玉米线小编吃的最多的是他的朝鲜面,因为感觉面比米线要干净一点。(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当然醋和辣椒是不可或缺的,有一次小编和朋友俩人吃面,倒了老板的一瓶醋,再放上辣椒油,这碗面就融汇了酸、甜、辣、香四个味道,真是要把汤都喝掉的美食,每次吃饭都大汗淋漓。当时最大的就餐缺点就是环境比较差,感觉卫生程度不达标。现在的宝玉米线可能更卫生干净,但是没有了当时用心的味道。

初期宝玉米线老板好像是个济宁人,后来人民商场拆迁后他也搬到了大观园美食街上,他很任性,家里有事经常不来,小编就留下了老板的小灵通号,再到后来几年就联系不上了。直到1年前,听朋友说他在无影山开了一家店,名叫壹米一面,至今没有去吃,喜欢吃米线的朋友可以去找找这个地方。

4、重庆殷记米线面

他家的米线是最近点外卖才发现的,其实吃过前面几种的米线或面的时候,小编我挺排斥这类型的食品,但是这家重庆殷记米线面有一种格外的香气!他的泡菜和汤面的结合比较不错,里面的豆皮非常有味道,它不同前几类都有肉的配料,这里面唯一的荤头就是那颗鹌鹑蛋,海带的鲜味让这个米线有自己独到的味道。我吃的店在山师东路,网上也能搜到很多连锁店的,但是唯一感觉就是外卖比店里面更好吃,小编也不知道为什么?

5、济南老贵州米线

这家老贵州米线很容易被人遗忘,它也是在西市场商圈,门头很不起眼,但很多人吃过。它的特点是鸡肉比较多,吃起来特别过瘾,但是米线量不大,可再加米线,肉也可以是花钱再加的。

2. 山东养鹌鹑的基地在哪里

我是寿光的,我就是个养殖户,蛋是批发的,最贵五块四一斤,最后鸟也全部收走了,毛都没剩下,一块四一只,我们这里有很多养殖户,苗有专门提供的。

3. 山东济宁鹌鹑养殖场电话

嘉祥小尾寒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嘉祥小尾寒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嘉祥小尾寒羊是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特产。嘉祥县是小尾寒羊的国家育种基地县。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特性。嘉祥小尾寒羊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 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和"银子"。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因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其数量目前已达200万只以上。

  嘉祥县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的国家育种基地县,全县年存栏鲁西黄牛20万头,肉鸽60万只 ,鹌鹑1600万只,生猪存栏16万头,羊存栏60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万吨,禽蛋产量 3万吨,牛奶产量560吨,水产品量8000吨,全年畜牧业产值4.2亿元。

  2013年,嘉祥县小尾寒羊养殖协会申报的“嘉祥小尾寒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嘉祥小尾寒羊产地范围包括嘉祥县所辖的15个乡镇(街道),位于东经116°6′—116°27′,北纬35°11′—35°38′之间。嘉祥县位于鲁西南,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之西,京杭大县境京杭大运河贯穿县境。地处黄泛冲积平原的边缘,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较南高5米,西较东高3—4米,大体可分为两种地形,六个地貌类型。(1)低山丘陵。占全面积的12.21%,主要分布在南部,大小120多个山头,多是东北——西南走向,海拔一般在80—200米,可分为荒山坡岭、近山阶地、山前倾斜平原。(2)黄泛冲击平原。占全面积的87.79%,遍布全县各乡镇,除山丘外,均受历代黄河泛滥冲击的影响,形成复杂的地貌类型,可分为微斜平地、缓平坡地、洼地。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嘉祥小尾寒羊被毛全身白色,异质,有少量干死毛,少数个体头部有色斑。按照不同的被毛类型可分为裘皮型、细毛型和粗毛型三类。嘉祥小尾寒羊体型结构匀称,侧视略成正方形;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扇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超过飞节;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雄壮,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清秀,头小,颈细长,有小角或角根。 2、内在品质指标:羊肉肉质细嫩,膻味小,肌肉呈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肌纤维致密,有韧性,富有弹性,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切面湿润,不粘手,具有羊肉固有风味,无异味,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有羊肉固有的香味。蛋白质含量19.2-20.1g/100g,氨基酸含量17.00-17.68g/100g,胆固醇含量低,53.2-54.0mg/100g;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标准和《无公害畜禽加工用水》(NY5028-2001)的标准,铅、砷、铬、镉、六六六等经检验符合国家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

4. 山东嘉祥鹌鹑大型养殖场

大西街: 东起城内中心四牌楼,西至西门外魏都大道,长881米{至城门口860米}。明景泰年间,在帅府街南口,院巷北口中间,建钟楼,遂将该街分段称名。四牌楼至钟楼,名“大西街”,钟楼至二府巷南口,称“钟楼西街”,再往西,称西门街。钟楼1953年拆除。驻街单位:云冈饭店,大同饭店,供销社,副食商场,华严饭店,五交化商场,百货三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五一菜场,平城药店,东风商场等。

 师校街: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北,东起大皮巷,西至西箭道,南抵大西街,为“┬”字形走向,长309米。清代曾驻大同府署,名“府尹道”。民国初府署旧址设山西省第三师范学校,遂以师范学校之简称,名为“师校街”。

司令部街: 位于大北街中段西侧,大同警备区门前,东起大北街中段路西,西至大皮巷,长478米。是城区古老街道之一,明清时,总镇署设于此街。1913年张汉杰任晋北镇守使,司令部设于总镇署旧址,故名“司令部街”。该街东段原有火神庙,称“火神庙街”;西段有龙王庙,庙之南北各有一小巷,分称“北龙王庙巷”和“南龙王庙巷”,75年6月,合称“司令部街”。司令部街: 驻有城区十四小学,城内邮电支局,人民旅社,大同日报社印刷厂,职工俱乐部,大同警备区,军人俱乐部等单位。

火神庙街: 东起大北街中段路西,西至司令部街。该街东段原有“火神庙”。故名。该庙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建,是大同灶王爷的总庙,每到腊月二十三,前来供奉的人络绎不绝。

 大皮巷: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北,北起户部角南口,南达大西街,长341.9米。是城区古老街道之一,相传此间曾住皮姓进士,分住两处。后来居民增多,逐渐形成两巷,遂以姓氏取名为大,小皮巷。大皮巷: 驻城区人民医院。

兰池: 位于大西街东段路北,北起司令部街,南至大西街,呈不规则“人”字形走向,长357米。此街原为圪洞,公元1913年,原晋北镇守使张汉杰,改建花园,种植芝兰等花草,后来逐渐形成街道,遂命名“兰池”。

帅府街: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北,北起司令部街,南至大西街,长345米。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北口(今司令部街)设“总镇署”,当时亦称“帅府”。因该街在帅府门前而得名。帅府街: 驻有城区人大常委会,城区政协委员会,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城区十四小学分校等单位。

乱衙门街: 青年宫附近,后并入小皮巷。相传,此处为明代五将之一的参将衙门。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同总兵姜镶叛清,清帅贝勒博洛攻入大同,捣毁参将衙门,斩城五尺。好端端的一个衙门府,一时成了乱摊子。后杂耍艺人常常摆摊于此,后逐称“乱衙门”。

大墙后街: 位于大北街路西,东起大北街中段西侧,西至大十字东街,长424.6米。据《大同县志》载:“总镇署在大北街之西,建于明永乐七年”。当时民间称“总镇署”为“大人衙门”。该街在“总镇署”北墙后,故名。大墙后街: 驻有市妇幼医院。

西大场面: 位于大墙后街西端路北,南起大墙后街,西至石头巷中段东侧,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31米。该街原为明代大同总镇游击衙门之一部分,因遭清兵破坏成坑,后被农民填平改作场面,因位于城西北隅,遂取名“西大场面”。

