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百科 > 正文内容

东北林蛙养殖基地(东北林蛙养殖政策)

2023-02-15 21:00:07农业百科1

1. 东北林蛙养殖政策

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林蛙就开始从山上向山下有水源,适合其越冬的场所迁移。一般来讲,林蛙在哪里出生、在哪里繁殖,就还会回到哪里越冬。

如果林蛙出生、繁殖的地方河流没有水或水域条件不适合越冬,没有合适的越冬场所,林蛙就会自己向养殖场以外的场所迁移,去寻找适合其越冬的场所。

2.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场地的选择,要结合林蛙的生活习性、当地的自然资源、自身投资能力。

林蛙喜欢温暖潮湿、林木水草多的地方,一般来说,资金不多的情况,可以选择当地山区沟谷,林木水草丰茂,湿地面积较大的地方,架设围栏等进行散养或半人工养殖

资金实力强的呢,可以选择全人工模式,通过各种围栏、或者网箱或者网棚;

再或者投资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可以大大延长林蛙生长时间,缩短养殖周期。

2、繁殖场地选择

繁殖场地是林蛙孵化的重要场所,一般选择在光照充足、向阳背风的地方,根据养殖场地需要量,建设繁殖场的标准,分别建设产卵孵化池、饲养变态池。

3、食物

转入饲养池的蝌蚪,7天后第一次开始以单细胞藻类、豆腐渣、豆浆等作为食物,一周后开始可以将麦麸、豆饼、玉米面和鲜小雨渣混合蒸熟投喂,,也可以喂食青菜叶、猪肺、蛋黄、豆饼粉等,早、晚各一次,在控制好水温、水质、食物的情况下,一般35+天左右完成变态发育形成幼蛙。

幼蛙的食物,一般可以通过堆放发酵养殖动物粪便或秸秆等有机质,滋生一些蝇蛆、蚊蝇等小昆虫供取食,也可补充黄粉虫、蚜虫。20+天的幼蛙,食量开始增大,可以补充配合饲料。

4、越冬/降温的措施,

东北养殖重点在越冬准备避免冻死,南方养殖重点预防40℃会热死。

冬天只要北方养殖注意在入冬前加强饲养提高林蛙抗寒能力,水深保持2m,尽量保持水中含氧量和水温。

而在南方的夏季,可以多架设遮阳遮荫设备,喷洒降温设备、勤换水、增加水深等措施避免夏眠,延长生长期。

5、防止禽兽、蛇类等天敌捕食

幼蛙个体较小,此时应加强天敌防范,主要防备蚂蚁、老鼠、蛇、步甲科昆虫。

成蛙防备老鼠、蛇、猛禽等的捕食。

此外还有水质的管理,要结合林蛙的生长时期,以保持水质清洁、水温、含氧量合理为主。

3. 东北林蛙养殖政策最新

可以不用去皮。新鲜的林蛙除了肠、肚外,其余的都能吃。

干燥的林蛙内脏最好不要吃。一般秋季的需要摘除内脏,因为秋季林蛙刚下山,内脏中虫子比较多。林蛙宰杀直接用热水烫死就行了,不过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否则就烫烂了。一蛙三吃林蛙选用长臼山特产林蛙的油、子、腿为主料,通过雪衣炸、冰糖煨制、火靠等烹调技怯制成。

4. 东北林蛙苗

有3种。

1:东北林蛙:分布于东三省所有区域,主要栖息于:林地、城市河湖、沼泽、河滩、溪流、农田等地,以捕食小型昆虫为主。

东北林蛙一般春季的4月初,进入繁殖期,雌蛙比雄蛙略大一些。头扁平,头的长度与宽度基本相等,瞳孔是横椭圆形的,嘴巴两侧鼓膜处有明显的黑色三角斑块,背部多为棕黄色或者灰褐色,喜欢湿润的环境。

