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鱼养殖技术(黄鳍鲷繁殖技术)
1. 黄鳍鲷繁殖技术
钓黄鳍季节,首选春季和秋季
1.春季。大黄鳍鲷跟大多数鱼类一样,总是在桃花盛开的时节飘然而至,洄游到近海处产卵觅食,所以这个时候是钓获大黄鳍鲷的大好季节,特别以农历的三四月份为黄金季节。选择这个时候出海,常常会惊喜连连。
2.秋季。秋季也是大黄鳍鲷频频现身的季节,因为随着冬季的临近,大部分鱼类都要储备能量过冬,大黄鳍鲷也不例外。在秋冬交替季节(农历的十月和十一月份为最佳),大大小小的黄鳍鲷纷纷“出洞”,一出出擒拿大黄鳍鲷的好戏也频频上演,真是风光无限,精彩无限。所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喜爱大黄鳍鲷的钓友,可别“虚度春秋”哦。
另外,选择多日大雨之后的晴朗天气出钓尤为理想,这个时候海水中氧气充足,鱼的食物特别丰富,对大黄鳍鲷有极大的诱惑力。
二钓黄鳍鲷钓点
1.应选择养殖密度较高的海域,以养殖鲍鱼的区域为最理想,因为鲍鱼大都娇生惯养,对水质要求比较高。
2.水下有礁石的海域。水下有礁石也就意味着小鱼小虾多,容易吸引大黄鳍鲷的视线。如果两者结合即养殖区域的水下有礁石的地方那是最理想不过了。
三钓黄鳍鲷水质
1.水要清。这里说的水清并不是指清澈见底,而是指能见度在2-3米、海水呈天蓝色的清。这样的水清往往昭示水质较好,而水质好恰恰是海洋浮游生物的天堂,容易招来大黄鳍鲷。如果水浑,是很难钓到大黄鳍鲷的。因为黄鳍鲷主要靠视觉觅食,水太浑,两眼一抹黑,就谈不上觅食了。
2. 黄鳍鲷幼苗怎么培育
黄鳍鲷又称黄脚立、立鱼等,属于鲈形目鲷科鱼类,在国内广泛分布于沿岸近海,是近年来我国华南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黄鳍鲷的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养殖经济价值高,所以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其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但是鱼苗前期的适温比成鱼较弱,鱼苗的生存温度为10℃~35℃,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以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4℃~30℃,属广盐性鱼类;一般盐度鱼苗在0.3‰~4.3‰之间,成鱼则在淡海水中均可生存。广东、香港、福建、广西沿海地区居民最爱吃这条鱼,售价比黑立鱼高出2-3倍。
近几年恶劣的天气、污染严重的水源和高密度养殖,造成黄鳍鲷在养殖过程中发生各种病害。主要病害及防控措施如下:
1、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
寄生虫全年养殖都会有,但流行季节一般在11月份到昱年的4月份,最常见的是车轮虫、指环虫和小瓜虫,大量寄生于鳃部,造成鳃部感染细菌而腐烂。
主要原因:长期的阴雨、低温天气造成池塘底部溶解氧较低,再一个是光照弱,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有益藻类和菌类繁殖,加上不及时补充水体中藻类所需的元素,长期不注重水质的变化,只注重消毒、杀虫,导致水体中的死藻沉到塘底,还有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等,塘底的有机质过多,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有害菌类大量繁殖,引起池塘菌、藻相失调,从而造成泛塘。
防控措施
①拿样本去镜检,看鳃部和体表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如果寄生有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的鱼,首先会出现暗游或者狂游的现象,此时建议先用降解灵+超C稳定鱼的狂躁不安,晚上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增加底部溶解氧,营造一个良好的池塘环境,第二天用虫必克抑制虫害的寄生,可连用两次;经常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黑臭净改善池塘底的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②在养殖过程中水质要维持嫩爽,经常检测水质的指标是否正常,常用绿康露或百安威控制有害藻类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③如果经常使用氯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消毒的池塘,应及时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进行解毒,或者用降解灵+百草解百毒,消除水体中的各种毒素,及时用乳酸宝+六抗培藻膏+速补康或者特力钙维持水体的藻菌平衡。
④防重于治,即提高鱼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病虫,内服选用肝胆必康+金多维+酵素诱食宝,一组按100~160斤进行拌料投喂,一天1~2餐,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
2、由细菌引起的烂身出血病害
一般是由于池塘的底部耗氧和有机物较多,造成池塘整体环境溶解氧低,在没有盐度和低温的情况下,导致各种致病细菌大量滋生,特别是霉菌(水霉),极易感染鱼体而引起烂身,造成严重的体表溃烂出血。发病的鱼体力较差,喜独游或伏在塘边,鳍条等发病部位产生粘液、充血,鳍条发红和散开,随着病情发展,患部溃烂,表皮脱落、出血,严重者肌肉外露,不摄食,多在水面晃游。
防控措施