大十字东街: 位于大墙后街之西,东起大墙后街西口,西至大十字西街,长254.4米。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原明末降将大同总兵姜镶叛变,请帅贝勒博洛率兵进剿,姜固守顽抗,在西北角城墙上最高之乾楼(又名镇楼)内设中军帐,在该街十字处集结军队,并部署“十字阵”,此街为十字之东,故名。大十字东街: 驻有城区第六小学。

大十字西街: 位于大十字东街之西,东起大十字东街,西至新建北路,长367米。

大十字南街: 位于西坡南街之北。北起大十字北街南口,南至西坡南街,长172米。

大十字北街: 位于大十字南街之北,北起西菜园街,南至大十字南街,长197米。

  炸弹营: 位于石头巷北端,东起新营后街,西至石头巷,长50米。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在此建立储存弹药营地,称“炸弹营”,得名。

大井街: 位于西门大巷路西,东起西门大巷,西至朝阳寺前街,长90米。明初,该街东口路北有一大水井(已填),故名。

西门大巷: 位于大西街西段路北,北起西坡南街,南抵大西街,长135米。

豆芽菜巷: 大西街东端路北。并入大西街。很细的一条小巷,扭曲不直,故名“豆芽菜巷”。

 西箭道: 位于二府巷之北端,东起户部角,西至二府巷,呈不规则“┏”形走向,长375米。相传,清代大同府,县的武生,武童,在此练习射箭,因地处城内西部,故名“西箭道”。 西箭道: 驻有实验小学,技工学校,皮革篷布厂等单位。

二府巷: 位于大西街西段路北,北起西箭道,南至大西街,长165米。相传明清时代,巷内驻“同知衙门”。“同知”仅次于“知府”,故亦称“二府”,因此得名。

钟楼西街:【西门街】从四牌楼以西至钟楼,名“大西街”;钟楼以西至二府巷南口,称“钟楼西街”;由此再往西称“西门街”;1975年6月取消各段名称,统称大西街。

 西坡西街: 位于西坡南街北口路西,东起西坡南街,西至后场面,长90米。因此此街坡度较大,又居西北隅之西,故名。

后场面: 位于朝阳寺前街之北,北起大十字西街,南至朝阳寺前街,长203米。 后场面: 驻有市民政局,社会精神病院等单位。

朝阳寺前街: 位于后场面之南,北起后场面,南至西油坊巷,长190米。据《大同县志》载:“明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在西黉门北建朝阳寺”。此寺坐西朝东,该街位于寺前,故名。

朝阳寺后街: 位于朝阳寺前街之西,南端东起朝阳寺前街,北端东至西坡西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14米。

户部角: 位于大皮巷之北口,北起大十字东街东端,南至司令部街西端,长200米。据《大同县志》载:“粮储户部署,旧在府治东,今(清代)废”。该街为明代户部署储粮之处,故名。 户部角: 驻有大同日报社。

头道营房: 位于石头巷路东,东起新营前街,西至石头巷,长255米。该街为清代“绿营兵”之驻地,当时有营坊三道,此道居首,故名。

二道营房: 位于头道营房之南,南接三道营房,西与头道营房相连,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44米。

 三道营房: 位于西大场面之东,东起大北街西侧,西接西大场面,长330米。

石头巷: 位于大十字东街北侧,北起炸弹营,南抵大十字东街,长420米。明初,徐达大将镇守大同时,为增筑城墙,在城外储备大量石块石条。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当施工,突遭元军进犯。敌军势盛,徐达便将储备之石头运至城内西北角,构筑工事,以备巷战,当时军民称之为“石头巷”,沿用至今。

西坡南街: 位于西门大巷路北,北起大十字南街,南至西门大巷,长172.4米。

小皮巷: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北,北起司令部街,南至大西街,呈不规则走向,长356米。小皮巷: 驻有大同电影院,青年宫,大同艺校。

张进士巷: 并入市皮革蓬布厂区内,原巷消失。相传,明代有一位姓张的进士在此居住,后在京城做官,因家人与邻居争地发生纠纷,逐捎书一封写道:“人活世上事难平、日久江山亦易人、四尺小巷变一尺、心中烦事少三分”。后远近闻名,人曰:“张大好人”。张进士巷:驻有蓬布厂、劳委技校。

苏家大门: 位于小皮巷之南,北起小皮巷,南至巷底(现在不通行,但以前通行,否则“苏姓客商,在稻米店巷内(跨过大西街)开店卖米,住路北大门院内”就不可能了)。长81.4米。相传清代有一南方苏姓客商,在稻米店巷内开店卖米,住路北大门院内,民间惯称“苏家大门”,后形成巷,得名。

马营街: 位于司令部街路北,北起大墙后街,南至司令部街,长194米。相传清代镇台卫兵“马兵营”驻此,故名。

油砂泊洞: 位于大墙后街中段路北,东起三道营房,南至大墙后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67米。相传此处为明代五将衙门之一的游击衙门。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同总兵姜镶叛清,请帅贝勒博洛攻入大同,捣毁游击衙门,挖地为坑,深见油砂,巷由此得名。

猫儿园: 位于大墙后街中段路北,北起油砂泊洞,南至大墙后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80米。相传此处有一石柱,柱头上雕有猫头,后形成街巷,得名。

崔家巷: 位于户部角北段西侧,东起户部角,南至西箭道,呈不规则“┏”形走向,长92.2米。

宏济寺街: 位于大十字北街路东,东起石头巷,西至大十字北街,长244米。据《大同县志》载:“宏济寺在城内西北隅”,该寺在巷内,故名。

新营前街: 位于三道营房东段路北,北起新营后街,南至三道营房,长150米。清代在三道营房之东,建有前后营盘两座,招收募兵,为别于旧“绿营”,故名新营,后形成两条巷,前营盘在此巷中,故名。

新营后街: 位于炸弹营之东,东起施家圪洞,西至炸弹营,长145米。此街在新营前街之后(北),故名。

施家圪洞: 位于大北街北端路西,东起大北街,西至新营后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315米{疑有误,图中绘100米}。相传清末“绿营兵”整编,拍卖部分营房,施姓购买一处,作为住宅。后因官库被盗,施姓株连处斩,住宅没收,挖地寻脏,全院成为大坑,后人称为“施家圪洞”。

西油坊巷: 位于西门大巷南口路西,东起西门大巷,南达大西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90米。此巷在西门大巷内,巷内原有榨油作坊,故名。

仁义巷: 位于二府巷路西,东起二府巷,西至西门大巷,呈不规则“<”形走向,长96米。巷名始于明,形似裤裆,原称“裤裆巷”。相传清代有张进士住于巷内,后居民嫌巷名不雅,以张进士为人“仁义道德”,遂更名为“仁义巷”。

西菜园街: 位于大十字北街之北,东连东菜园街,南至大十字北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92.2米。此街原系菜地,1965年后建为居民区,82年后,更名“西菜园街”。

东菜园街: 位于石头巷之西,东起石头巷,北至雁同西路,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57米。此街原系菜地,1981年后相继建房迁入居民,形成街区。因与“西菜园街”相对,故名。东菜园街: 驻有大同十三中学。

[图中东北隅]

大北街: 南起四牌楼,北至操场城街。长1167米{至城门口950米}。大北街:驻有市百货公司,北街纺织品商场,钟表眼镜商场,新华书店北街门市部,大同剧院等75家单位。

  东华门: 位于大北街中段路东,东起仓巷北口,西至大北街。长255米。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封十三皇子朱桂为代王,就藩大同,兴建代王府,名曰“王城”。城设四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南曰“端礼门”,北曰“后宰门”。该街居王城之东,故名。后将“西华门”并入,统称“东华门”。 东华门: 驻有市人民银行,税务一分局。

皇城街: 位于东华门中段之南,北起东华门,南至大东街,隔路与九龙壁相对。长308米。皇城街: 驻有煤炭工业职工医院,大同县人民银行,城区教育局,税务局,皇城旅社等单位。  

聚宝巷: 位于皇城街中段路东。现并入皇城街。

聚财巷: 位于皇城街中段路西。现并入皇城街。

后宰门: 位于仁和美街东段之南,北起仁和美街东段,南至正殿街北口,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18.8米。

