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普知识问答(农业科普知识问答题库)
一、农业自然科学科普知识?
土壤最基本的肥力要素
是指土壤的水、肥、气、热四种要素。
根据气候的变化,一年中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作物栽培的四大环节有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二、农业知识问答核桃树几年长核桃?
核桃开始坐果年龄与品种和繁殖方式有关。嫁接繁殖的早实核桃栽植后2~3年即可结果,实生繁殖的晚实核桃则需5~10年才能开始结果,嫁接可使结果年龄提前。一般20~30年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很长。而河北北部的核桃树多数是实生繁殖,需8 9 年或者十多年才坐果。现在核桃都是早实的了,一般三年可以见果,五年可以丰产。
三、地理问答题中农业部门,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指什么?
农业部门是相对于别的部门而言的,例如工业部门,商业部门等。 农业类型是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地域上的表现方式。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因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影响而形成的地域农业生产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地域内系工程的具有不同部门结构和特点的农业生产类型。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在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游牧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和地中海型农业与热带种植业农业。
四、春节科普知识?
关于春节的知识如下:
1、春节的来源
春节是由岁首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
2、春节历史的演变
古代民间最初的岁首指的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历法的变动,新年(岁首)在日期上有所调整。
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属阳历的一种,又称格里高利历)。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3、春节名称的变革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4、春节文化内涵传承中丰富
春节早已不只是汉族的节日,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过春节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特别的过法。“56个民族现在几乎都在过春节,但不少又都融进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杨福泉认为,春节蕴含的慎终追远等文化内涵应该不断传承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该与时俱进,过“环境友好型春节”。
5、春节可以节日欢聚共享一段记忆
“每年春节前夕,到了吃杀猪饭的时候,总是累并快乐着,累是因为杀猪确实是个体力活,快乐当然就是因为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美食咯。”大理白族小伙儿段艳文告诉记者,杀猪饭拉近了各民族间的距离,不管白族、汉族还是彝族,吃着同一锅肉,喝着自酿的酒,在分享中加深感情。
五、动物科普知识?
鱼为什么有鳞?
答:因为鱼鳞是鱼皮肤的一部份,它的身体很柔软,十分容易受伤,需要有坚硬的鱼鳞来保护,如果没有鱼鳞,水会不断地渗入淡水鱼的体内,而海水鱼身体的水分又会跑出来,鱼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鱼是有鳞的。
.鱼为什么离开水就会死亡?
答:因为鱼是用鳃呼吸的,同时,鱼鳃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如果鱼离开了水,鱼的身体就无法补充进氧气,所以,鱼离开水就会死亡。
六、中国科普知识?
1、 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中国)。
2、 为纪念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
3、 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际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4、 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5、 人类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苏联)人。
6、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 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首次飞行时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
8、 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9、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级所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
10、 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11、 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2、 (长征三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3、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三)级火箭。
14、 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5、 宇航员升空时乘坐的飞船舱段是(返回舱)。
16、 人类用空间探测器进行地外探测的第一个天体目标是(月球)。
17、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的轨道高度距地球表面约为(36000)千米。35786
18、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顺行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时,其运行周期约为(18)小时。
19、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促进了我国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20、 射程在(3000-8000千米)的导弹称为远程导弹。
七、医保科普知识?
1、居民医保当年缴费,次年享受医保待遇
军民医保每年有一个集中缴费期,在集中缴费期内缴纳保费,次年1月1日即可开始享受待遇。
2、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尽量参考医保目录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的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
3、小病尽量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国家鼓励患者小病在基层医院看,大病再去大医院看。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的医保报销比例会更高。
4、不是所有医疗费用都能通过医保报销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⑴ 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⑵ 应当由第三人支付的
⑶ 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先行支付。
5、医保药品目录中标注的“甲”“乙”是什么意思?
基本医疗保险出于管理需要,将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要先按比例扣除一定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八、航天科普知识?
1. 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内的航行活动,必须具备空气介质。
2. 航天:指飞行器在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不一定包含空气介质)
3. 10km高度是民航飞机主要航行的高度,空气是地面的1/3,压强只有1/4,航空飞行的最高限30km
4. 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和飞艇),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扑翼机(像小鸟一样),倾转旋翼机(像直升机一样,但是在飞行过程中向固定翼航空器))
5.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6. 作用:军事方面(制空权和制天权);经济方面(高风险,高附加值产业。军、民航空产业链)航天产生的卫星通信的产业链(电话,电视);带动基础学科和其他技术的发展;
7. 1783年法国蒙格尔费兄弟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发明了最早的飞艇(蒸汽机 螺旋桨);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者一号”发明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
九、船长科普知识?
船长的基本职责对船舶安全、货物安全、人员安全以及防止水域环境污染负领导责任;熟悉并严格遵守有关国际公约以及国内强制性法律、法规、执行IMO、主管机关、船级社、行业组织推荐的规则、标准和指南,遵守港口国有关法律、法规, 接受有关主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十、植物科普知识?
植物对人类环境的益处:
1,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臭氧),对人体有益;
2,许多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如吊兰能吸收甲醛、虎尾兰能吸收苯、苯酚、氟化氢等)净化空气;
3,成片的植物能有效降低风尘暴的危害;
4,植物的根系有保水、固土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沙漠化。
5,植物为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需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