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百科 > 正文内容

鲤鱼池塘养殖(养鲤鱼池塘最佳深度)

2023-03-30 18:15:11农业百科1

1. 养鲤鱼池塘最佳深度

10几度左右钓鲤鱼可以钓1.5-4米深。15-30度最适合鲤鱼活动,10度稍微冷一些,鲤鱼会分布得比较深。它们具体的分布深度还跟光线有关,如果光线比较好的话,浅层水温在光线照射下会升高,此时可以适当钓浅一些,钓1.5-2.5米深。若阴天就钓2.5-4米。另外,如果要大型鲤鱼,也要钓更深一些。

2. 养鲤鱼水位多深为宜

1、鲤鱼的生活水层常在3-5米深藏匿。虽然是属底层鱼种,在湖库水深50米左右时鲤鱼是不会去的。

2、尽管鲤鱼是底层鱼种,50米的水深理论上讲是绝对不会去的。鱼类的生存以及经常逗留的地方,主要从安全性、温度条件、食物来源、繁殖条件等方面来满足。常规讲,在白天鲤鱼会在比较深的地方徘徊逗留觅食,傍晚和夜里会到近岸觅食,繁殖季节会在极近岸的水草中交配。所以说,3-5米的水深比较适合鲤鱼藏匿。

3、属底层鱼。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早晚风平浪静时,也常到岸边浅水区游弋觅食。

4、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幼鱼期主要吃浮游生物,成鱼则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小鱼、小虾、红虫、俎虫、螺肉、水蚯蚓以及藻类果实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尤其喜吃红蚯蚓和薯类,对有香味的甜面饵特别感兴趣。随着气候和水温的变化,其摄食口味也会发生某些改变,有时有明显的选择性。鲤鱼的吻部长而坚,伸缩性强,吃饵常常翻泥打洞,有点像猪拱食,并随之泛起气泡。

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按照适宜鱼类正常生长和繁殖的水温的不同,可把它们划分为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三种类型。

暖水性鱼类一般在水温30°c-50°c时食欲最旺盛,生长繁殖的速度也最快;当水温降至20°c以下时,便会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水温降至15°c以下就会死亡。

温水性鱼类最适宜在水温15°c-30°c之间生活;水温30°c以上时便避入凉爽的水域(一般都是深水区);水温40°c以上会致使温水性鱼类的大面积死亡;在水温10°c以下时,这种鱼会食欲减退、停止生长;当水温降至4°c以下时,它们中的多数就会停食冬眠。因此钓取温水性鱼类的最佳水温应该是在15°c-30°c之间。

冷水性鱼类在20°c以上就会游往冷水区;4°c-15°c的水温是最适宜它们的温度,此时的冷水性鱼类也最宜钓获。

3. 鱼塘养鲤鱼

1.建造池塘

选择无污染、充足的水源,远离市区建立池塘,还可以改造原有池塘,保持池塘面积1.5亩,然后做好池塘消毒、换水工作,有效保证池塘的水质,为鲤鱼养殖提供良好的条件。

2.水产养殖准备

将池塘施肥,主要施用腐烂的农用肥料,然后在进出口包装过滤器中防止杂物进入池塘,清洗池塘中的杂物进行灌溉,约10天后,池塘一侧用渔网隔离,以防止家禽进入池塘,并准备养鱼。

3.幼苗选择和出苗

应在大型养殖场选择和购买大小均匀、无病害、游泳能力强的鱼苗。鱼苗应补充氧气,以减少鱼苗缺氧死亡的现象,然后在饲养前进行养殖。

4.定点喂食

鱼苗放入池塘约10天不喂食,池中漂浮的生物可成为鲤鱼的饲料,在摄食鲤鱼的同时,也可进行驯化,在驯化的初期,首先在池塘饲料的每个角落,如鱼苗适应饲料的每一个角落,慢慢缩小摄食范围,增加驯化,以后可以定点饲养,相应的养殖管理也比较容易。

5.后期管理

定期观察鲤鱼的生长情况,如果鲤鱼的食欲不好,就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如果发生鱼病,就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发现鲤鱼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或者浮到池塘表面用嘴呼吸,那就是鲤鱼缺氧,需要及时补充氧气。每天检查隔离网络是否有异常,是否应及时修复损坏。

4. 鲤鱼养殖水深多少合适

饲养锦鲤,水深最好是在50厘米以上,8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鱼池密度一般的放养可参照鱼池放养锦鲤的密度表;水族箱密度一般60厘米×30厘米×15厘米可放养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锦鲤6尾;90厘米×30厘米×50厘米可放养8尾;110厘米×30厘米×50厘米可放养10尾。

此外锦鲤是高污染的鱼,需要处理能力很强的过滤系统。至少有要满足三个条件:

1能够把缸底的粪便吸清。

2能够有效地过滤水体里的粪便,饲料等杂质。

3生化容积不小于水体的15%。

5. 鲤鱼养殖深度

野生的鲤鱼一般喜欢在0.5—25米之内生活,但10—25米之间的水深度压力太大它们是很少去的,只有在冬季蛰伏期才会游到那么深的地方去过冬,其他季节均会在8米以内游戏觅食,最适合它们的深度是5米深度以内的岸边。

人工养殖的鲤鱼,通常生活在水深0.8-1.2m处,通常池深2.0米,池底淤泥10~15厘米,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

鲤鱼春季多在有水草和障碍物的河滩水深应该在1.5米左右。

6. 养鲤鱼水池必备条件是什么?