仁和美街: 位于草帽巷南口。东起大有仓,西至大北街,长264.8米。其名称取《论语-里仁》章中之“里●仁为美”之意,故名“仁和美街”。

正殿街: 位于东华门中段路北,北起后宰门,南至东华门,长382.6米{疑有误,图中绘200米}。

大有仓: 位于仁和美街东端,北起佛殿庙街西端,南至仓巷北口,长908米{疑有误,图中绘530米}。据《大同县志》记载,“大有北仓在城内东北隅,仓廒三十四楹,旧贮预备军需谷石,向系知府经营,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73年)知府嘉祥,史奕镶先后详准,归并大同县管理”。街名以仓廒得名。大有仓: 驻有电焊器材厂,电机厂,雁北电影公司,城区二十四小学等单位。

九仙庙街: 位于佛殿庙街路南。北起佛殿庙街,南至四眼井,长330米。该街于清朝建有九天仙女庙(已毁),庙在街之北端,故名。

城隍庙前街: 位于草帽巷北端,东起大有仓,西至大北街,北至城隍庙后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415.4米。据《大同县志》记载,“府城隍庙在城内东北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定称府、州城隍神诏碑。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代府修(现庙已毁)。因该街在庙前,故名。”

 城隍庙后街: 位于佛殿庙街之北。东起佛殿庙街,西至大北街,长499米。因街在府城隍庙之后,故名。

佛殿庙街: 位于北十府街北端,东起东关北园后街,西至大有仓,呈不规则“┓”形走向,长700米。清朝时,此街建有佛殿庙(现为蔬菜门市部),故名。

仓巷: 位于东华门东端与大有仓交汇处南侧,北起大有仓南端,南至大东街,东至回回巷南端,呈不规则“┣”形走向,长429米。清乾隆年间,此巷内设有都司衙门的粮库(今21号院),故名“仓巷”。

 太平街: 位于南柴市角南端,北起南柴市角,南至大东街,长240米。此街原为大同总兵姜镶的参将衙门所在地,原名“诸将衙门口”。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姜镶失败后,清帅贝勒博洛将五处参将衙门尽毁,刨地成坑,诸将衙门即其中之一。因该街南口建有太平楼,故改名“太平街”。据《大同县志》载:“太平楼在察院行署东南,明时建”。 太平街: 驻地毯厂。

神曲巷: 位于塔寺街西端。北起焦家巷,南至大东街,长200米。该巷在武庙之西南,原名“神谲巷”,取意兵家用兵在战略上诡谲莫测。因“谲”,“曲”谐音,后讹传为“神曲巷”。

焦家巷: 位于神曲巷北端,东起观音街,西至太平街,长180米。相传明朝末年,此巷原住有富户焦姓,姜镶叛清时,焦姓暗助姜镶军饷。因其敢于反清,后人遂将该巷改名为“焦家巷”。

塔寺街: 位于观音街南端,东起武庙街,西至神曲巷,呈不规则“┏”形走向,长545米。该街建有慈云庵和法华塔。据《大同县志》载:“慈云庵在塔寺街西,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慈云庵面对法华塔,故名“塔寺街”。

观音街: 位于焦家巷东端,北起南十府街南口,南至塔寺街,长165米。因街之正南端建有观音庙,故名。

黉门北街: 位于大东街东端北侧,北起武庙街,南至大东街,长129.5米,为城内古老街道之一。“黉门”为“黉宇门”之简称,“黉宇”是学舍,为延纳四方游学之士而设。在我市东,西城门内均设有“黉宇门”。东襄“青龙”,西寓“白虎”,谓预祝游学之士喜登龙门,荣上虎榜。此街是“东黉宇门”北侧的一条街,故名“黉门北街”。

武庙街: 位于塔寺街之东,西起东柴市角,东至东关北园后街,南至黉门北街,呈“┬”字形走向,长560米。据《大同县志》载:“武成王庙(俗称武庙)在城内东北,祀周师尚父,以历代名将配焉。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总兵鲍敬等相继修葺”。庙内配有孙武、吴起、司马穰苴、白起、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为十哲。街以庙得名。 武庙街: 驻城区第八小学。

东柴市角: 位于观音街北口。东起武庙街,西至西柴市角,长191米。此处在明,清时为卖柴之集市,街以十字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街。此街居东,故名。

西柴市角: 位于大有仓南口东侧,东起柴市角十字路口,西至大有仓,长242.7米。西柴市角: 驻城区第七小学。

南柴市角: 位于太平街北端,北起柴市角十字路口,南至太平街,长78米。

北柴市角: 位于四眼井之南。北起四眼井,南至柴市角十字路口,长178米。

西十府街: 位于九仙庙街南端东侧,东起东十府街,西至四眼井,长168.8米。明洪武年间,代王朱桂,为招待诸王兄前来游访安歇,在代王府之东北处,建起一座豪华府第,名“十王府”(已毁于兵燹),简称“十府”。后以十府为中心,居民逐渐迁此居住,形成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此街居西,故名。

因为代王朱桂子孙们繁衍不断,这些子孙们受封后便不在代王府内居住,要由地方官府出资盖造府第供其居住,“十府街”即是因这里有10座郡王府第而得名。后以10座王府为中心,居民逐渐迁此居住,遂形成东、西、南、北4条街道,分别名为东十府街、西十府街、南十府街、北十府街。

东十府街: 位于北十府街南端东侧,北起居民区,西至北十府街南口,呈“┛”形走向,长271.8米。

南十府街: 北起十府街路口,南至观音街北口,长310米。 南十府街: 驻有大同十二中。

  北十府街: 北起佛殿庙街,南至十府街路口,长324米。 驻有市光荣院。北十府街: 驻有市光荣院。

  皇城头道巷: 位于东华门东段北侧,北起广盛店巷,南至东华门,呈“┗┓”形走向,长160米。明代代王府经姜镶叛清被毁,清朝中叶演变为“皇城”,皇城东侧有两条巷,按顺序得名。

皇城二道巷: 位于东华门东段北侧,北起广盛店巷,南至东华门,长127米。按顺序排名。

 窨子巷: 位于东华门东段南侧,北起东华门,西至皇城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315米。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同总兵姜镶叛清后,为抵抗清军贝勒博洛的进攻,预掘地道,以备兵败出逃,尚未修成,城即陷落,只形成地窨(窨口在仓巷21号院内),此巷因此而得名。

钱局巷: 位于仁和美街之南,西起大北街,东至正殿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394.8米。相传,此巷原有代王府管理银钱的“银局”,后居民增多,形成巷,得名。

回春巷: 位于仁和美街北侧,南起仁和美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27米。该巷原回民居多,名“白回子巷”,1936年该今名。

草帽巷: 位于城隍庙前街中段南侧,北起城隍庙前街,南至仁和美街,长211.6米。相传明代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是城隍庙会,商贩糜集,游人拥挤,草帽畅销,当局指定此巷为买卖草帽之处,得名。

广盛店巷: 位于皇城二道巷北端,北起后宰门,西至正殿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49米。因巷内曾开设广盛粮店,得名。

大有仓东巷: 位于北柴市角北端西侧,东起北柴市角,西至大有仓,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52米。位于大有仓之东,得名。大有仓东巷: 驻有电焊器材厂。

东油坊巷: 位于城隍庙前街东段南侧,北起城隍庙前街,南至仁和美街,长142.5米。相传明代巷内南北有两处榨油作坊,且该巷居城东北角,故名。

北门井巷: 位于城隍庙前街北段西侧,东起城隍庙前街,西至大北街,长128米。巷之西口原有一眼大水井,又靠近北门,故名。

 更道街: 位于回回巷南端东侧,北起回回巷,南至大东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21米。明朝,巷之东侧为按察使的行署(俗称察院),为警卫察院打更巡逻必行之路,故名。更道街: 驻有盲人按摩门诊部,盲聋哑协会,残疾人基金会,殡葬管理所,耍孩剧团,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等单位。