①首先用黑臭净+粒粒神全塘干撒,清除池塘底部的耗氧因素,然后用绿康露+三必康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促进伤口的愈合,连用两次;隔天后用降解灵+百草解百毒解水体的藻毒素和菌毒素。
②日常应做好水质和底质的养护,交替使用黑金神+乳酸宝+活菌王、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速补康。
③用三必康+肝胆必康+金多维+恩诺沙星拌料内服,减料不减药的原则,每天投拌一餐,连喂5~7天。
3、由高温天气引起的链球菌病害
主要发生在高温期间,初期体表一般无损伤,也无异常现象,观察眼球产生白内障,瞳孔放大,眼球晶体充血突出,随着病情发展,眼球开始脱落或溃烂。近年来有些养殖户经常使用强刺激性的消毒剂,不仅破坏了鱼体表粘液,还直接影响到鱼的肝、胆解排和消化吸收系统,而且消毒剂对此细菌没有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加上日常对底质管理不到位,各种有害菌大量滋生,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链球菌大量繁殖,入侵鱼体内与鳗弧菌、爱得华氏细菌交叉感染,造成严重危害。
防控措施
①加高水位,日常开足增氧机,用黑臭净+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改善池塘底环境,不定期用百安威+绿康露作为水体消毒。
②使用新菌克+藻健康,1个月使用2~3次,可预防高温期间的细菌滋生。
③内服肝胆必康+复康+金多维,7天拌料投喂3~4次,并经常用酵素动力+酵素诱食宝进行投喂,不仅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同时对水质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 黄鳍鲷苗
1、黄鳍鲷的养殖场地的建造养殖场应选择在靠近海岸,水源充裕,不受污染,交通方便,防台风,防海潮的地方,尽量利用天然潮汐的涨落来灌水和排水,黄鳍鲷的养殖场还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排灌分家。没有潮灌能力的养殖场还应安装水泵或水车进行排灌和增氧。精养池塘一般面积为10-15 亩,中间培育池面积为3-5亩,长宽比为1:0.6,水深1.8 -2.5 米,塘基坚实不漏水,池塘的注排水闸门宽0.8 -1 米,最大日换水量为30%。放养前,池塘需晒塘,清塘和消毒,以杀灭野生鱼虾,装好闸门后进水,并进行施肥,培养饵科生物。
2、养殖方式黄鳍鲷池塘养殖可分为单品种的纯养,多品种的混养和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三种方式。
(1)单养。每亩放养700-1500 尾,每年1-3月投放鱼苗,规格为2-5厘米,养殖周期为1年至1年半,起捕规格200克以上,投喂冰鲜下杂鱼及人工饲料,亩产一般在150-300 公斤。
(2)多品种混养。混养能合理使用养殖水体,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域的生产力,常用的混养方式有:a黄鳍鲷、鲻鱼、蓝子鱼混养。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500-700 尾(5-7厘米),200-300 尾(7-8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00-150 公斤。b黄鳍鲷、金钱鱼、蓝子鱼混养。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900 尾(5-7厘米),200-300尾(5 -10 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500-200 公斤。
(3)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这是为了利用单品种精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剩余饵料,以及为调节排泄物造成的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生而采用的养殖方法,一般是主养一个品种,辅以搭配放养一个品种:a尖吻鲈、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800 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b鲈鱼、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800-1000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c笛鲷、鲷养殖。每亩放养紫红笛鲷900-1000 尾(1 2-14厘米)和黄鳍鲷150-200 尾(5-8厘米);d卵形鲳、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800-900尾(10-12 厘米)和150-200 尾(5-8厘米)。搭配养殖的黄鳍鲷于每年3-4月份放苗,翌年2-3月收获,体重约200克,亩产为30-50 公斤。
4. 黄鳍鲷喜欢在什么地方
一、根据地形找鱼群。想要找到鱼群,钓鱼人必须要了解目标鱼的生活习性,清楚地知道不同的海鱼喜欢在哪种地形的海域聚集。例如,黑鲷、黄鳍鲷和真鲷为浅海底栖鱼类,主要在沙泥底或多岩礁的海域活动和觅食,但是,真鲷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喜欢潮流平稳、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海区。总之,码头、堤坝、环岛路、海参圈、网箱、礁石区等障碍区是鱼群最容易聚集的地方,也是海钓寻找鱼群的主要区域。
