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沙鳅养殖方法(中华沙鳅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1. 中华沙鳅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芝麻黑豆泥鳅汤 【所属菜系】 川味 【特点】 泥鳅鲜嫩,泡椒味浓 【原料】 泥鳅鱼500克,黑豆60克,黑芝麻60克 【制作过程】
1、黑豆、黑芝麻洗净;泥鳅放冷水锅内、加盖,加热烫死,洗净,干水后下油起锅稍煎黄,铲起。
2、把所有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滚后,改小火煲至黑豆软熟,下盐调味即可 手撕泥鳅 【配 料】 泥鳅。 香菜、泡椒。 花椒粉、葱、姜、老抽、白糖、醋、料酒、鸡精、食用油、高汤。 【操 作】 1、将泥鳅放入水中加入几滴油,让其游动自然除去泥垢,排尽肠内杂物,再剪去头部和内脏,洗净沥干用酱油、料酒涂抹表面和内脏; 2、坐锅点火放油,油6—7成热时放入泥鳅炸至外表起脆壳捞出沥油;
3、锅内留余油放入葱姜、泡椒丝煸炒出香味,倒入泥鳅、酱油、白糖、盐、高汤待锅开时,加入醋、鸡精收干汁,撒上花椒粉淋入香菜即可出锅。 【营养价值】 泥鳅 - 又名蝤、鳅鱼。泥鳅有沙鳅、真鳅、黄鳅之分,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 炸泥鳅的做法 要味道酥脆,还要不破坏营养,先把泥鳅沥干,用酒把泥鳅灌醉。 然后将泥鳅和生油一起放在高压锅里,盖紧锅盖后加热,待泥鳅不再挣扎,即可将锅盖 打开,微微翻炒直至酥透,注意不要炒的太久,炒成锅巴就不好了。然后把泥鳅捞起来 备用。 准备一小碗醋,调入少许盐、味精、辣椒粉(或红辣椒切成泥)备用。 洗一些新鲜紫苏,切成碎末备用。紫苏这玩意儿烧鱼最是鲜香,但好像只有南方才 有,倒是也有干紫苏可以买,但是味道可就大打折扣了。 在炒菜的锅里加入少许油,加热后倒入熟泥鳅,翻炒片刻,然后倒入调料及紫苏, 翻炒至汤汁挥发殆尽即可。 主料:小泥鳅 配料:醋、盐、味精、辣椒粉(泥)、紫苏 泥鳅钻豆腐(白族) 原 料 主料:活泥鳅500克。 配料:鲜牛奶200克,嫩豆腐1块(重500克),云腿片50克,小瓜、番茄各2个,富强粉、水发粉丝、土豆各100克,青辣椒10个,小白菜心5棵,洋葱1个。 调料:精盐25克,味精5克,白胡椒20粒,鲜花椒叶10片,去皮蒜瓣50克,生姜2片,芝麻油20克,酥油200克。 制 法 (1)取面盆一个,注入清水,加富强粉(40克),滴上几滴芝麻油,放入泥鳅,任其吐去污物,再取出放入清水中养着。 (2)番茄、青椒洗净,分别切为4瓣。小瓜洗净,切成滚刀块。洋葱去老皮,洗净切为片。小白菜洗净,分别切为2瓣。土豆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 (3)炒锅上中火,下酥油化开,用箩筛滤去杂质。将锅洗净,注入酥油,热时下蒜瓣过油,加入小瓜、云腿、番茄、青椒、白菜、洋葱、土豆、姜煸炒几下;再下富强粉(60克)、盐、胡椒粉、花椒叶、粉丝、味精拌匀,倒入土锅内;然后将豆腐放入,注入清水2000毫升以及牛奶,放入泥鳅,盖上盖,置于中火上,随着汤汁徐徐升温,泥鳅就往豆腐里钻,待熟透浇上麻油即可上桌。 操作要领 泥鳅钻豆腐难度很大,平时要多做试验。泥鳅要选野生泥鳅才可能成功。 红烧泥鳅~~~ 泥鳅买来洗净沥水,锅内放油烧热下葱炒香捞出,下姜,蒜爆香, 下泥鳅煎至一面变色后翻面煎另一面,下黄酒,少量醋,老抽,盐,糖适量炒匀, 放入跟泥鳅持平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 炖至水差不多的时候下少量辣椒大
2. 中华沙鳅怎么养殖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成蛙: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其中又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多数,主要有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3. 中华沙鳅是保护动物吗
是的
刀鳅鱼(即中华刺鳅)又称沙鳅、刀鳅、石锥,是一种淡水鱼,分布于中国南方流域。刀鳅,头尖尾阔,身滑如泥鳅、鳗鱼,惟不同之处是背上长了一排利刺,状若锯齿刀,故名刀鳅。刀鳅肉细嫩滑可口,一直以来皆奉为桌上珍品,价格昂贵,所以渔人皆以欲得之而不择手段。