后庙巷: 位于仓巷南端东侧,北起更道街西口,南至大东街,长21.3米。相传明朝代王朱桂在此巷南端建有家庙一座,名“后庙”(现已无存),巷以此得名。

回回巷: 位于鹌鹑巷西端,北起西柴市角,南至后庙巷,长145米。明清时,此巷为警卫按察使的行署打更巡逻之道路,更夫在此巷来回接头,原名“来回巷”,后演变为“回回巷”。

曹家巷: 位于神曲巷南段东侧,不通行,西至神曲巷,长68.5米。清末,解庄曹姓迁居此巷,其子曹履中考中秀才,巷因姓氏得名。

鹌鹑巷: 位于回回巷东侧,东起太平街,西至回回巷,呈不规则走向,长99.8米。据《纲鉴易知录》记载:“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以李国昌为大同军节度使,治云州城(今大同)”。其子李克用在此巷设置斗鹌鹑赌场,后居民渐多,形成巷,由此得名。

清泉寺街: 位于武庙街东侧,北起武庙街,南至黉门北街,长338.3米。相传街内原有一水泉,泉水旺盛,清澈味甘,遂甃为井,名“清泉井”,后在井旁建寺(现为甲2号),名清泉寺。街以寺为名。

雁北行署大院: 位于东门外之北,北临雁北报社(后来的大同晚报),南接居民区,东临御河北路,西接东关北园后街,是雁北行署机关驻地和家属住宅区。因建东城墙已拆除。成为永久的记忆。

田家巷: 位于西柴市角东段北侧,南起西柴市角,不通行,长60米。

夏家巷: 位于西柴市角东段路南,北起西柴市角,不通行,长30米。

东大场面: 位于北柴市角南段西侧,东起北柴市角,北至大有仓东巷,呈不规则走向,长135.5米。清初原为农民碾打粮食的场面,后居民在此建房居住,形成巷,因位于城内东北角,故名。

昝家巷: 位于北柴市角南段东侧,东起安东营,西至北柴市角,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05米。原为昝姓之土地,四面筑有围墙,饲养家畜,曾名“昝家圐圙”。后在此地建房,居民渐多,形成街巷,遂名“昝家巷”。

四眼井: 位于北柴市角北端,东起安东营,北至九仙庙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44.7米。此巷西口原有一水井,井内有四个水眼,故名四眼井,街巷由此得名。

安东营: 位于昝家巷东端,北起西十府街,南至东柴市角,长296.8米。相传明朝代王朱桂为保卫十王府,在此设立兵营,名“安东营”。后居民迁于此,形成街巷,仍名“安东营”。

马家巷: 位于西十府街中段路北,南起西十府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97米。相传清朝时因巷内住有马姓富户,遂名“马家巷”。

[图中西南隅]

大南街: 北起四牌楼,南至鼓楼,长200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建城时,名“永泰街”。正德年间,该街建鼓楼后,分段,名“大南街”,“小南街”和“南门街”。大南街: 驻有市付食品一店,百货一店,纺织品公司,土产公司,城区商业综合公司,城区手管局供销经理部等单位。

小南街: 位于鼓楼之南,北起鼓楼,南至南门街,长174米。小南街: 驻有副食,土产,小商品,食品,医药,饮食等门市部。

南门街: 位于小南街之南,南至南关北街北口,长378米(至城门口实测约423米)。

南寺街: 位于城内南门街之西,北起西羊市巷,东至南门街,西至南仓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80米。该街西侧建有“善化寺”。据《大同县志》记载:“善化寺在南黉门西,唐开元年间建,赐名‘开元’。石晋初,改名‘大普恩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改名“善化寺”,俗称“南寺”,街以寺名。

 鼓楼西街: 位于鼓楼之西,东起鼓楼,西至太宁观街,长210米。鼓楼西街: 驻有话剧团,水泥厂招待所,食品合作商店,城区印刷厂等单位。

九楼巷: 位于大西街之南侧,北起大西街,南至鼓楼西街,长210米。相传明正德年间,大同富豪王龙在此盖有九座楼房,因此得名。九楼巷: 驻有回族小学,凤临阁饭店,清真寺等。

欢乐街: 位于鼓楼西街路南,北起鼓楼西街,南至贵儿寺街,长204.6米。相传明正德年间,该街为大同富豪王龙居住之地,民间称为“王府”。王龙有娇妻美妾多人,号称“十二锦屏”,个个浓妆艳抹,奇服异常,排列楼上,以示豪富,闾里喻为“活花磊墙”,故名“花磊街”,后演变成“欢乐街”。

万字街: 位于北马市角北段之东,东起欢乐街,西至北马市角,长156米。原名“张家圪坨”,住户姓张,其子乡试中举留京。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刺贵族南侵,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代宗即位。不久,瓦刺求和,要放还英宗。张举人恐英宗还朝与代宗争位,奏请勿和。后和议成,英宗还朝,复登帝位,遂将张举人捕杀,罪夷三族,并将其住院深挖为坑,故名“张家圪坨”。公元1931年,大同“万字会”进驻该街,更名为“万字街”。

县角西街: 位于小南街和南门街相接处之西,东起小南街,西至东马市角,长128米。清朝时,县署在今县隍庙街,街西口为十字街心,俗称“县角”,该街在县角之西,故名。

太宁观街: 位于下华严寺之东,东起鼓楼西街,西至下寺坡,长203米。据《大同县志》载:“太宁观在鼓楼西街,辽时建,旧名湛然九真堂,明初改为大同县治。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复为三清宫,更今名”。因该街在太宁观之前,故名。太宁观街: 驻有城区第一小学,和大众浴池等。

 太宁观南街: 位于太宁观街之南,北起太宁观街,南至北马市角,长180米。

东马市角: 位于小南街之西,与县角西街西端相接,东起县角西街,西至北马市角南口,长142米。相传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与鞑靼酋长俺答商订开放互市,俺答以马匹交易,其地点在该街四周,因而街名马市角。以十字口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街,该街居东,故名。

西马市角: 位于马市角十字路口之西,西至赐福庵街,长104.2米。

北马市角: 位于太宁观南街之南,北起太宁观南街,南至南马市角,长99米。

南马市角: 位于教场街中段之北,北起北马市角南口,南至教场街,长140米。

教场街: {图上为“校场街”}位于南马市角之南,东起西羊市巷,西至姚家角东街,长247米。该街原有小校场,据《大同县志●兵防》载:“四营兵丁按期操演于此”,故名。

贵儿寺街: 位于欢乐街之南,北起县角西街西口,南至教场街与西羊市巷交汇处,长176米。相传,街未形成前,曾有人在该处弃一怪胎,后居民增多,形成街巷,取名“怪儿市”。后因此名不吉利,改称“贵儿市”,再演变成今名。

西羊市巷: 位于善化寺之北门,东起南门街,西至教场街,长181米。清朝时,该巷为交易羊的市场,因在南门街之西,与东羊市巷相对,故名。

段市角: 位于楼房巷北口,北起唐市角,南至楼房巷,长140米。相传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与突厥贸易,在此开设绸缎市场,因名“缎市”。后突厥内部分裂,贸易中断,市场停顿,“缎”字演变为“段”字,街得名“段市角”。

楼房巷: 位于段市角之南,北起姚家角东街,南至小西门北街,西至姚家角南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04米。相传该巷6号院,原系辽代萧太后梳妆楼旧址(早已湮灭),遂以此得名。楼房巷: 驻有城区第三小学,乡镇企业管理局,城关乡贸易货栈等单位。

姚家角东街: 位于段市角之南,楼房巷之北,东起教场街,西至姚家角西街,长156米。相传晚清有姚姓在邱家角东口路北开设当铺,该街遂以姚姓取名,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四街。

