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我国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书)
一、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齐民要术》全书20余万字,共十卷,“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事,靡不毕书”。其中,饮食部分主要集中在七、八、九、十四卷中。卷七、卷八专记食谱,包括各种菜肴和食品的烹调方法。书内所记烹调基本技术近30种,如[鱼乍](腌鱼、腌肉),酱(肉酱、梅酱),菹(泡菜),羹,汤,[月霍](炖肉),蒸,煮,炒,炙,奥(走油肉),糟,煎,蜜,拌,炸,烧,醇,冻等。对烹调的记述,大致包括选料要求,刀工处理,调味用料,火力水候,烹调要领及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这一体例对后世烹饪论著有很大影响。《齐民要术》也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二、农业百科全书排名?
1、《氾胜之书》
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氾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2、《齐民要术》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农书》
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
4、《农政全书》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三、我国传统农业特产是什么?
我国传统农业特产是谷子,莜麦,
四、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由明代解缙负责编纂。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有凡例和目录六十卷,字数近四亿。当时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永乐大典》辑入先秦至明代各类古书八千种,它是我国古书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是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早的百科全书。因为他卷帙浩繁,起初只抄写了一部。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命有关人员一百零九人将此书另摹写一部副本,至1567年(隆庆元年)才摹写完毕,历时五年。编纂此书时,官方前后动员了三千多人参加编校、录写、圈点等工作,从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编纂,至永乐六年(1408年)全部告成。因而成书于永乐年间,故定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书、史籍、工技、农艺、宗教、医学等科目。
五、我国农业分布?
我国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2%的耕地和林地。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
1.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2.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六、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是什么?
农业发展战略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发展农业带有全局性重大问题的筹划。如确定农业发展指导方针、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选择农业发展道路、模式,提出实施的主要措施、步骤等。其核心是 战略目标。要以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发展农业的经验教训为借鉴,以国家的长期计划及发展战略为目标。
七、我国农业发展特点是什么?
当今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如下:
1、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增强。
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
趋势显现。
5、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6、农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存,积极推进农业化经营。
7、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
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转变。
八、我国传统的农业格局是什么?
展望末来的农业格局,大规模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只适合广大的平原地区,这里土地平整,土壤肥沃,不仅适合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在田间操作,如果再建立起高标准的水利设施,还能年年旱涝保收,既节省劳力,有节约成本,非常有利现代农业发展。
对于一些丘陵或山区來说,土地分散,高低不平,大型农机难以作业,而且灌溉不便,靠天吃饭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开展多种经营,种植果树,药材等,发展畜牧业,搞好环境保护,让山更青,水更绿,促进城乡居民来观光旅游,不仅能增加就业,还能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来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搞一刀切,既有利于农村发展,也使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富裕奔小康。
九、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农业技术现代化,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都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
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
以美国为例,到1969年,美国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就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社会化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农业工商综合体和农业合作组织。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十、我国农业的地位?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扩展资料:
国家统计局24日发表的一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深入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000万吨大关,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产11415万吨,增长25%。2004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八年增产,2007年至2011年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5亿吨,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同时,经济作物全面增产。2011年棉花产量659万吨,比2002年增产167万吨,增长34%。油料产量3307万吨,比2002年增产410万吨,增长14.1%。糖料产量12517万吨,增产2224万吨,增长21.6%。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7930万吨,增产15069万吨,增长28.5%。水果产量14083万吨,增产7131万吨,增长102.6%。
农民收入方面,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实际增长8.1%。
农村民生方面,2011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了1.7倍,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
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到89972万人;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2%,比2002年提高20.5个百分点;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长36.6%。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