二、用探鱼器找鱼群。很多海钓高手一般都有探鱼器,主要是在坐船海钓时使用。探鱼器主要分为水上和水下两种,水上的是声纳探鱼器,水下则为摄像头探鱼器。声纳探鱼器更适合船钓,在海边矶钓,则是摄像头探鱼器为主。有些钓友认为,使用探鱼器来辅助钓鱼,属于作弊的行为,对使用探鱼器的钓鱼人较为反感。
三、根据海鸟找鱼群。如果有成群的海鸟在海面上低空盘旋,说明这片海域下面一定有鱼群存在,而且鱼群的数量较大。海鸥等海鸟主要以海鱼为食,如果海面下有鱼群存在,它们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捕食。
四、根据小鱼找鱼群。如果海面上不断地有许多小鱼窜出,一般是由于受到大鱼的追击导致,说明海面以下有较多的大鱼。跳出海面的小鱼越多,则海面以下鱼群的数量越庞大。
5. 黄鳍鲷养殖视频
钓黄刺鱼的路亚技巧与大多数鱼类的路亚钓技巧不同,因为黄刺鱼是一种常常在沿海流水中活动的鱼类,需要特殊的技巧才能钓到。
以下是一些用于钓黄刺鱼的基本路亚技巧:
1. 了解黄刺鱼的习性:它们是掠食性鱼类,它们经常在水中追逐小鱼和虾,因此适合钓用可以模拟小鱼和虾的路亚假饵。
2. 选择正确的路亚假饵:黄刺鱼对路亚假饵的颜色和形状敏感,推荐使用白色、黄色或红色的小款软饵,例如一些短款小虫假饵。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可以打闪的铜片、金属薄片或者小款闪烁饵蚂蚁来垂钓。
3. 注意使用船钓或者岸钓两种方式:船钓会更灵活一些,但往往不适合新手;岸钓要更考验技术和经验,此时需要先选好到达水中的技巧和方法。
4. 根据水情选择钓点位置:在海边线上找到有水流、泡沫和浪花的地方是比较好的位置,可以找到一些黄鳍鲷,杂吃杂喝的黄刺鱼会在这里有比较好的进餐机会。
钓黄刺鱼是一门有趣的运动,同时也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建议多参考一些路亚技巧视频并多多尝试,最终能得到自己的实践技巧的提升。
6. 黄鳍鲷最大可以长多大
5403斤。
2020年2月9日,珠海市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连续卖黄立鲷成品鱼3塘,也是整个批发市场最早出的第一塘新鱼,平均规格最大6两(标头鱼1.3斤),平均亩产5403斤(单塘最高亩产为5862斤),为整个黄鳍鲷市场之最:卖鱼最早!规格最大!亩产最高!
7. 黄鳍鲷养殖周期
1、黄鳍鲷的养殖场地的建造养殖场应选择在靠近海岸,水源充裕,不受污染,交通方便,防台风,防海潮的地方,尽量利用天然潮汐的涨落来灌水和排水,黄鳍鲷的养殖场还应具备良好的排灌系统,排灌分家。没有潮灌能力的养殖场还应安装水泵或水车进行排灌和增氧。精养池塘一般面积为10-15 亩,中间培育池面积为3-5亩,长宽比为1:0.6,水深1.8 -2.5 米,塘基坚实不漏水,池塘的注排水闸门宽0.8 -1 米,最大日换水量为30%。放养前,池塘需晒塘,清塘和消毒,以杀灭野生鱼虾,装好闸门后进水,并进行施肥,培养饵科生物。
2、养殖方式黄鳍鲷池塘养殖可分为单品种的纯养,多品种的混养和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三种方式。
(1)单养。每亩放养700-1500 尾,每年1-3月投放鱼苗,规格为2-5厘米,养殖周期为1年至1年半,起捕规格200克以上,投喂冰鲜下杂鱼及人工饲料,亩产一般在150-300 公斤。
(2)多品种混养。混养能合理使用养殖水体,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域的生产力,常用的混养方式有:a黄鳍鲷、鲻鱼、蓝子鱼混养。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500-700 尾(5-7厘米),200-300 尾(7-8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00-150 公斤。b黄鳍鲷、金钱鱼、蓝子鱼混养。三种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900 尾(5-7厘米),200-300尾(5 -10 厘米)和200-300 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500-200 公斤。
(3)以单养为主的搭配养殖。这是为了利用单品种精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剩余饵料,以及为调节排泄物造成的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生而采用的养殖方法,一般是主养一个品种,辅以搭配放养一个品种:a尖吻鲈、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800 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b鲈鱼、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800-1000尾(1 0-12 厘米)和200-250 尾(5-8厘米);c笛鲷、鲷养殖。每亩放养紫红笛鲷900-1000 尾(1 2-14厘米)和黄鳍鲷150-200 尾(5-8厘米);d卵形鲳、鲷养殖。每亩放养量分别为800-900尾(10-12 厘米)和150-200 尾(5-8厘米)。搭配养殖的黄鳍鲷于每年3-4月份放苗,翌年2-3月收获,体重约200克,亩产为30-50 公斤。
8. 黄鳍鲷鱼苗怎么养
每年的9至11月。
腊鱼学名叫黄鳍棘鲷 ,俗称 黄鳍鲷、黄脚立。鲷科棘鲷属海生鱼类。
是以动物食性为主的杂食鱼类,由于口裂较小,而只能摄食较小个体的鱼、虾等,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底栖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幼鱼期全为雄鱼,到3至4年生才转变成雌鱼。每年9至11月为产卵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