姚家角西街: 位于邱家角西街之东,东起姚家角十字路口,西至邱家角西街,长44米。

姚家角南街: 位于楼房巷之西,北起姚家角十字路口,南至楼房巷,长102米。

姚家角北街: 位于赐福庵街西口之南,北起赐福庵街,南接姚家角南街,长143.7米。

赐福庵街: 位于唐市角与段市角交汇处之西,东起西马市角,西至邱家角北街,长241.5米。“赐福庵”原为道姑修道处所,据《大同县志》载:“赐福庵在棋盘街,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民国年间,该庵已改建为小学校。建国后,先为下寺小学分校,现为城区第四小学。因原庵建于街中,故名。 赐福庵街: 驻有城区第四小学。

唐市角: 位于一万贯庙街与太宁观街交界处之南,北起下寺坡,南至段市角,长194.5米。相传唐代天宝年间,与突厥互通贸易,在此开设市场,以成交牲畜为主,故称“畜市”。清代大同知府嫌此名不雅,改名“唐市角”。

邱家角北街: 位于棋盘街之南,北起棋盘街,南至邱家角西街,长147米。相传清初曾有元宝山(今青瓷窑)邱姓者移居于此,后居民逐渐增多,便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分西,南,北三处居住,形成三条街道,得名。

邱家角南街: 位于邱家角西街与姚家角西街相交处之南。北起邱家角北街,南至复兴营盘,长166米。

邱家角西街: 位于邱家角十字路口之西,西至新建南路,长159米。 邱家角西街: 驻有综合食品厂知青厂,市科委等单位。

下寺坡: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至唐市角,长220米。此地原系高低不平的坡地,下华严寺在该街南段路西,故名。下寺坡: 驻有博物馆,城区三中。

牛角巷: 位于圆通寺街之东,西起圆通寺街,南至财神庙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05米。相传有一屠户宰牛,牛脱缰,惊奔入巷。适迎面又来一牛,两牛角斗,一牛致死,两牛之主争讼,经裁决,将两牛变价,二牛主均分了事,故名牛角巷。

八乌图井: 位于圆通寺街南口之西,北起圆通寺街,南至青龙阁前街,长58.6米。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建圆通寺时,在西侧凿井一眼,以满语音译名为“巴乌图井”,后形成街道,名字演变为“八乌图井”。

圆通寺街: 位于大西街西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至牛角巷,长70米。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为悼念战争中死难者,令各地办道场超度亡魂。大同因姜镶叛变之役,死难者最惨,故在西街黉门南建立圆通寺,举办道场,后该街遂名为“圆通寺街”。

青龙阁前街: 位于柴神庙街西口,北起八乌图井,南至娘娘庙前街,长200米。该街北端建有青龙阁,坐西向东,该街在阁前,故名。

青龙阁后街: 位于青龙阁前街之西,北起八乌图井,南至娘娘庙后街,长282.8米。因该街位于青龙阁之后,故名。

 一间房: 位于棋盘街南口之西,东起赐福庵街,西至娘娘庙前街,长106米。因邱家角北街北口与棋盘街南口相汇之处,独建一房,该街在此房背后,故名。

财神庙街: 位于牛角巷之南,东起一万贯庙街,西至青龙阁前街,长210米。据《大同县志》载:“财神庙在三皇庙旁,康熙初建”。庙在本街中段路北(现城区第二小学址),故名。财神庙街: 驻有城区第二小学。

一万贯庙街: 位于下华严寺之南,东起太宁观街,西至财神庙街,长138米。相传该街有一小商,在贩货途中遇雨,至赌坊避雨,一时赌性大发,连压数宝,赢钱万贯。归来后,乃于该街购地建庙,以酬神佑,命庙名为“一万贯庙”,街以庙名。  

棋盘街: 位于财神庙街东口之南,北起一万贯庙街西口,南至邱家角北街,长283米。清初该街为菜园,呈正方形,如同棋盘,后形成街道,故名。 棋盘街: 驻有城区十六小学,基督教爱国会。

娘娘庙前街: 位于青龙阁前街之南,北起青龙阁前街,南至复兴街,长151米。该街南端西,原建有娘娘庙,(已拆除),故取名“娘娘庙前街”。

娘娘庙后街: 位于邱家角西街东段路北,北起青龙阁后街,南至邱家角西街,长151米。该街在娘娘庙之西,与娘娘庙前街相对,故名。

复兴街: 位于娘娘庙前街之南,北起娘娘庙前街,南至复兴营盘,长160米。原是城内西南角城墙脚下一片空地,建国后,逐渐形成街道,因靠近原复兴营盘,故名。

南仓街: 位于善化寺(俗称“南寺”)西侧。北起教场街,南至南寺街,长210米。清代此地建有仓廒十八楹,储备救济粮,名“保义仓”。后大同地区干旱成灾,储粮用尽,后继不接,遂空锁多年,垣倒房塌,成为废墟,标价卖出,建成民房,形成街道。因地处城内西南,故取名“南仓街”。该街驻有金属工艺厂,为对外开放单位,外宾经常到此参观,产品以工艺铜火锅为主,在省内外久负盛名。南仓街: 驻有金属工艺厂。

稻米店: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至巷底(不通行),长105米。相传清代江南客商在此出售稻米,并建有店铺,后发展为居民区,得名。

院巷: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至鼓楼西街,长180米,为汉,回族居民混居区。相传明正德年间,该巷是富豪王龙产业,南,北两街口均设有木栅栏门,每日启闭有时,整个巷形成院落,故名。

院巷头条: 位于院巷内路东,西起院巷,东至巷底(不通行),长23.5米。院巷内路东有两条小巷,此巷为第一条,故名。

院巷二条: 位于院巷头条之南,西起院巷,东至巷底(不通行),长22米。

西史宅: 位于鼓楼西街之北,南起鼓楼西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40米。后唐时,名将史彦超在此建造府第,因城内东南隅有其父史敬思之府第,名“东史宅”,本府第在城内西南隅,故名。

西史宅: 驻有城区印刷厂。

北籸籽巷: 位于鼓楼西街路南,北起鼓楼西街,南至县角西街,长280.6米。相传原党留庄村杨家兄弟二人,先后在此巷和相对的南籸籽巷开设磨坊,遂名“北籸籽巷”。

段市街: 位于太宁观街之南,北起太宁观街,东至太宁观南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139.4米。该街为“缎市”旧址,故名。

南籸籽巷: 位于县角西街路南,北起北籸籽巷,西至贵儿寺街,南北转东西“┓”走向,长60米。

罗家巷: 位于教场街东段路北,南起教场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40米。相传清末有罗姓官员居住于此,故名。

赵大豆巷: 位于段市角之西,南起姚家角东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34.6米。相传赵姓人家住此,炒,买大豆,酥脆可口,享有盛名,巷因此得名。

 温家巷: 位于姚家角北街路东。东起姚家角北街,西至邱家角北街,长87.7米。相传清初有外地温姓货郎居住于此,故名。

东小巷: 位于唐市角中段路西,东起唐市角,西至北小巷,长149米。该巷位于北小巷之东,故名。

北小巷: 位于姚家角北街之北端,北起上寺南巷南口,南至赐福庵街西口,长124.8米。该巷位于东小巷之西北,故名。

三王府巷: 位于下寺坡中段路东,西起下寺坡,东至巷底(不通行),长129米。相传元代亲王海都大王第三子因朝拜云冈和上,下华严寺,在此处盖府第,名“三王府”,巷因此得名。

上寺北巷: 位于大西街中段路南,北起大西街,南达上寺北大门,可通上华严寺,长75米。据《大同县志》载:“辽代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建上华严寺,俗谓之上寺”。该巷在上寺之北,故名。

上寺南巷: 位于财神庙街与一万贯庙街相交处之北,南起一万贯庙街,北至巷底(不通行),长125米。该巷原名“上寺巷”,建国后,因重修华严寺,将巷截为两段,此为南面一段。

上寺东巷: 位于下寺坡中段路西,东起下寺坡,西至海会殿,长110米。因位于“上华严寺”之东而得名。

海会殿: 位于上华严寺之东,北起上寺东巷,东至巷底(不通行),呈“┗”形走向,长80米。辽代在此巷南建有皇室祖庙,与上,下华严寺相连,后为十方长处,海会云来集,故名“海会殿”。1946年,国民党县政府将殿拆除,现殿基尚存。因该巷在海会殿之北,故名。

