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集古代农业之大成的书籍 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集古代农业之大成的书籍是
一、古代安排农业生产的书籍?
西汉的《泛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真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二、什么是农业?农业有几个部门?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包括的范围也不同。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或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有的经济发达国家,还包括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后部门。现阶段,中国农业包括农业(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林业(林木的培育和采伐)、牧业(畜禽饲养)、副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以及农民家庭手工业生产)、渔业(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中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农作物类型和作物栽培制度都不相同,从一年三季、一年二季到一年一季,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按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可分为热带农业、亚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和寒温带农业;从东南沿海到西北高原,随着自然条件和资源类型的变化,又可分为农区农业、半农半牧区农业和牧区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三、中国古代工农业书籍?
中国古代著名的农业书籍综合性农书又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农家月令书,它创始于公元三世纪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以后的如《四时纂要》、《农桑衣食撮要》、《经世民事录》、《农圃便览》等等,层出不穷。
这类书是我国农书的一个特殊体例,把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需要进行的农业生产操作事项,按照缓急,分别先后,依次序排列写成。
第二种,以公元六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为代表,着重于农、林、牧、副、渔各项技术知识的系统记述。
第三种是通书性质的农书。所谓通书,主要是指民间的日用百科全书。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书》,明代的《便民图纂》、《多能鄙事》,都属这一类。
四、古代农业工具的使用?
1、小面积土地的灌溉工具,比如桔槔
2、大面积土地的灌溉机械,比如水车
五、古代关于农业的词语?
岁稔年丰 :稔:庄稼成熟。同“岁丰年稔”。
拽耙扶犁: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强本节用: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耕耘树艺: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稼不穑 :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时和岁丰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瑞雪兆丰年: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麦秀两歧:亦作“麦秀两岐”。为丰收之兆
五谷丰登: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穰穰满家: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六、古代农业产生的时间?
古人依据二十四节气进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七、关于古代农业的字?
有”qián,形声字,“錢”的简体字。“钱”作为农具时,古音借“残(殘)”读作(chǎn)。“剗”(chǎn)是“铲、钱”的本字,“戔”jiān是“残(殘)”的本字,“钱、铲”都是发明金属之后“刬”的孽乳字,因此只取刬的义。农具中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农具名称用字并不少见。“钱”作为农具名,指铲一类的农具,古时读作chǎn,如今读作jiǎn。“钱”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用为指称货币费用量词、姓氏时,均读为qián。
“钱”转化为货币名称后,“钱”作为农具名称也逐渐消失,
八、古代产量最高的农业?
先秦重要粮食作物有粟、黍、稻、大小麦、大豆,还有大麻和菰(米)等。
大抵北方以种粟黍为主,南方以种稻为主。战国时期,适应休闲制向连作制的过渡,大豆一度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汉以后大豆向副食方向发展,大麻和菰逐步退出粮食行列。末期,小麦先在西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种植,以后传入中原,随着连作倒茬和农田灌溉与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但粟在长时期内仍是最主要的粮食。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还提到豌豆和胡豆。三国时的《广雅》首次提到籼稻,这一时期水稻的主要种植类籼,粳。唐、宋经济重心移至江南,水稻生产迅速发展。至宋代水稻跃居粮作之首,麦作也进一步发展,稻、麦取代了粟、稻的传统地位而延续至今。
原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种植的高粱,宋、元时期传到黄河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明、清时代,原产美洲大陆的玉米、甘薯、马铃薯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
九、古代非洲的农业文化?
非洲大陆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最近几十年来,在非洲发掘了大量的远古人类化石、人类遗址和石器,说明非洲大陆远古以来就有人类生活和劳动。
北非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后来,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曾经先后成为罗马、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由撒哈拉沙漠往南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居住着黑人各族。他们是世界上较早掌握冶炼技术的人,他们的农业生产也很发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黑人各族建立了至少30多个国家,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非洲,非洲人民长期被套上了殖民奴役的枷锁。
东非的古国主要有努比亚和阿克苏姆等奴隶制国家。努比亚在前1000年左右,摆脱埃及的控制,建立奴隶制国家。农业比较发达,首都麦罗埃(今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经济繁荣,冶炼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其贸易也很发达,和非洲内陆、西亚、印度都有往来。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于公元初,4世纪时达到全盛。7世纪以后,由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才逐渐衰落。在非洲东部沿海,还出现过许多繁荣的古城,它们与非洲内陆、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地都有贸易联系。
西非的古国主要有加纳、马里和桑海。加纳位于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之间,盛产黄金。11世纪中期,加纳达到全盛,1240年加纳被马里所灭。马里于11世纪中期建国,1240年灭掉加纳后不断扩张,国家日益强大。14世纪,成为西非最富庶的国家。15世纪逐渐衰落下去。桑海于15世纪兴起,逐渐向外扩张,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桑海的农业和纺织业很发达,文化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少的桑海国王鼓励学术,聘请阿拉伯学者来讲学,在国内还建立了图书馆和大学。16世纪末,桑海在奴隶起义和北非摩洛哥侵略的打击下瓦解。
中非和南非在古代也产生了奴隶制国家,主要的有刚果和津巴布韦。刚果位于刚果河下游,大约在12世纪建国,15世纪时已很强盛。其农业和冶金业很发达。古史记载南部非洲有一个盛产黄金的国家,其境内有许多石头城,当地语叫“津巴布韦”,其中一座石头城最大,叫大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是南非古代文化的中心,其古城遗址,气势雄伟,坚固异常,是南非民族文化的典型。
中国和非洲有着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3世纪的中国文献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的文献提到肯尼亚和索马里。中非之间的贸易联系也很悠久,多年来,在非洲许多地方发掘出中国瓷器和古钱。他们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和非洲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几次到达非洲,访问了今天的肯尼亚、索马里的许多地方。与此同时,东非和北非的一些国家也向明朝派出了使节。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直到西方殖民者侵入东非海岸,才遭到阻挠和破坏。
十、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百科全书的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堪称“农业百科全书”的农学著作是北魏后期贾思勰(生卒年不详)所著的《齐民要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一些人便将这些经验和技术进行总结,集结成书,产生了许多农学著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