锦鲤鱼繁殖前,需要先将公、母鱼分开饲养,繁殖时再放回产卵池中。锦鲤鱼繁殖对水池的要求不是很高,产卵池可用土池、水泥池,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较好,池水深1米左右为宜,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锦鲤鱼产卵前3天需要对产卵池进行消毒。在锦鲤产卵前1天时,在产卵池放入鱼巢。在水温18℃以上条件下,锦鲤可以自然产卵、受精。产卵后取出鱼巢,消毒,放入孵化池中即可完成锦鲤鱼的繁殖。

7. 鲤鱼池塘养殖技术

锦鲤很好养,最好是养在池塘里,锦鲤适合俯视观赏,因为这个角度观察锦鲤是最好看的。

我在鱼市看,锦鲤的价格不贵,小的普通的大概三四十块,好点的100来块

平时你就喂饲料就可以了,每天不要喂多,否则长的太快了也不好,每天就喂一两次就可以了.

至于设计池塘,我建议你把池塘建的矮一些,四周用玻璃围上,防止它跳出来,池塘里布置点假山,小溪,(用下过滤的方法过滤水)等景色,我觉得就可以了,没必要设计的很复杂,主要看鱼,不是看池塘呀~~

锦鲤为鲤科鱼类,它具有鲜艳似锦的色采,变幻多姿的斑纹,是一种大型的观赏鱼类,享有“水中活宝石”的美誉。锦鲤源于中国,制种改良于日本,历经多年的杂交选育,目前已形成了极具系统特色的锦鲤。锦鲤养殖以其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倍受人们重视。日本锦鲤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到我国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增强和鉴赏水平的提高,目前已在全国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锦鲤养殖,并成为效益很好的出口创汇产品。现将锦鲤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 池塘的选择

锦鲤作为一种观赏鱼,在养殖过程中除了考虑它的生长速度外,还特别强调形象美的培育。养殖产品要求具有美丽体色和美好的体态。此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锦鲤体色。池塘最好选择腐殖质土壤,地形背风向阳,水中植草,通过人为改善其生活环境达到改良锦鲤的目的。水最好有泉水,这样水中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其它成分,能增加鱼体色素,使锦鲤体色更加鲜艳美丽,而且溶氧充足。

二、锦鲤的繁殖

锦鲤的繁殖适龄一般在3~10龄之间,体重达到1.5公斤以上。选择优良健壮、无伤害、无病虫的亲体,在繁殖期到来前1个月实行雌雄分养。锦鲤的繁殖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份左右,当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将雌雄锦鲤按1:3的比例挑出放入准备好的水池,在水池中预先放置消毒好的鱼巢。让其自行产卵,观察其产卵结束后,立即捞出亲鱼,鱼巢则留在水池中进行孵化,5~7天后鱼苗孵出即进行培育。

三、放养投喂

在庭院、宾馆直接以观赏为养殖目的的可建水泥池饲养,池子不宜过深,以0.6~0.8米为宜,便于观赏。这类饲养是单养,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可放养3~5尾锦鲤。大面积水泥池养殖,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1~3尾为宜,可适当搭配草、鲢、鳙等进行混养。投喂采取“四定”,一般每天投喂分早晚两次,早上在日出后,下午在日落前,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10%,以20~30分钟吃完为好,投喂饵料种类应多种多样。同时要求饵料无污染、无腐败变质。

四、管理及防病

要加强日常巡查,用作观赏的锦鲤养殖池应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观赏效果,定期加注新水或采用微流水养殖。水族箱饲养则注意换水与兑水,保持水质新鲜及适宜的水位。池塘饲养要求水质达到“肥”、“活”、“嫩”、“爽”,以利锦鲤生长。在高温阴雨天气要注意给池塘增氧,防止泛池的发生。锦鲤一般生命力强而很少发病,但要注意做好养殖池和鱼体的消毒工作。水族箱中饲养的可结合换水时使用3%食盐溶液短时冲洗。对池塘中饲养的要定期施用生石灰、敌百虫等普通药物及投喂呋喃类药饵,对病情严重的池塘要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注意防止水鸟、蛇、老鼠及人为的危害和破坏, 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锦鲤的祖先时鲤鱼,金鱼的祖先是鲫鱼,同属鲤科,生活习性较为相同。因此饲养繁殖技术和金鱼的方法大致相同。只是锦鲤的个体较大,需要的水域也比较大。一般有面积3~4平方米的水池或者大型水族箱就可以了,或者也可以在阳台建小型鱼池。

一、放养水体

(一)、鱼池养殖锦鲤

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家养锦鲤可利用庭院空地或房顶建池。池的四周可种植葡萄,池顶设架,既美化环境,又能在高温季节遮荫。新建的水泥池用前要除去碱性,可蓄满水后加入稻草或麦秆浸泡,15天左右后排出池水,再用清水冲洗几次,然后加入用滤网过滤的新水即可使用。

锦鲤仔鱼孵出后,都要经过几次挑选。幼鱼第一次挑选后,留下的鱼可以放入面积5米10米的鱼池,水深30~50厘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密度为120~150尾。第二次挑选留下的好鱼,可按每平方米为90~120尾的密度放养,以后随着鱼体的长大,还要适当稀疏放养密度。

等到鱼体已经长大到10~20厘米,此时放养鱼的密度,应视水体的大小、充氧设备和过滤装置等条件来决定,一般的放养密度参照下表:

鱼池放养锦鲤的密度

鱼池面积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ybk/9873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