胡家巷: 位于一万贯庙街路南,北起一万贯庙街,南至东小巷,长65米。相传明末此巷中住有富户胡姓,故名。

杨家巷: 位于一间房中段路南,北起一间房,南至巷底(不通行),长32米。相传明初永乐年间,洪洞县迁来移民手工业者杨天成,以孝母而出名,遂取名“杨家巷”。

蔡名誉巷: 位于一间房路北,南起一间房,北至巷底(不通行),长57.6米。相传明初永乐年间,洪洞县迁来叫“蔡名誉”的移民,在此居住,故名。

复兴营盘: 位于娘娘庙前街之南,东起邱家角南街,西至复兴街,为“┛”形走向,长120米。该地原系城内西南城角下空地。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姜镶叛清时,清军围攻大同,城门紧闭,民间死人不能出城殡葬,暂厝于此,死亡姜军,亦厝尸于此,称为殡家卜窀。不久城破,因此地多为土泊洞,转化为“土加泊洞”。晚清,杨姓购此地,改为菜园,并建起院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驻军在附近建军营,名“复兴营盘”,建国后,形成居民区,沿用其名。

大东街: 东起东关,西至四牌楼,长750米{至城门口840米}。大东街: 驻有大同毛纺厂,九龙电影院,龙池饭店,九龙副食商店。

鼓楼东街: 位于城内鼓楼之东。东起大庙角,西至鼓楼,长190.8米。据《大同县志》载:“鼓楼在府治东南,明时建”。该街位于鼓楼之东,故名。

县楼北街: 位于原县楼(1952年拆除)之北,北起鼓楼东街,南至县楼南街,长190.8米。“县楼”,原名“望月楼”,位居县楼南,北街之中。县楼共三层,高四丈六尺,第三层可望月出,第一层有四门,可通行车马。清初改名“县楼”。该街在县楼之北,故名。

县楼南街: 位于原县楼之南,北起县楼北街,南至东油店巷,长140.5米。该街在县楼之南,故名。

东羊市巷: 位于县楼南街南段路西,东起县楼南街,西至南门街,长225米。

县隍庙街: 位于小南街路东,东起帝君庙街,西至小南街,长179.6米。据《大同县志》载:“县城隍庙在县治东”(1952年已拆除,今城区公安分局东侧居民住宅)。因该街有县隍庙,故名。县隍庙街: 驻有中级人民法院,城区检察院,城区公安分局,市看守所等单位。

狮子街: 位于都司街之南,东起李怀角,西至县楼北街,北起都司街,南至帝君庙街。十字形走向,长212米。该街南口对面原建有观音小庙,庙前立有石狮,故名。

马王庙街: 位于南门街路东,东起府学门,西至南门街,长215.5米。马王庙原建于北关,已毁。清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因此街西口,原为骡马交易市场,故在此新建马王庙(今城区十一小学校址),街以庙得名。

 缸角街: 位于朱衣阁之南,北起朱衣阁,南至雁塔前街,长160米。相传,该街原是大同城内唯一酿酒之地,俗称酿酒业为“缸房”,故名“缸角”。

府学门: 位于马王庙街之东,东起柴家园,西至马王庙街,长305米。据《大同县志》载:“大同府儒学,在城内东南隅,旧学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代藩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指清代)府学也”。“府学”亦称“文庙”。该街在原府学门前,故名。 府学门: 驻有大同六中。

云路街: 位于文庙之南,北起府学门,南至雁塔前街,东起缸角,西至东油坊巷,十字形走向,长423米。相传,明代当地进士,在殿试后如中状元,荣归原籍,先由府城南门外南庙之龙门登上天桥,越城墙,经雁塔,到城内文庙参拜孔子。天桥凌空而过,形似螮蛛,故称“云路”。据《大同县志》载:“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知府陈元卿修云路”,该街为云路(天桥)之终点,故名。

蔡家巷: 位于东门大巷路西,东起东门大巷,西至李怀角,长191米。相传清代有一蔡姓官吏居此,得名。

大庙角: 位于鼓楼东街之东,东起广府角,西至鼓楼东街,长210米。该街原有关帝庙(今城区职业中学校址),俗称“大庙”,故名。 大庙角: 驻有城区职业中学。

都司街: 位于大东街东段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狮子街,长168米。明,清时,该街北口对面有“都司衙门”(现为雁北艺校),故名。都司街: 驻有九龙电影院,生产资料公司,城区第十小学等。

后帏角: 位于都司街路东,东起李怀角,西至都司街,长117米。该街名称来历和含义有二说。其一,明初代王姬崔翠花住于该街西之翠花宫,其姊崔翠瓶住于此街,姊妹长相往来,故称后帏角。其二,此街原有都司衙门后花园,园内有一眼水井,故亦称后眼井,建国后称“后帏角”。

李怀角: 位于大东街中段路南,北起大东街,与太平街相对,南至朱衣阁,长486米。街名始于晚唐。据《纲鉴易知录》记载:“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以李国昌为大同军节度使,治云州城(今大同)”。相传李国昌之家庙在李王庙街,李怀角系通往李王庙街之通路。当时因怀念李国昌之德政,故称该街为“李怀角”,沿用至今。

帝君庙街: 位于县隍庙街之东,东起仓门街,西至县隍庙街,长156米。明代在该街建有“文昌帝君庙”(现针织厂知青工厂占用),得名。帝君庙街: 驻城区十三小学。

东门大巷: 位于大东街东段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东史宅,长216.3米。该巷为靠近东门之大巷,故名。东门大巷: 驻有城区环卫处,城区第九小学。

广府角: 位于大庙角之东,东起石人街,西至大庙角,长198米。相传明代皇族在此建府第,名“广府”,故名。

正府角: 位于东门大巷路西,东起东门大巷,西至李怀角,长191米。相传该巷为明代皇族聚居之处,是当时显赫的正府第,故名。

朱衣阁: 位于李怀角之南,北起李怀角,南至缸角,长156.5米。相传有一秀才应试前,于此处遇一红衣使者,榜示结果,名列前茅。后中举居官,以为红衣使者保佑,遂建阁,阁内塑一红衣神像,以示感恩,后形成街道,便以“朱衣阁”为街名。

柴家园: 位于府学门之东,东起东史宅,西至府学门,长167.2米。名称含义有两说:一说该街在明清时代为木柴交易集市地,名“柴集原”(“原”为广大平坦之意),后谐音变为今名;一说该地原为空地,有柴姓人于此辟为菜园,后发展为居民区,故名“柴家园”。说后者居多。

李王庙街: 位于朱衣阁之东,东起东史宅,西至朱衣阁,长202米。相传该街内有唐代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之家庙,后其子李克用受封为晋王,民间称“李王庙”(庙已毁,其址用于粮食门市部),故名。

东史宅: 位于东门大巷之南,北起东门大巷,南至雁塔后街,长431米。相传唐末晋王李克用部将史敬思,在晋王与湖人作战兵败时,史负伤救晋王于北门外吊桥(今民间尚有史敬思拖肠救主之说)。后晋王恩赐史氏住宅一所(现该街32号),因院址在城内东面,故名。

雁塔前街: 位于东南城墙之间,东起东关顺城南路,西至缸角,长490米。原系城壕,建国后,此处平壕拆城,逐渐建起平房和楼房,形成居民片区。因位于雁塔之南,故称“雁塔前街”。

雁塔后街: 位于东史宅之南,北起东史宅,南至雁塔,长412米。该处原为菜地,建国后陆续建房,形成街道。因南有雁塔,相对雁塔前街,取名“雁塔后街”。

黉门南东巷: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601米。相传原名“敞坡街”,明初改称“黉宇门”,简称“黉门”。“黉宇”是学舍,为延纳四方游学之士而设。在我市东,西城门内均设有“黉宇门”。东襄“青龙”,西寓“白虎”,谓预祝游学之士喜登龙门,荣上虎榜。该巷在“东黉门”南侧之东,故名。

