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IT配置的目标(农业it配置的目标有哪些)
一、新型农业的目标?
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基本特征: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
二、农业生产的目标?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农业四控的目标?
农业四控目标是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化。这四大指标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如果细化,应该是五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目前我们在苏州进行对比试验,发现三农补短板是关键!核心的短板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文化整体素质。
四、农业园区发展目标?
“多规合一”要求着力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区域规划体系。在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规划时,首先要与区域“多规合一”体系对接,严格地遵守和执行上位规划,做好本级规划的调整衔接,确保发展目标、空间坐标、国土指标、生态控标的高度统一和协调一致;其次以国家、地方政策和上位规划为依据,结合所在地域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来定位自身的指导原则、发展思路、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及保障体系,做到园区规划与政策良好的承接与融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多规合一”平台,完善相应机制
理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以空间资源的统筹布局为基础,在统一的空间平台上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类空间布局,从而制定适合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构架,划定出共同遵守的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借势乡村振兴机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利用“多规合一”,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功能,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农村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共建,实现三产配套发展。同时在统筹“多规合一”时,强化土地利用、环境承载、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并为园区后续发展预留合理空间。
同时,构建由多级节点构成的一体化多规信息在线服务体系,从而消除各规划空间矛盾,实现发改、国土、规划等多部门规划成果的统一管理、深度融合,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高度协调、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此外,还需构建“多规合一”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推进“多规合一”。现代农业园区在做总体规划时要充分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减少规划所需对接部门和环节,让规划团队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取上位规划或同级规划,节省人力、物力及资金等。
五、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
1、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国家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农产品能够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时可以产出更多的农产品。
3、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将农业基础的物质条件现代化与经营管理方式、社会服务的现代化相结合。
4、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使农业和农村的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5、现代农业的目标包括:缩小城乡差距,使工农城乡的发展变得更加协调,用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提高农民的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
六、农业推广的总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3)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七、农业推广目标体系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八、农业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加快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业补贴支持力度,优化农业支持政策结构,进一步提高农业支持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农业政策的目标:1、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2、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3、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4、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精准农业的目标状态是什么?
精准农业是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继LISA(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后,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对农业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精准农业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
精准农业采用3S(GPS、GIS和RS)等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对农资、农作实施精确定时、定位、定量控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精准农业是通过3S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田间每一块操作单元上的具体条件,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利用物资投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相对于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以高新技术投入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自然资源的最大节约和对农业产出的最大索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手段之精新,农业资源投入之精省,农业生产过程运作和管理之精准,农用土壤之精培,农业产出之优质、高效、低耗。
十、农业保险培训的要求与目标?
要求: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农户投保率、政策到位率和理赔兑现率.
目标:实现“尽可能减轻农民保费负担”、“尽可能减少农民因灾损失”的目标要求,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又好又快发展。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