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鹿的养殖基地(东北驯鹿养殖基地)
1. 东北驯鹿养殖基地
柳琴演奏的
《驯鹿》是柳琴独奏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之一,由作曲家刘锡津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
《驯鹿》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族人驯鹿的情景。“鄂温克”意即“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捕鹿 驯鹿是鄂温克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乐曲的引子以柳琴演奏泛音,模拟驯鹿的哨声。接着柳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驯良柔顺。最后柳琴奏出渐轻渐弱的脚步声,仿佛是人们赶着鹿群渐渐远去。
2. 东北养鹿场哪几家大
我没有经历过东北养鹿人的真实情况,但是看到过公园养鹿的情况公园里的,养路都是在一个大,圈里面圈着每天都要往圈里边,投喂,一捆一捆的草,我看那些厂,好像都是在山上隔着路爱吃的小树枝还有未录水的槽子每年开春的时候的时候还要给采鹿茸
3. 东北养驯鹿的民族
内蒙古的“四少民族”由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组成,下面我将介绍这“四少民族”在祖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各自所发挥的作用:
一、 鄂伦春族
起源及历史简介:
鄂伦春族的祖先是森林人。到了元代,称之为“林中百姓”。明代泛指为“北山野人”,游猎于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西起石勒喀河,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
二、 鄂温克族
起源及历史简介:
鄂温克族是跨中国、俄罗斯居住的跨界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有人口26315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三、 达斡尔族
起源及历史简介: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四、 俄罗斯族
起源及历史简介
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力。
4. 驯鹿养殖基地视频
草原有鹿的!
我就碰到过!
说起来还有一个发生在红原小故事呢 ~~
红原有很多的大草原,当年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就曾经路过红原!
那年我路过红原,漫无目的的游走,想四处找找,有没有一些风景漂亮却没有开发的好地方!
走了很久,无意中闯进一片野花丛中,各色花朵盛开在蓝天白云下面,如同闯进了一片小小的世外胜地,我正在为发现这片美景感到惊喜,突然发现前面草地上有几个人,我和朋友就走了过去,是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晒太阳,旁边竟然有一只漂亮的小梅花鹿!
和他们聊天才知道: 小梅花鹿是被他们救下的,发现的时候它没有妈妈,刚刚学会走路,他们就把梅花鹿带回了家!
初到他们家时,小鹿很胆怯不敢靠近他们,慢慢的就和他们熟悉了,和他们的女儿成好伙伴!
让我感觉新奇的是,小路能听懂话,一叫它名字,它就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
我想抱抱小鹿,想和它照相,它不敢靠近我,离我远远的,主人和他耳语了一会,把他放在我身边,小鹿用单纯而可爱的眼神打量了我一会,竟然把头伸向我,小脑袋还在我身上蹭了蹭,一会就和我熟悉了!
所以你要问草原上有没有鹿?
我肯定的回答:
是有的!
5. 东北养殖鹿的效益怎么样
东北适合养鹿是因为这一地区地处中高纬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天干燥寒冷,夏季炎热湿润,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黑土区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能够给鹿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源。此外,东北人文条件,地广人稀,也适合鹿的饲养。
6. 东北最大鹿的养殖场
祁连鹿场景点的门票价格为50元每人,60周岁以上老人门票半价。祁连鹿场是亚洲最大的半野生养鹿基地,祁连县有许多养鹿场,但规模居亚洲首位的是位于八宝镇以西,大约30多千米的,黑河南岸油葫芦草原的祁连鹿场。鹿场的占地面积是约6万亩,海拔平均3500米,这里前临黑河,背依祁连山,牧草繁茂的景色和悠悠鹿鸣都让人心旷神怡。 1958年建场时,只有当地的马鹿和白唇鹿,1964年,又从东北引进了梅花鹿,是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鹿训养基地。
7. 东北哪里有驯鹿
东北獾子主要品种是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南、中南等地。是一种皮、毛、肉、药兼具的野生动物。
狗獾体重约10-12公斤,体长45—55厘米。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头部有白色纵毛三条;面颊两侧各一条,中央一条由鼻尖到头顶。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栖息在丛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
还有部分是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极边缘及亚北极地区的丛林之中,中国的东北有时也能看到它们的足迹。大概是因为它们既有狼一样的残忍,又有獾一样的体形,因此而得名。实际上,狼獾属于鼬鼠家族,而且是该家族中最大的动物,身长可达1米,重达25公斤,以棕色为主,远远望去,很像一头小小的棕熊。
狼獾是一种喜欢独来独往的动物,只有到发情期才肯聚在一起。它们活动的范围很大,母獾的领地可达50~300平方公里,公獾更大,甚至可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往往覆盖了好几个母獾的领地。母獾对自己的领地防守得很严,特别是在发情期及喂养幼仔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对于任何胆敢来犯的母獾都会给以坚决的回击,严防第三者插足。但对于前来求婚的公獾又另当别论,因为这正是它求之不得的。狼獾的妊娠期很长,约120天左右,然后产下一窝幼仔,一般为1~3只,有时多达4只,两年后成熟,开始繁殖。
狼獾食性很杂,鸟蛋、小鸟、旅鼠甚至秋天的浆果都吃,但其主要食物是驯鹿,特别是在冬天,当驯鹿群从北极草原回到边缘丛林的时候,它们就会大开杀戒,跟在猎物后面穷追不舍。由于它的腿短,脚大,所以在厚厚的积雪上奔跑起来比腿长而蹄小的驯鹿容易得多。据计算,它们踩在雪上的压强只有驯鹿的1/10,所以得心应手,很容易捕到猎物。一旦捕到驯鹿,便会很快将它肢解,一部分当场吃掉,其余则分几个地方埋藏起来,以备在漫长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时再扒出来享用。有时当寻找食物特别困难时,它们也会饥不择食,靠狗熊或狼群的剩汤残羹甚至腐尸充饥,因而得一别名即“贪吃的家伙”。实际上它们只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必须吃饱肚皮而已。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