黉门南西巷: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601米。该巷地处在“黉门”南侧之西,与黉门南东巷平行,故名。

石人街: 位于广府角之东,东起东关顺城南路,西至广府角,长192米。相传明朝中叶,该街设有“典史衙门”(现蔬菜公司)。街之东端洼陷,经常积水。典史之子溺死水中,捞尸时,发现水底有一石人。为避免发生类似事故,故在当路建一砖台,台上竖一纵横三尺之凹面石屏,屏上有石人,一直镇邪(石人今已移于路南住宅西墙下),故名石人街。

南石人街: 位于石人街之南,北起石人街东口,南至线材厂,长200米。该街原为菜地,建国后建为居民区,因在“石人街”之南,故名。南石人街: 驻有线材厂。

金箔仓: 位于东街九龙壁之西南侧。北起大东街,南至鼓楼东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74米。据《大同县志》载:“金箔庵,在九龙壁西”。相传巷内有储存“金箔”之仓,以此得名。

翠花宫: 位于都司街路西,东起都司街,西至稍竹巷,呈不规则走向,长73米。相传该巷原建有明代王朱桂之姬崔翠花之宫室,故名。

稍竹巷: 位于大东街中段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鼓楼东街,长200.9米。该巷原为明代王朱桂之花园,内有竹林,竹稍高于墙头,后形成巷,得名。

通顺巷: 位于县隍庙街路南,北起县隍庙街,南至东羊市巷,呈不规则“S”形走向,长125米。相传,该巷原为清朝快马班所居之处,民国初废。后在此地除开设几家店铺外,其余空地为养猪圈,故称“猪圈巷”。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大同知县冯延铸(回族)嫌巷名不雅,更名“通顺巷”,取通行顺利之意。

东油店巷: 位于县楼南街之南,北起县楼南街,南至南油店巷,长150米。该巷东,西,南三巷相接,原各巷均有卖油店铺,此巷居东,故名。

西油店巷: 位于马王庙街路南,北起马王庙街,南至南油店巷,长76米。该巷居“东油店巷”之西,故名。

南油店巷: 位于东油店巷南端,东起东油店巷,西至西油店巷,长76米。该巷居东、西油店巷之南,故名。

鲁班庙街: 位于西油店巷之西,东起西油店巷,南至七佛寺巷,西临南门街,呈不规则走向,长156米。该巷原有“鲁班庙”(庙已拆除),故名。

七佛寺巷: 位于南门街路东。东起南油店巷,西至南门街,长150米。因巷内有明代万历年间所建七佛寺而得名。该寺为城区东街五金厂占用。

云路井巷: 位于云路街路东,东起缸角,西至云路街,呈不规则走向,长110米。巷内有一水井,又与云路街相连,故名。

仓门街: 位于帝君庙街之东,东起东史宅,西至帝君庙街,呈不规则“┏┛”形走向,长236米。据《大同县志》载:“大有东仓在城内东南隅,明代弘治年间督饷郎中欧信,增置仓廒一十八楹”。故名“仓门街”。驻有大同二中。

三元宫: 位于大东街东端路南。北起大东街,南至石人街,长270米。据《大同县志》载:“三元宫在广府街,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道士贺太宁建,即明广府楼旧基也”。巷以道观得名。1982年将原东门井巷并入,统称“三元宫”。 三元宫: 驻有城区第九小学。

5. 山东鹌鹑养殖大户

野生鹌鹁分布很广,在我国、苏联、日本以及中东地区均有它的足迹。鹌鹑是一种候鸟,常栖居于气候温暖的地方。夏季,它多在我国东北部、苏联西北利亚南部以及日本的北海道等地产卵繁殖。随着气候变冷,它又迁涉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日本农林部曾有人给一些野鹑带上特殊标记,然后放回自然界去。以调查其活动情况。结果充分证实了鹌鹑的趋温性。

野鹑体轻小,公鹑体长20匣米左右。全身羽毛呈茶褐色,头部为黑褐色,中央杂有淡色直纹三条。背部为赤褐色,并均匀地散布着黄色直条纹和暗色横纹,腹部色泽较浅。其头部、喙部及尾羽都较短。

6. 济宁鹌鹑养殖基地

1、芙蓉街状元米线

其实品尝芙蓉街美食的人大多是外地游客,因为芙蓉街在知名的泉城路上,所以每次人流众多。要说小编吃过芙蓉街美食最难忘的可能就是进入街区几十米路口的状元米线了。其实这里的状元米线类似我们常说的云南米线,它把鸡肉、鹌鹑蛋和几个小菜分为好几小碟,等着热的米线汤端上后,就把肉类、蛋类等按照易熟度依次倒入米线汤碗中,最后放入成碗的米线,这里的米线爽滑Q弹,带着米香味,与浓郁的汤汁搭配,回味不穷,食量大的还可再加一碗米线。

2、小青岛米线

大观园是济南老的商埠区域,这里也深藏着很多不起眼的美食,其中有一家叫小青岛米线的大家可能都知道。这里的米线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米线,它这类米线在小编看来是米线比较兴盛时期的大部分店面的做法,它的优点在于每碗里都有煮熟的鸡肉丁块和略带酱油的汤料,外加酸酸的泡菜和几片香菜,有肉的香味,又有点吃冷面的酸爽,加上周边的手抓饼或者烤串,也是中午的一顿超级美食了,而且价格不贵,唯独就是其用的米线或朝鲜面比较廉价,入嘴没有粮食的香味。

3、宝玉米线

在西市场和万达商圈,大家都能看到宝玉米线的名字,宝玉米线曾经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在济南人民商场商圈的一家米线店,现在振华商厦的后面。当时宝玉米线以它的酸甜味道征服了小编的心,加上魏家庄街头的牛肉烧饼,再来一瓶绿茶,那时一顿饭20元,吃完以后格外舒坦。

现在市面上的宝玉,已经不是上世纪的宝玉米线,虽然做法味道都很相似,但是吃过以前的宝玉米线的都知道,它的泡菜和肉酱没有了以前的味道。宝玉米线的精髓就在于它勾芡的肉酱,黏糊的肉酱香味与汤合二为一,入口还有一丝酱的甜甜味道,再加泡菜的酸酸清脆,非常解腻。宝玉米线小编吃的最多的是他的朝鲜面,因为感觉面比米线要干净一点。(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当然醋和辣椒是不可或缺的,有一次小编和朋友俩人吃面,倒了老板的一瓶醋,再放上辣椒油,这碗面就融汇了酸、甜、辣、香四个味道,真是要把汤都喝掉的美食,每次吃饭都大汗淋漓。当时最大的就餐缺点就是环境比较差,感觉卫生程度不达标。现在的宝玉米线可能更卫生干净,但是没有了当时用心的味道。

初期宝玉米线老板好像是个济宁人,后来人民商场拆迁后他也搬到了大观园美食街上,他很任性,家里有事经常不来,小编就留下了老板的小灵通号,再到后来几年就联系不上了。直到1年前,听朋友说他在无影山开了一家店,名叫壹米一面,至今没有去吃,喜欢吃米线的朋友可以去找找这个地方。

4、重庆殷记米线面

他家的米线是最近点外卖才发现的,其实吃过前面几种的米线或面的时候,小编我挺排斥这类型的食品,但是这家重庆殷记米线面有一种格外的香气!他的泡菜和汤面的结合比较不错,里面的豆皮非常有味道,它不同前几类都有肉的配料,这里面唯一的荤头就是那颗鹌鹑蛋,海带的鲜味让这个米线有自己独到的味道。我吃的店在山师东路,网上也能搜到很多连锁店的,但是唯一感觉就是外卖比店里面更好吃,小编也不知道为什么?