刀鳅喜欢生活在石头周边,乱石丛生,最是刀鳅和鳗鱼喜爱藏身之所在。只见石缝眼里隔三差五的有刀鳅伸出尖头在石缝外掠食,隐约可见小鱼、小虾从石缝旁游过时,那刀鳅毫不客气,移动着石窟中的身躯,一击中的,瞬间又缩回洞穴,依旧保持着尖脑壳继续巡视。看着这精彩场面,喜欢钓鱼的人忍不住搬来了鱼竿。
4. 中华沙鳅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
泥鳅的清洗方法一
在想吃的时候就把泥鳅买回来,多放点清水在盆子里,然后把泥鳅也放进去,这样泥鳅肚子里的泥污什么的就会漫漫吐也来。期间要经常换水,而且不要喂泥鳅任何食物。时间越久吐的越干净,当盆子里的水不再混浊时就可以下锅烹饪了。一般广东人吃这东西不专门去肠,只是洗净后加点白酒(要盖好盖子防止其跳出)放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使之煮好后没泥味同时又多了酒香。
泥鳅的清洗方法二
盐渍方式:首先把养泥鳅的水沥干倒入有盖器皿,按500克泥鳅放入5—8克食盐,并立即盖上器皿,20分钟后就ok了(注意:如果泥鳅大,时间可稍长点)。此时,用水将泥鳅冲洗干净,沥干后就可以安全地任你烹调了。盐渍方式可谓是方便、快捷,方法十分简便、操作特别容易。最重要的是,通过盐渍,能够使泥鳅主动把体里的泥土和脏物全部吐(生理呕吐)出来,这样既保持了泥鳅的外观完好无损,又保证了泥鳅的营养价值丝毫不变。
泥鳅的清洗方法三
取大泥鳅500克,放到方便袋中扎紧,下到沸水中大火煮20秒拿出,稍冲洗一下,然后按照方法一中的步骤取出内脏,最后用凉水冲洗干净即可。注意:宰杀泥鳅时不能开膛太大,否则影响成菜的美观;不要将鱼籽去掉,只将胆部位切掉就能带出肠。
泥鳅的清洗方法四
当然,也可以放辣椒。烹饪前,在装水的碗里放进两根辣椒,泥鳅就会吐出肚中的泥,待泥鳅吐完泥以后放入少许酒,再摇动一下,等泥鳅醉了,再用盐和水去黏汁。
5. 中华沙鳅怎么吃
中华沙鳅是泥鳅,玄鱼仔是小鱼儿
6. 中华沙鳅怎么做好吃
1冲水法
将捕捞工具放在进水口,然后放水进池。泥鳅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于进水口附近。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泥鳅捕获。
2诱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头或炒制的米糠、麦麸等诱饵放在网具或鱼笼中,用其香味引来泥鳅。
3干塘法
冬季,水温降至15℃~12℃时,泥鳅就会钻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干塘捕捉。先把水排干,将池塘、稻田划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便于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还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泡于稻的沟、坑中,待油菜秆透出甜质香味,泥鳅闻而易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入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7. 中华沙鳅的功效与作用
1、是沙鳅鱼。它主要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沙鳅鱼肉属于瘦肉型,100克鱼肉所含脂肪不足2克,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维生素A、D、E,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较丰富。
2、中华沙鳅(学名:Botia superciliaris)为鳅科沙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澜沧江、四川东部盆地和盆周低山区江段均有分布、湖北宜昌、甘肃文县亦有分布等。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 鳍末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属小型鱼类,体长9~18cm,体态纤细,体色艳丽,体表具美丽的斑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观赏价值高、食用价值高,市场价格达到400~500元/千克,是长江中上游特产优质的名贵珍稀鳅科鱼类,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