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
一、我国农业分布?
我国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1.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二、我国农业的地位?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扩展资料:
国家统计局24日发表的一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深入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000万吨大关,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产11415万吨,增长25%。2004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八年增产,2007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5亿吨,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同时,经济作物全面增产。2011年棉花产量659万吨,比2002年增产167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3307万吨,比2002年增产410万吨,增长14.1%。糖料产量12517万吨,增产2224万吨,增长21.6%。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7930万吨,增产15069万吨,增长28.5%。水果产量14083万吨,增产7131万吨,增长102.6%。
农民收入方面,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8.1%。
农村民生方面,2011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1.7倍,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
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到89972万人;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2%,比2002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长36.6%。
三、我国农业卫星 名字?
高分六号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农业一号卫星”
高分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介绍,高分六号为“高分陆地应急监测卫星”,其性能与高分一号相似,都具有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结合的成像能力,发射后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成星座,将大大缩短重访时间间隔,对于形成我国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高分六号卫星搭载了两个具备大幅宽的光学相机,并在宽幅相机新增了4个波段,特别是增加了能够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谱特性的红边波段。这使得高分六号卫星成为我国第一颗具备红边波段传感器的卫星,也是世界上第一颗具备红边波段的宽视场多光谱中高分辨率卫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农业一号卫星”。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遥感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作物产量、面积、长势等常规性监测,对旱灾、涝灾等农业灾害开展了应急性监测,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尤其是2016年以来,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农业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监管,相继开展了耕地轮作休耕遥感核查、重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划定等工作。
四、我国最早的农业?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许多重要的作物如稻、粟、黍、大豆、大麻、经济林木和茶、漆等,都是中国首先栽培的。中国在原始时代畜牧业已有发展,已驯养了猪、狗、羊、牛、马、鸡等六畜,它们的野生祖先在中国绝大多数可以找到。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五、我国北方的农业的温度带是?
东北三省属于什么温度带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北部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南部辽东半岛属于暖温带。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是东北清朝末年以后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名称和范围有所变化。东北三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干湿地区来看,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东部长白山以东属于湿润地区。温度带来看,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北部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南部辽东半岛属于暖温带。
六、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宝贵的财富?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七、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
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部季风气候区,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简言之,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八、我国最早的农业著作?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作者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氾胜之是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人,著名古代农学家。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
《氾胜之书》的主要内容
《氾胜之书》原来共有18篇,辑录在《汉书•艺文志》中的9种农业著作里,它的篇数仅次于《神农》(20篇)。现存的《氾胜之书》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共计3700多字。依据残存的部分资料,我们能知道《氾胜之书》总结了耕作栽培的总原则,介绍了13种作物的栽培技术。
《氾胜之书》的历史意义
《氾胜之书》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技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总结,是中国传统农学的经典之一。
九、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是国家的主要产粮地区都分布在东部及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缺水,土地贫瘠,多为戈壁沙漠,不适宜粮食生长,只能以畜牧养殖业为主。
长江以南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业作物,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长江以北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业作物,内蒙古地区主要也畜牧养殖业为主。
十、写出我国南北农业类型?
我国面积辽阔,位居世界第三位。秦岭一淮河把我国划分为南方和北方,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都有很大不同。北方以旱地为主,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
南方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