5、济南老贵州米线

这家老贵州米线很容易被人遗忘,它也是在西市场商圈,门头很不起眼,但很多人吃过。它的特点是鸡肉比较多,吃起来特别过瘾,但是米线量不大,可再加米线,肉也可以是花钱再加的。

7. 山东的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

目前,我国蛋用鹌鹑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内蒙古等省区。

内蒙古达拉特鹌鹑蛋,铁(mg/100g)含量13.17;是参照值3.8(mg/100g)含量的3倍多;铜(mg/100g)含量2.42; 差不多是参照值1.27的2倍,钙(mg/100g)含量67.28,比参考值高8.28;同时鹌鹑蛋高含量的卵磷脂、脑磷脂、核黄素、维生素D和小分子状态的存在。

8. 山东济宁鹌鹑养殖场地址

鲁菜之所以是四大菜系之首,更多的是因为它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象征。因为饮食文化本身并非像体育比赛那样非得以具体分数决出高下,但论历史悠久,论影响力,论文化底蕴,鲁菜当之无愧的中华菜系之首。

鲁菜不仅仅是一个菜系,更是一整套饮食文化。菜品要做好,色、香味、俱全;餐饮环境要好,坐北朝南正中间采光要好内饰古朴典雅,四方的八仙桌是必备的家具;餐具讲究盘、碟、碗、筷、勺、叉等搭配合理。而衬起这桌子鲁菜的不光有“硬件”还要有“软件”,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餐饮礼仪,比如婚、丧、嫁、娶、寿、等对应宴会的上菜品种、上菜顺序、菜品搭配、座位顺序、喝酒方式、主人责任、客人赴宴的穿着、辈分的长幼、亲戚远近区别等等都会具体体现在这鲁菜上。

四大菜系指的是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而八大菜系则是这四大菜系的具体细分。一般意义上鲁菜代表整个北方地区的菜系,川菜则是代表西南地区,粤菜则代表华南地区,而淮扬菜则代表东部地区。专家和学者公认的影响力最大的是鲁菜,其他三个菜系形成的时间节点远远晚于鲁菜系,并且其他三个菜系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鲁菜的“单向影响”,即:鲁菜影响了其他三个菜系。因为从中华民族的版图和政权扩张、中华文明向周边扩散的历史来看,就是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点点的向四周扩展,饮食文化自然不例外。

鲁菜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元明清三代,区位上距离中原政权中心最近,因此也就有了登堂上殿的便利,成了皇家御用菜品。再加上历代四方来朝的各地官员、商人、学子在京城居住一段时间后也会把鲁菜的一些技法带到家乡,融合自己的地方菜,形成新菜品。所以,四大菜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鲁菜的影响。

鲁菜以烹饪海鲜见长,制作中善于将各类家禽家畜水果蔬菜五谷杂粮巧妙搭配使用,善用葱姜蒜炝锅起味,巧妙调和糖醋酱平衡口感,灵活掌控火候温度确保色泽与味道俱全,当真是把中国传统的“五行阴阳平衡哲学”落实到“五味调和”的典范。

中国最顶级的皇家菜品“满汉全席”,除了几个满族的野味之外,98%以上菜品全部是鲁菜系,鲁菜的地位和实力可见一斑。

研究菜系的都知道淮扬菜其实是受到鲁菜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其实这也跟中原王朝版图最先扩张的方向是“江南”有直接的关系。鲁菜的优势是其他菜系无法比拟的,春秋时期,山东地区就因为富饶的物产和发达的文化而遥遥领先华夏其他各族群诸侯。毕竟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先天的优势,当鲁菜形成体系并且成为一个族群先进文明的象征的时候,其他地区或许还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近似荒蛮的文明前夜。因此从悠久的历史来看,被官方和民间习惯上称为“菜系之首”也名副其实。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气候温和,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山东三面环海,拥有3000多公里优质海岸线。山东境内山川纵横,河流交错,黄河自西向东横跨其境,形成大片冲积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山东粮食产量全国前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产量第一,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另两处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原苏联的乌克兰),像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等,都早以蜚声海内外;水果产量居全国首位,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沾化冬枣、肥城蜜桃、沂蒙山大黄杏产量巨大;猪、羊、禽、蛋的产量也极为可观;水产品产量在全国前三位,鱼翅、海参、大对虾、加吉鱼、比目鱼、鲍鱼、天鹅蛋、西施舌、扇贝、红螺、紫菜等名贵海产品驰名中外。山东酿造业历史悠久,品种多质量优,如洛口食醋、济宁酱油、即墨老酒、博山陈醋等,同时坐拥中国最大海盐场。丰富的物产,为发展山东烹饪事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与其他单纯的平原甚至南部丘陵山区物产的贫乏相比较,这个客观因素是鲁菜成为“菜系之首”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齐鲁大地又被誉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强势,让鲁菜搭上了主流文化的列车,并在传播上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其影响力更是无与伦比。

鲁菜以胶东菜、济南菜、博山菜、孔府菜等融合为一体,而又以孔府菜的传承最为系统,原因就是孔府作为中国最大的“世家”历经千年一直延续传承。孔府菜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典型的官府菜。其选料精细,烹制考究,盛器讲究,菜名寓意深远,宴会餐厅古朴典雅,宴席礼仪庄重。据正史记载,乾隆皇帝的女儿嫁给孔家,宴会的餐具就有404件之多,可见鲁菜之精细。

孔府菜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一类是日常家餐。

如果说距离权利中心近,便于向全国传播而形成影响力,那么位于强势文化的核心区域就是占尽了软实力之优势。众所周知,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孔庙、文庙、学庙,其实伴随着这种儒家文化的软实力扩张,鲁菜文化早已悄悄随着孔孟之道影响到了整个华夏的饮食文化,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菜系之首”的地位。

鲁菜原创的烹饪技法就有60多种。说起做工,就不得不提鲁菜里面的“雕工”和“切工”以及鲁菜原创的“爆炒技法”。著名的北京烤鸭就是正宗的鲁菜,这道驰名中外的国宴必备菜就把刀工技术体现的淋漓尽致,把熟鸭肉切成薄薄的片,把圆形滑腻的大葱切成细丝,这不是每个厨师都可以做到的。接待外国元首的钓鱼台宴会中,以萝卜为基材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更是鲁菜厨师的看家本领。而“爆炒腰花”则是民间考验鲁菜厨师的基础题目,在滑滑的猪腰子上面切成花纹,保证不透、不连,绿豆大小的方块整齐划一,没有10年功夫,不敢自称鲁菜师傅。

当年北京著名的“八大楼”以及现在北京有名的鲁菜馆子净雅、雅轩、宝瑞、四季长安、齐鲁京典、丰泽园等都是鲁菜酒店,可以吃到正宗的鲁菜。

鲁菜著名的菜品有:清汤燕窝、奶汤蒲菜、葱烧海参、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锅烧肘子、四吃活龟、云片熊掌、三丝鱼翅、寿比南山沙锅鱼翅、烩乌鱼蛋、酱汁鱼、锅烧鸡等,一品锅、芙蓉鸡片、烩乌鱼蛋、酱爆鸡丁、炸鸭胗等、白菜烧紫鲍、油爆肚丝及素面、杏仁元宵小笼蒸蟹,酱汁鹌鹑、酱香鲜蟹糟熘鱼片、沙锅鱼唇、芫爆肚丝、清汤燕菜、净扒鱼翅等等1800多道菜品。这些名优菜品便是鲁菜成为“菜系之首”的具体实力体现。

9. 济南鹌鹑养殖

芙蓉街状元米线

芙蓉街在知名的泉城路上,所以每次人流众多。小编吃过芙蓉街美食最难忘的可能就是进入街区几十米路口的状元米线了。其实这里的状元米线类似我们常说的云南米线,它把鸡肉、鹌鹑蛋和几个小菜分为好几小碟,等着热的米线汤端上后,就把肉类、蛋类等按照易熟度依次倒入米线汤碗中,最后放入成碗的米线,这里的米线爽滑Q弹,带着米香味,与浓郁的汤汁搭配,回味不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ybk/9879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