2: 东北雨蛙: 雌蛙体长2~45公分 雄蛙比较小 通常4公分以下 头部从吻端到鼓膜后方有黑色眼罩 颞褶明显 皮肤光滑 。主要生活在雨林、河流,水库等地。

5. 东北林蛙2021年新养殖政策

一、明确管理责任,完善名录调整

  根据专家研究论证意见,对于目前存在交叉管理、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以下简称“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对其他蛙类,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将本着科学性优先和兼顾管理可操作性的总体原则,共同确定分类划分方案,适时调整相关名录。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推进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

  二、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工作衔接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相关蛙类管理调整工作交接到位;要做好相关证件撤回注销和档案资料移交,主动告知从业者相关管理政策,优化办事流程;对于情况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完全交接到位的,可协商通过设立一定过渡期等措施,确保有关调整工作平稳有序,避免出现管理真空。

  三、加大保护力度,打击违法活动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相关蛙类野生资源保护力度,利用活动仅限于增养殖群体。除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捞相关蛙类野生资源;确需捕捞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报经相关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按照限额捕捞。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把蛙类保护与当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捕捞利用活动;积极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出售、购买、利用相关蛙类野生资源的行为。

  四、规范养殖管理,科学增殖放流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蛙类的养殖管理,强化苗种生产审批和监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确定的养殖区和限养区内从事养殖生产的,要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安排蛙类野外增殖放流,扩大种群规模,加强放流效果跟踪评估,保护种质资源。

  五、加强科学监测,强化保护宣传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底调查,准确掌握蛙类野生资源状况,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和保护体系,全方位提升野生蛙类保护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蛙类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域、重要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严防破坏野外生境等违法行为发生;要建立信息发布和有奖举报机制,主动公开蛙类野生资源和栖息地状况,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开展蛙类保护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蛙类保护的良好氛围。

6. 东北林蛙养殖政策文件

答:一年一次

东北林蛙是蛙科、林蛙属无尾两栖动物。雄蛙体长63毫米,雌蛙体长67毫米左右体较粗壮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而宽扁,突出于下唇吻棱钝而明显。前肢短,前臂及手长不及体长之半指端钝圆指较细长而略扁。背面皮肤较光滑,背部及体侧有少而分散的圆疣,有的个体在肩上方有“八”形长疣。生活时体色随环境而异。

7. 东北地区养殖林蛙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当气温降到5-10℃时,林蛙开始下山入水冬眠,若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会向深水域转移。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成蛙是广食性,以活体昆虫为主要食物。影响林蛙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量的多少及其分布状况对林蛙的影响最大。

一、林蛙什么时候开始下山

1、当气温降到5-10℃时,林蛙就会下山入水冬眠。当气温继续下降,水温降到3℃-5℃时,林蛙会向深水域转移,并进入长达4-5个月的深度休眠阶段。

2、林蛙在蝌蚪期是杂食性,一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水中取食。成蛙是广食性,主要以昆虫的活体为食物,其次是蛛形纲、多足纲及软体动物。

3、影响林蛙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量的多少及其分布状况,这些因素对林蛙的影响最大。如果6-8月的雨量比较充足,林下湿度大,就会给林蛙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有利于滋生昆虫和林中幼小动物,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二、林蛙一斤大约多少只

1、林蛙一斤大约只有5-6只左右。林蛙产地、大小、季节、性别不同,也会导致价格不同,长白山的活林蛙,春季母林蛙要100-150/斤,公林蛙20-35元/斤,秋季母林蛙要150-240元/斤。

2、野生林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买卖是违法的,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但养殖的可以买卖。野生林蛙属于省级保护动物,法律规定,非法狩猎野生动物20只以上,或者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狩猎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3、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属于两个林蛙种类,但是它们是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林蛙。但是很多人认为,著名中药材“林蛙油”指的是东北林蛙,其实这里面还包括了黑龙江林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hnhuayukeji.com/nybk/98732485.html